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寺里有洋人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2年第04期 作者: 潘衛(wèi)東
前幾日,我與一位法國的社會學者在酒吧聚會。酒吧位于北京鐘樓下的小胡同里,是由一座廢棄的清代關帝廟——宏恩觀改建的。我們呷著雞尾酒,暢談著各自的研究方向。法國朋友極熱愛中國文化,妻子是貴州的布依族姑娘,夫婦倆租住在老北京的一間四合院里。子夜時分,酒終人散,我緩步走下古廟山門,巍峨的鐘樓近在咫尺,它一定目睹了百多年前,這里香火繚繞的景象。今日的中國,外國人隨處可見,甚至成為中國人的鄰居、親人,可是在宏恩觀興盛的時代,今晚酒吧里的所有人,幾乎都要冒著生命危險。比如在鴉片戰(zhàn)爭后的第一個十年,英國百姓第一次申請在“天朝”租房,竟會引發(fā)一場政治“大地震”。
那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六月,英國駐福州代理領事金執(zhí)爾,替?zhèn)鹘淌吭珊歪t(yī)生溫敦租房,房子在神光寺里。神光是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在皈依達摩祖師以前的法號,由此推知,神光寺可能是一家禪寺。禪宗是唐朝以后影響中國最為深遠的佛教宗派,禪寺遍布全國,偌大的寺院空出一些閑房,租給旅客,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但是,偏偏這個神光寺位于福州城南門內(nèi),也就是說,屬于福州城里。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