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圍巾背后的產業(yè)與傳奇
發(fā)布時間:2023年03月29日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增刊 作者: 辛子木
標簽:

牦牛絨是“軟黃金” 繼承傳統(tǒng)創(chuàng)造美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擁有廣袤的天然草原,而牦牛則是廣大農牧民賴以生存的生產生活資料,全州18縣市均有養(yǎng)殖。天然牦牛絨有“藏地軟黃金”之稱,光澤度高,保暖性強,因此多被用來制作織物和服飾。圖中展示的,是甘孜州丹巴縣生產的牦牛絨圍巾。圍巾采取丹巴縣嘉絨藏族的傳統(tǒng)工藝制作,保留傳統(tǒng)的同時,又頗具時尚感。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擁有廣袤的天然草原,而牦牛則是廣大農牧民賴以生存的生產生活資料,全州18縣市均有養(yǎng)殖。天然牦牛絨有“藏地軟黃金”之稱,光澤度高,保暖性強,因此多被用來制作織物和服飾。圖中展示的,是甘孜州丹巴縣生產的牦牛絨圍巾。圍巾采取丹巴縣嘉絨藏族的傳統(tǒng)工藝制作,保留傳統(tǒng)的同時,又頗具時尚感。
圍巾,牧區(qū)的溫暖風情
那年生日時,四川的朋友送來了禮物——“嘉毪絨”95%牦牛絨圍巾。深咖色,寬寬厚厚,有一種凜冽又粗獷的質感。裹起來,毛愣愣卻又頗柔軟,貼住脖頸,竟比許多進口高價位的羊毛圍巾都要暖和。接下來一整個冬天,都在這種暖意中度過。
朋友說,這圍巾用牦牛絨加工制作,是甘孜州丹巴縣嘉絨藏族的傳統(tǒng)手工藝。由此,對牦牛絨的好奇種在了我的心中。去甘孜,看看朋友口中隨處可見的牦牛,探訪牦牛絨圍巾溫暖的秘密,被我列在心愿清單上。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