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视频,在线日韩av永久免费观看,中文人妻av久久人妻水蜜桃,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 在线,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上帝的盆景——婆羅莫火山紀行


發(fā)布時間:2014年09月22日 文章出自:地理社區(qū) 作者: junluo 

標簽: 印度尼西亞   風光照片   環(huán)游世界   

從小就很向往活火山,希望有朝一日能站在火山口看巖漿噴發(fā)的壯觀場面。不過這個希望實在不很現(xiàn)實,記得火山學家哈瑞(皮爾斯.布魯斯南飾)在【但丁峰】一片中為逃離噴發(fā)的火山而九死一生,我又怎么敢以身犯險呢。不過好在這個世界上還是有許多著名的活火山大部分時間是可供參觀的,比如說意大利那不勒斯的維蘇威火山,西西里島的埃特納火山,美國華盛頓州的圣海倫火山,以及印度尼西亞的很多火山。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帶西南角的印尼有大大小小幾百座火山(整個印尼的島嶼就是由火山噴發(fā)形成了,所以沒有火山就沒有印尼),其中有記錄的活火山就有近130座,故享有“火山之國”的稱號。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爪哇島東面的婆羅莫火山了。訪問婆羅莫火山的門戶是東爪哇的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一個很中式的名字,山東也有一個泗水),不過去東爪哇的人很少有人參觀泗水,大家都是直奔南面的婆羅莫火山。

婆羅莫火山就其本身來看,只是火山家族中一個很丑陋的小矮子。所以婆羅莫火山的名聲并不是完全來自它本身,而真正引人注目的是包含婆羅莫火山在內(nèi)的婆羅莫-騰格爾-賽梅露國家公園。這么長的一個名字是有來由的:幾百萬年前當爪哇島剛剛形成時,這里是一座被稱之為騰格爾的巨大火山。在后來的一次大爆發(fā)中,由于火山熔巖的過渡噴發(fā),整個山體驟然塌陷,形成了一個直徑五公里的巨大沙盆(學名火山臼),也就是今天的騰格爾沙海。之后火山的繼續(xù)噴發(fā),形成了新的火山口,包括沙海南面的賽梅露火山,沙海中部的婆羅莫,巴多克,庫爾西,瓦坦甘,維多達倫五座火山。其中除了巴多克之外全是活火山,而且近3700米高的賽梅露是印尼第一高峰(在東南亞僅次于馬來西亞的金那巴魯峰)。這樣一組奇異的火山群聚集在幾十平方公里范圍內(nèi),又有巨大的沙海陪襯,對于一位居高臨下的神靈來說,不正好似一壇盆景。而這位神靈也為我們準備了觀看這壇盆景的觀景臺:位于騰格爾沙海北部邊緣的帕南伽坎峰(2770米)。為了讓大家對這“上帝的盆景”有個深刻的印象,我在Google定制了地圖〔婆羅莫之旅〕,上面包括我們的旅游線路。

前往婆羅莫火山的最大障礙是印尼旅游信息的極度貧乏。盡管從Google地圖上可清晰地看到整個婆羅莫-騰格爾-賽梅露國家公園,甚至包括帕南伽坎峰的觀景臺,但到底如何前往卻眾說紛紜。最令人生氣就是那些去過而還肯在網(wǎng)上分享的驢友大多是路盲:明明自己是從西邊上山的,卻口口聲聲說是從東面上去的。如果完全把旅途托付給當?shù)氐穆糜螆F,也有一定的幾率會上當受騙(旅游團欺騙旅客對亞洲人來說是習以為常的事兒)。最后通過當?shù)嘏笥押途S客旅行網(wǎng)站的幫助,我們才最終確定了路線:地圖〔婆羅莫之旅〕中指示了東西兩條線路,西線(紅線)通往帕南伽坎峰觀景臺,東線(藍線)通往東面較為低矮的觀景臺賽摩羅.拉旺(2100米)。這兩個觀景臺雖然水平相距只有兩公里,但卻需要兩條完全不同的進山路線,原因很簡單:從一個觀景臺到另一個,要么靠人力克服幾百米的垂直距離差(看過我前面日志〖石鼓鎮(zhèn)之長江第一灣〗的朋友或許記得,我們花費了六個小時才往返高度差600米的觀景臺),要么必須靠四輪驅(qū)動車穿越騰格爾沙海(要花銀子的哦)。如果選擇住在賽摩羅.拉旺,人力攀登或者四輪穿越倒是可行,但我們由于賽摩羅.拉旺旅館的惡名而選擇住在景區(qū)之外的度假村,于是只好通過兩條截然不同的路線進山了。

