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季節(jié),最是讓我神往。多年來總是在內心里偷偷地幻想著,與她來一場零距離的親密約會,可以挽起秋風、擁吻藍天、纏綿落葉、游蕩在白樺林間,享受與天地自然無拘無束的純粹快樂。
木蘭秋闈
恰逢一場秋霜,讓壩上如同擁有燦爛生命般頓染上了金色。正是在這個絢爛的季節(jié),我走入了塞罕壩深處的樺木溝。
地處華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交接處的壩上,溝壑起伏,一片片金黃的白樺林點綴其中。走進其中,猶如聆聽一首強悍陽剛的秋季生命之歌。
清晨,我們攀上山頂,視野極為開闊,一直可看到天與地連接的地方,山地特有的遼闊與壯美、粗糲和野性,使得樺木溝大氣綣麗,展露著它博大的胸懷。遠眺這成片的白樺林,鋪天蓋地,氣勢磅礴?;蛟S只有融入大自然的懷抱,才能真正領略到白樺林的無限魅力。
壩上草原有一處著名去處,隸屬于北京軍區(qū)的紅山軍馬場。這里曾經(jīng)擔負著保障邊防部隊軍馬供應的軍事任務,40多年來向部隊輸送了15000余匹軍馬。如今,駿馬沒有鼎盛時期那么多,一些馬還被拉出來搞起了旅游項目,但還是能想象出昔日這里萬馬奔騰的壯闊景象。
歷史上,這一帶曾是清朝木蘭圍場七十二圍之一的圖爾根伊扎爾圍場的所在地,也是蒙古族的重要游牧區(qū)。清朝歷代皇帝每到秋季都在這里舉行著名的“木蘭大典”,康熙平定葛爾丹叛亂著名的烏蘭布統(tǒng)之戰(zhàn),也發(fā)生在這里。如今,硝煙、戰(zhàn)馬和所有這些雄奇的歷史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我們只能遙望套馬漢子依然偉岸的騎姿,遙想那段風云變幻的歷史。
戰(zhàn)馬的嘶鳴早已遠去,只有秋色,依然不曾離開我們。漫步在幽靜清雅的白樺林中,成熟的顏色涂抹著白樺林的樹梢。初升的太陽斜斜地透射著,從片片白樺樹葉縫隙中穿過,灑下一片金黃。樹枝在陽光的映襯下斑駁疏離,整個樹林立時變得明暗有致。
駐足林間,極目遠眺,只覺心胸如洗、沉靜空明,清新的氣息,讓心也終于遠離了塵囂與浮華。白樺林以它優(yōu)雅、屹然的姿態(tài),給人一種信念、一種精神和一種暖暖的眷戀。
羊群在林間尋尋覓覓,襯托著秋色的溫暖靜謐,卻發(fā)現(xiàn),一條小道曲曲折折向白樺林深處走去。信步走來才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幾間雅致的白樺小木屋散落在林間,即便經(jīng)過歲月風雨的洗禮,那原始的木質依然透露著自然的純樸美。小溪在屋前潺潺流過,溪水清澈見底,一座精致的小木橋輕盈地跨過溪流。如此小橋、流水、人家,給林間增添幾分自然和諧的韻味,讓人倍感賞心悅目。
塞上秋色
從壩上返回,對秋色的感悟卻意猶未盡。放眼幅員遼闊的北方大地,長城塞外正是秋日風情最濃郁的季節(jié)。特別是我們行至山西內蒙古交界的一段,邊塞風光瑰麗,人文氣息厚重,秋景無限美妙,便忍不住在長城與黃河的交界處止步,感悟這番別有韻味的秋意。
“九曲黃河十八彎,神牛開河到偏關,明燈一亮受驚嚇,轉身犁出個老牛灣?!崩吓澄挥谏轿魇『蛢让晒诺慕唤缣?,站在高高的山崖上回望,長城厚重,黃河壯闊,土林凄涼,西口滄桑。這里的秋天顯得平和豐盈,景色秀美、壯觀、獨特,所散發(fā)出來的不僅僅是屬于文人墨客抒發(fā)詩情的意境,更處處表現(xiàn)出大氣磅礴的豪邁氣勢。
老牛灣像一頭緩緩東進、入河汲水的大青牛。從這里開始,中華大地上第一次出現(xiàn)了黃河與長城結伴而行的奇觀,河水夾帶著歷史的風塵,長城映帶著黃河的波光,一路高歌,并行向南。老牛灣真像一個壯美的中國結,形成了中華民族自然文化景觀的多重交匯點。
塞外長城猶如一條巨龍蜿蜒曲折,橫亙于天地之間。秋色里,它們卻被湮沒在時間的海洋里,默然孤獨地挺立著,駐守在塞外,一站就是千年。鎮(zhèn)守此處的武士骨骸早已化為煙塵,而風化中的長城卻接替了那些武士,獨自留守著歲月。這敗落的烽火臺在這秋日陽光的照射下,閃耀著一片棕褐色的光輝,讓人心中不禁波瀾起伏,充滿著無限的惆悵與期待。
豐收之魅
然而,蕭瑟的秋意只是一閃而過,太行山的龍巖大峽谷則帶給人另一番風韻。這里溝壑縱橫,山奇水秀,壁立萬仞,以高亢、粗獷、含蓄、渾厚的博大氣勢,展現(xiàn)著壯闊的太行神韻和典型的“北雄”風骨。而我來到這里,卻是為了感受秋收中那份喜悅和暖意。
在太行山區(qū),玉米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每當秋收時,家家戶戶便會把玉米堆放在打谷場上。滿場的玉米棒子一個賽一個,穗穗碩大飽滿,粒粒金黃透亮。這滿眼的金黃猶如天使一般為我們傳遞著豐收的信息。玉米堆是那樣多姿多彩,圓形敦實的像一座座小山,長形方正猶如長城。當看著這一片金燦燦的喜悅,你能不為這深秋里的金黃所陶醉嗎?
