水生動植物們的“換家”,是當今全球物種入侵現(xiàn)象的集中體現(xiàn)。不經(jīng)意間,如今我們身邊的入侵物種早已無處不在:自大航海時代以來的500多年,人類活動帶來的“物……
作者: 何全
今年三四月份,從蒙古戈壁刮來的一輪輪沙塵暴,讓大半個中國“集體吃土”。而在100年前,一支為尋找人類起源地而組建的考察隊,正是在這片大漠的沙塵之下,意外……
作者: 江泓
海洋動物的行跡化石,與陸地上留下的腳印很不同,可以分為停歇跡、居住跡、覓食跡、牧食跡、爬行跡、逃逸跡等。滄海桑田后,這些億萬年前的“蛛絲馬跡”現(xiàn)身于……
作者: 何全
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韋,是個貧困的內(nèi)陸國,前些年還發(fā)生過嚴重通貨膨脹(曾發(fā)行100萬億元的超大面額紙幣)。而這個國家的名字,來自非洲人的驕傲——壯觀、神秘的……
作者: 何全
在吸引眼球的大型肉食恐龍中,除了“末代君主”霸王龍,大部分最為強悍的種類,都出自同一個家族——鯊齒龍類。在這個興盛于早白堊世的家族中,體長超過10米、……
作者: 江泓
在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中,有一些“缺席成員”。其中有些很可能已經(jīng)滅絕,比如白豚和白鱘;也有一些雖在國外還有野生種群,但中國境內(nèi)已經(jīng)沒有。比如2022年宣布……
作者: 有蘇煜驤
金絲猴是我國最著名的本土猴子,但在全部5種金絲猴中,只有川金絲猴有一身標志性的金毛?!恫┪铩?022年10月號介紹過貴州的黔金絲猴,而云南的滇金絲猴,則是這個……
作者: 有蘇煜驤
由于發(fā)掘工作開展得晚,非洲的恐龍相比北美洲、亞洲的種類,知名度低不少。所幸自20世紀后半葉以來,已有上百種恐龍化石在非洲多國現(xiàn)身,而且每年都有新種。除……
作者: 江泓
在人類美食藝術(shù)中,帶來甜味的頭號使者,長期由蔗糖擔(dān)任。蔗糖最初的主要來源是甘蔗,這種不是糧食卻勝似糧食的植物,數(shù)百上千年來讓人瘋狂。直到19世紀,它又……
作者: 江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