時間是前往婆羅莫火山的另一個較小一點兒的障礙。爪哇島雖然跟北京同在一個時區(qū)(東八區(qū)),但卻硬要使用東七區(qū)的時間。而我們待著的新加坡卻跟中國同步:明明自己在東七區(qū),卻使用北京時間。這樣的結(jié)果就是新加坡七點日出,爪哇島卻是五點日出。婆羅莫景觀最著名的就是日出時刻,但為了要趕日出可苦了我們了。由于我們的旅館在公園之外離帕南伽坎峰觀景臺80多公里的地方,而其中30公里要從海拔200米攀升至1900米(車速最多達到30公里/小時),最后20公里左右(在一個叫托薩里的小山村進入公園大門之后)又不能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而必須租用當?shù)厮緳C駕駛的四輪驅(qū)動車(后來證明這倒不是當?shù)厝藶榱速嶅X的點子,從1900米的托薩里至帕南伽坎峰觀景臺需要垂直爬升近900米,道路實在是艱險),整個行程預計需要三個小時。為了保險,我們一點半鐘就起床出門,最后還真是在四點半鐘堪堪登上帕南伽坎峰觀景臺。如果住到賽摩羅.拉旺可以節(jié)省兩個小時的時間,但實在不想在那些惡名如潮的旅館中受罪。

四點半趕至帕南伽坎峰觀景臺的時候最上面的觀景臺的欄桿邊已經(jīng)被人占滿了,不過其實那里不能支三腳架,位置并不好。只要稍微向下走幾米(反正都已經(jīng)近2800米高了,犧牲幾米算不得啥)就有很好的支腳架的位置,但當時只有我們和另外兩個人去“占領”了那塊地盤。再晚來的人只好再向下犧牲幾米了

支好腳架,開始拍的片子不盡人意。反而是我那位的小相機發(fā)揮了功效(雖然噪音大了點),這個神奇的效果單反機是沒法直接得到的。

太陽真的上來了,只染紅了帕南伽坎峰下的山坡,遠處的火山群卻顯得更加幽暗了。

終于可以讓單反登場了??諝庵械谋§F減弱了日光對火山群的照射,但近前的帕南伽坎峰顏色卻過于絢爛,對比之下火山群就仿佛被進行了柔光處理。

終于開始日照金山了,支了架子正好適合拍全景。這時的騰格爾沙海完全被云海蓋住,仿佛一個盛滿乳汁的大海碗。

讓我們在日照金山的氛圍下細細觀賞一下這盆景中的各座火山吧。正前方是死火山巴多克,其左后方微微噴著煙的就是婆羅莫火山了(只是現(xiàn)在顯得很沒有脾氣)。后面庫爾西,瓦坦甘,維多達倫三座火山連成一片,其中維多達倫火山(偏右)山體上巨大的皺褶大概是噴發(fā)時巖漿流動的渠道吧。

正在細細品位之時,最后面那座高峰忽然悠悠地吐出一口煙,那就是印尼第一高峰賽梅露火山了。其實參觀整個國家公園是包括攀登賽梅露的,那個才真正叫做登火山呢,爬婆羅莫這么矮小的家伙實在不是很有成就感。

