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 史前中國第一城
發(fā)布時間:2024年01月02日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增刊 作者: 王雎
標簽:

有沒有出現(xiàn)大型禮制建筑
是判斷一個史前文化是否進入文明階段的重要參考標準之一
瑤山遺址,位于良渚古城的東北部,是良渚人觀測天時、舉行祭祀的祭壇,也是一處大型史前禮制建筑。圖中這個方形的大土臺,四周有石頭護坡,平整的頂部以挖溝填筑的方式做出了“回”字形灰土框。每年的春分、秋分,太陽會從祭壇的正東、西方升起、落下,冬至的日出、日落方向,則與祭壇的東南角、西南角一致。
是判斷一個史前文化是否進入文明階段的重要參考標準之一
瑤山遺址,位于良渚古城的東北部,是良渚人觀測天時、舉行祭祀的祭壇,也是一處大型史前禮制建筑。圖中這個方形的大土臺,四周有石頭護坡,平整的頂部以挖溝填筑的方式做出了“回”字形灰土框。每年的春分、秋分,太陽會從祭壇的正東、西方升起、落下,冬至的日出、日落方向,則與祭壇的東南角、西南角一致。
滿天星斗中最亮的一顆星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源自近現(xiàn)代學者梁啟超寫于1900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其文曰:“地球上文明古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笨墒?,自20世紀以來,這個說法一直備受爭議,原因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即小亞細亞)的文明史,皆可上溯到距今約8000—5000年。而中華文明,即便以《史記》等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朝為起點,距今也只有4000多年。
當然,年代的遠近,不是評價文明古國的唯一標準。中華文明以其豐厚的內(nèi)涵、從未中斷的傳承以及強大的輻射力,足以在人類歷史上自成一體。不過,時代問題,始終是籠罩在中華文明天空中的一片陰云。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