玉米堆里的人們,充滿著難以言喻的滿足。老人滄桑的臉上滿是笑意,孩子紅彤彤的臉上寫滿了純真,所有人都興高采烈地玉米垛上傳遞著快樂。金黃啊,這令人陶醉的金黃!這是農(nóng)民一年辛勤勞動的結晶,農(nóng)家人的喜悅抑制不住地寫在了臉上,悅耳的笑聲不時在玉米場上空飄蕩著、回響著……這是幸福之音,這是和諧之音,它飽含著農(nóng)家人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
玉米是那樣的平凡,但在我們的眼中卻成為秋意喜悅富足的象征,為人們創(chuàng)造著財富,充實著生命。在這略帶蕭瑟的深秋季節(jié)里,滿目的金黃讓我陶醉。我也情愿化作一片金黃,融化在秋色的懷抱中!
深閨秋色穿越行箋
【交通】
壩上自駕線路:
北京——承德——圍場縣——塞罕壩——紅山軍馬場——樺木溝
老牛灣自駕線路:
山西大同——大同土林(大同縣杜莊村)——右玉殺虎口(右玉縣)——偏關老牛灣(山西偏關、內蒙清水河縣交界處)
太行秋收自駕線路:
山西太原——昔陽縣——孔氏鄉(xiāng)
【住宿】
壩上景區(qū):塞罕壩、軍馬場景區(qū)周邊有很多招待所、旅館,食宿很方便,百十元的標準間很普遍,各種私人開設的旅館衛(wèi)生狀況也尚可。如果周末前來最好提前訂房,否則容易吃虧。
山西大同:大同是旅游城市,有各種檔次的賓館。沿途有村民提供特色窯洞住宿,亦可自帶帳篷露營。
山西昔陽:昔陽縣城有各種檔次的賓館、招待所,孔氏鄉(xiāng)境內靠近景區(qū)的村莊也有農(nóng)家院可留宿。
【美食】
壩上景區(qū):這里的菜肴以山珍野味為主,有“野味之鄉(xiāng)”的美稱。像烤全羊、烤羊腿、香酥羊腿、手把羊肉、柴鍋燜羊羔、柴雞燉蘑菇、氣鍋八仙、草原荷葉雞、炸山雞塊、五香鹿肉、柴鍋燉大鵝、野黃花燉牛肉、壩上亂燉、莜面窩子、山藥芋子、酸菜土豆粉、柴鍋麻油餅等,都是壩上的特色美食。
山西大同:這里地處各民族交匯處,美食文化獨特。像土豆魚魚,是莜面和土豆的另外一種搭配,炒著吃既是菜又像是飯;羊雜湯是不可錯過的經(jīng)典美食,物美價廉不說,滋味著實鮮得緊。
山西昔陽:炒笨雞蛋、燉野味、玉米面壓餅(黃金餅)、大寨核桃露等。
【提示】
金秋時節(jié)北方早晚溫差大,應多帶衣服,特別是早上拍攝氣溫很低,需戴帽子手套等。
【攝影師介紹】
白英,自由攝影師、撰稿人,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喜歡隨性拍攝,隨時尋找讓自己感動的畫面。喜歡用自己的視角定格美,用女性細膩、獨特而豐富的攝影語言表現(xiàn)美,經(jīng)常拍攝風光、民生、人文、古村、民俗等題材。
【攝影師手記】
當我踩在落滿了斑駁樹葉的林蔭道上時,由于腳下深淺不一,不時跌倒在白樺林里,衣服上雖沾滿了掉落的樺樹皮,但心里卻是美滋滋的。這樣的色彩、這般的絢麗,如此這般天然、如此一份魅力,是不管人類用何等昂貴的染料都無法復制的。品味著白樺那白玉般的身軀,那婷婷娉娉的身姿,那卓爾不凡的素質,還有那玉體上斑斑節(jié)節(jié)的疤痕,不禁肅然起敬!對寒冷不挑剔,對沼澤不嫌棄,哪里都能成就她的美麗。白樺林,你的根深扎在大地母親的懷抱里,以最貼近大自然的方式詮釋著自然與人的和諧韻律,以偉岸的身軀,在永恒中固守著秋韻與莊重。
悠悠牧云-qzone
蔻籽
山外青山
1958光影世界
呆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