從帕南伽坎峰觀景臺向左下方看去,時而平坦時而皺褶的山坡上稀稀落落地散布著村莊,那就是海拔降低了600米的賽摩羅.拉旺了。這時的騰格爾沙海似乎已經(jīng)盛滿了云,于是云海要從賽摩羅.拉旺這個缺口溢出去了。

前面一張是小相機的結(jié)果(經(jīng)過了機內(nèi)后期處理),這張是單反的直接產(chǎn)出。

賽摩羅.拉旺是圍繞整個沙海的環(huán)形斷崖中最低矮的部分,于是云瀑就選擇這個缺口泄出,沿著那百萬年前巖漿雕出的渠道緩緩流動著。

拍一下賽摩羅.拉旺斷崖的一個特寫,感覺很像乘風破浪的巨輪的首部,巨輪上承載著爪哇人千百年來對這片火山之地的改造。

步步高升的太陽似乎在驅(qū)散著下面的云海,于是我們可以從縫隙略窺見沙海。由于這群火山多年沒有大規(guī)模噴發(fā),沙海已經(jīng)大部分被植被覆蓋。但由于現(xiàn)在是干季,焦黃的植被在朝陽下顯出異樣的紅色來。

等太陽完全升起,那早先朝陽的紅色成分已經(jīng)一掃而空,這時我們可以看看這個大盆景的原色。由于婆羅摩和賽梅露近來一直時有小規(guī)模噴發(fā),山體上不帶任何植被,是青灰色的。而其他火山都或多或少覆蓋了一種黃綠色的植被,據(jù)說是印尼的麻黃。

賽梅露乘人不注意又吐出一口煙氣,好在這次我已有準備,用長焦拍了個特寫??磥碣惷仿吨皇腔鹕娇诟浇罋獬脸?,低海拔區(qū)還是有綠色植被覆蓋的。說實話,這次略微有點遺憾的是兩座火山都沒啥脾氣,只是微微地噴出水氣。不過這火山可不是煤氣爐,一旦它們決定大口吐氣恐怕參觀者就有生命危險了,所以還是留點遺憾吧。

吸取上次在長江第一灣的經(jīng)驗,陽光好時也可以用HDR增強色飽和度和對比度,于是就有了這張“上帝的五彩盆景”。

從四點半到到觀景臺到太陽完全升起也就一個多小時,而過了六點半之后觀景臺上就只剩下我們和一隊法國游客了。其實這時的景觀也很好,但大多數(shù)人大概是因為跟團的原因被迫撤離了,實在是很可惜。不過這也為我讓出了空間,可以在觀景臺上四處找好的角度(上述日照金山后的幾張都是那個時候拍下的)。其實最好的角度是欄桿之外,可惜沒膽子翻出去 后來磨蹭到七點半,連司機都等不及上來找我們了,我們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下一站就是登婆羅摩火山了。

四輪驅(qū)動車載著我們一路從帕南伽坎峰一路沖下,很快就來到海拔只有2000米的騰格爾沙海中,然后就一路顛簸著在完全沒有路的沙地上行駛,直到婆羅莫火山腳下。爬山的過程在一片灰土中進行,我們用上了前幾月新加坡被印尼燒荒的煙塵覆蓋時使用的口罩,只覺得頗為掃興,這里就一筆帶過了。記得去之前看TripAdvisor上對婆羅莫火山的評價,90%以上的人夸好,但就有幾個大罵不值,主要原因就是覺得滿鼻子滿頭滿臉都是沙子。這樣的評價固然不夠公平,但也讓我們有了心理準備。

在婆羅莫火山的半山腰回望,近處比鄰的巴多克火山觸手可及。很明顯的是巴多克滿身的麻黃植物大多長在背向婆羅莫的那面,而與婆羅莫相接的這面就稀疏許多,大概是被這邊不時噴出的“火氣”給燒跑了吧。

