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時代,牧民逐水草而居,冬天要轉場到冬牧場居住放牧。牧民定居后,有自家的固定牧場,可以安排不同季節(jié)分塊利用。如今隨著社會發(fā)展,過冬的……
有人說,只有到了大草原,才真正理解“氣象萬千”這個詞匯的內涵。沒有高樓的分割、沒有污染的干擾,放眼望去,云會一路奔向天邊的地平線,陽光……
《博物》往年的“草原牧歌”欄目里,曾詳細介紹過馬、牛、羊、駱駝、狗等家畜。本期“新牧歌”,讓我們來關注一下草原上常被忽略、卻非常重要的……
生長在草原上的孩子,過著什么樣的生活?日常與“南方”的城鄉(xiāng)有何差別?12歲的恩和芒來,是蒙古族牧民的兒子。小學畢業(yè)后的這個暑假,他又回到了……
在蒼茫遼闊的大草原上,“草”永遠是最重要的存在。以草本為主的各類草原植物,被蒙古族牧民所熟知并深愛。牧民用它們?yōu)榕⑷∶?,為它們譜寫歌……
在內蒙古,套馬曾經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又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工作。牧民對套馬的工具——套馬桿,懷有某種宗教般的崇敬之情??梢哉f,套馬桿曾是蒙……
賽馬,是蒙古族那達慕大會上的經典賽事。在那達慕的賽場上策馬飛馳的,通常不是成人,而是13歲以下的兒童小騎手。他們自幼接受訓練,由于體重較輕……
岷江上游的幾條河谷,在歷史上是連接內地與高原的重要通道,藏、羌、回、漢等民族在這里來往與融合,燦爛多姿的民族文化在此生根發(fā)芽,形成一條……
悠悠歲月,在橫斷山區(qū)留下了一類獨特而古老的建筑——碉樓。矗立在阿壩州的碉樓是藏、羌民族建造的高層塔式建筑,它們巍峨神秘,屹立千年。當時……
2018年,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博物館的額日很巴圖帶著他的團隊收集東烏珠穆沁旗的老照片,收集了數千張,有知青拍的,有當地人拍的。很多照片的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