在往上幾步就到了火山口邊了,向下一望便是婆羅莫吞云吐霧的血盆大口了。前幾日有壇上朋友驚嘆我們敢去活火山,我就開玩笑說,這叫“明知山有火,偏向火山行” 其實現(xiàn)在婆羅莫完全沒有在噴發(fā),所以火是沒有的,只有地熱蒸發(fā)的水汽,不過時不時飄來的硫磺味還是讓人真切地感到火山的存在。

從火山口俯瞰下面的沙海,居然有一座小神廟正建在山腳下。神廟后方排得整整齊齊的那些小點是運送游客的四輪車隊。遠處的斷崖正是賽摩羅.拉旺所在地,是方才在從帕南伽坎峰看著向巨輪之首的那段崖子。

換長焦好好看看那座小廟,待會下午恐怕來不及參觀了。爪哇人把婆羅莫當作神仙供奉著,所以建廟供奉倒不奇怪,但把廟建在這個反復無常的“神仙”腳下卻實在是虔誠,哪天這位“神仙”一個吹胡子瞪眼睛就把小廟給埋葬了也說不定。

沙海中不時有類似干涸河床的形態(tài),我們猜測是熔巖流經(jīng)的結(jié)果,因為這里太干,似乎不大可能是水流沖擊所致。如此荒涼的景象讓人想到火星。

婆羅莫火山東北麓的形態(tài)頗為奇特,暗色的沙子不知是什么原因“凝結(jié)”成了巨大的波浪狀,當?shù)厝朔Q“沙之?!?。這里的“海”跟騰格爾沙海的“?!币饬x大不相同:前者是特指這些巨大的波形沙丘,而后者是說明這方圓二十多平方公里的“大盆”里盛滿了沙子。

火山口內(nèi)的一個細節(jié),有點兒象冰川融化后下面被多年侵蝕的巖石,不過這里顯然跟冰沒啥關系了,只是想不到冰與火居然會有如此相似的效果。

突然間婆羅莫忽然長舒一口氣,將煙柱高高噴向藍天,我趕快又再次對著這張大口按下快門。

下得山來,才不到九點,適才還熙熙攘攘的小廟居然已經(jīng)山門緊閉。我們只好在外面拍攝以火山為背景的廟宇了,比起我想象中的構(gòu)圖差了不少。

寬闊的平原上通常容易起小旋風,我們還真在這沙海中遇上了。別看這個很纖細,卻將沙子卷起幾十米高,直沖云霄,頗有幾分龍卷風的氣勢呢。說實話,這次看完火山,下次自然災害方面的景觀最想看的就是龍卷風了,因為地震和海嘯似乎沒啥看頭

回到山下,我們沒有直接上自己的車,而是朝沙海的中心走了幾步,拍一下這浮在金色草甸之上的火山。

藍天下婆羅莫青黑的山體跟巴多克生機勃勃的色彩形成鮮明對照。適才還熙熙攘攘的火山腳下隨著旅游團的離開而變得鴉雀無聲,看來婆羅莫旅游的最佳時間僅僅到上午九、十點鐘。這之后大概是由于陽光暴曬的原因,空氣的透明度下降,而沙海中還會不時地刮起沙塵暴,于是就讓人無法在這“盆景”中逗留了。想來那幾位大罵婆羅莫的網(wǎng)友就是懶得早起而中了招吧。不過對于我們這樣早上一點半就出發(fā)的游客來說,九、十點鐘實在已經(jīng)是該收隊的時間了。

再次爬上沙海邊的峭壁,忽見早先和我們一起在觀景臺磨蹭的那隊法國人停在路邊,原來這里有一個不是很起眼的小觀景臺。不過這里比帕南伽坎峰矮了兩百米,頓時壯觀程度大打折扣(賽梅露火山只能隱隱看見峰頂)。不過這里倒是把沙海和維多達倫火山的皺褶山體看得真切。

這時云海散盡,巴多克火山錐形山體在湛藍天空和金黃沙海的襯托下顯得更加完美了。這時很有一種再回去帕南伽坎峰的沖動,不過或許司機不愿意再接著干了:我們已經(jīng)是落在最后的最磨蹭的游客了。

轉(zhuǎn)過一天,總覺得還沒有玩夠,我們又驅(qū)車來到婆羅莫火山公園,不過這次采用東線,直達賽摩羅.拉旺所在的斷崖之上。

從這里看見的火山和沙海沒有頭一天的那么神奇了,畢竟低了600米呢,連賽梅露火山都看不見了。右方斷崖上的制高點就是帕南伽坎峰觀景臺了。

再看一下火山腳下的小神廟,以及其四周的五彩斑斕。

看罷遠景,我們又租了一輛四輪吉普去參觀騰格爾沙海東面和南面的景觀。

首先看到的是頭天在婆羅莫火山上就看見的“沙之海”,不過上次是從上往下看,這次是真的站在沙之海中仰望。

感覺用廣角也拍不出更多特色,于是用長焦開始拍細節(jié)。下面兩張所顯示的圖案般的細節(jié)也許在沙漠中也有,但這里構(gòu)成圖案的沙子是紫黑色的,與沙漠的黃色相比給人一種另類的感覺。

末了再拍一下婆羅莫東北麓的沙之?!霸搭^”,不住贊嘆這鬼斧天工的創(chuàng)造。

離開沙之海,沿著騰格爾沙海繼續(xù)向南,就進入了所謂的大草甸區(qū)。從網(wǎng)上地圖〔婆羅莫之旅〕可以看見,大沙盆的北部比較荒涼,沙多于草。但到了南部,草原就占了主導地位。所以這大草甸也是公園中著名的景致。

可惜現(xiàn)在是爪哇島干季的末尾,干旱了整整半年的草甸已經(jīng)綠意盡失,只呈現(xiàn)出一片焦黃。遠處草叢中一匹馬兒正在專心進食,在這沒有生氣的大草甸上我們和它一樣感受著孤寂。

回身望向庫爾西火山的南麓,這邊倒是一片盎然生機。有趣之處是從我們腳下的金黃(同樣的顏色,描述卻雖心情而定,失望時叫“焦黃”,來了興致就變成“金黃”)到山頂?shù)拇渚G之間的漸變過程。

讓我們再好好端詳一下庫爾西山麓的翠綠,因為這對于一座活火山來說可算是極為罕見的。腳下一條蜿蜒的小徑,沿著它似乎可以一直攀上庫爾西山頂,不過我們可沒有體力了。

不管怎么說我們還是沿著小徑向前走了一段,這樣可以給我們更多的空間來觀看騰格爾沙海南部邊界的斷崖。這邊雖然沒有北面如帕南伽坎峰那樣的制高點,但卻也有百丈之高,而且高度均勻,頗有點“盆邊”的感覺。

適才根本沒有云朵的天空忽然有一朵白云升起,頓時給干涸的草甸帶了更多的生機。這想必就是婆羅摩吞云吐霧的成果之一吧。

往回走的路上總戀戀不忘庫爾西的翠綠,于是給了一張?zhí)貙憽?/p>

越過長草看見遠處綠色的吉普車,那是載我們往返的交通工具。

隨著兩個本地人騎著摩托的離開,我們成了這大草甸上孤獨的探索者。其實我們也該走了,要不北面的沙塵或許會阻斷我們的歸路。這次游覽婆羅莫-騰格爾-賽梅露國家公園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印象和記憶,千萬不要在這最后的路途上掃興哦(其實我們在歸途中還是受到了沙塵的侵襲,好在風還不是很大,沒有達到沙塵暴的級別,不至于讓我們掃興)。

版權(quán)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