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蓮花盛開的山脊上行走 ---
投稿時間:2020年05月30日 投稿人:樂天之路上
在金蓮花盛開的山脊上行走
---河北小五臺行記
當我拖著疲憊的雙腿,攀上一個自以為是
的高度而極目遠眺,山的那一邊,還是山!

前記
小五臺,位于河北張家口蔚縣,因有東、西、南、北、中5高峰,俗稱五臺,因相較山西五臺山海拔較低,以區(qū)別起見,故名小五臺山。五臺中以東臺為最,海拔2882米,為河北最高峰。同時也是2009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選出來的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一直以來成為眾多戶外運動愛好者心中向往的地方。
很多玩戶外的朋友問我,說這十大非著名也很一般啊,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我們玩戶外是為了什么的一個話題?個人的觀點是玩戶外不是為了征服,因為我們征服不了什么,更多的應該是融入,只有融入,我們才能享受到戶外的快樂,那種發(fā)自內心的帶著“痛苦“的快樂。我們總喜歡用一種戶外的角度去看十大非著名山峰,其實十大非著名山峰有著更多的內涵。
在官方的定義中,“十大非著名山峰”為:海拔在1000-5000米,具備該種地貌的典型特征,或具有獨特的生物資源,或具有多樣的民族風情及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擁有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較好的可進入性。
這次的河北小五臺之行,是繼廣東船底頂、湖南韭菜嶺、江西武功山、貴州佛頂山之后的第五座非著山峰。而原本計劃中這第五座非著是要去甘肅的扎尕那的。而因為各種機緣巧合,在2019年,我先收獲了河北小五臺。

小五臺,一個讓人向往的地方
在我的計劃中,在小五臺之前,更想去的是十大非著的甘肅扎尕那,這樣的計劃只是根據(jù)個人的原因來制定的,并不是在給非著排名次。對于我這樣的人來說,每一座山峰都是心中向往的地方。
當知道要去河北張家口出差的那一刻開始,第一時間我就開始了小五臺的穿越計劃,到處查找攻略,還特別的加了河北那邊的一個關于小五臺徒步穿越的戶外群,因而,認識了后來小五臺穿越之行中的來自河北的朋友L00le(樂樂)。
經(jīng)過與樂樂等朋友的溝通,開始了2019年度河北小五臺穿越的籌備組隊,最后確認成行了5人,確定了成行時間2019年6月22日。鑒于是臨時組隊,個人依據(jù)自身條件選擇路線,我與后來加入的釋懷決定五臺連穿,樂樂等三人從東臺下出赤崖堡。
從廣東出差前,我把我的背包打包寄往河北張家口,在兩個星期之后,當我到達張家口,在客戶哪里看到我那包裹的像是一個木乃伊一樣的背包,我竟然有一種莫名的激動。

在生活的復雜性之下,我們的選擇不僅僅是屈從,其實還可以適當?shù)倪x擇遵從自己內心所向。在楊柳松《北方的空地》一書中他也曾寫道:飽腹與遠行,是否真的存在絕對的矛盾關系呢?
記得有一次跟路燈兄弟聊天,他說走到現(xiàn)在,還在堅持以正確的態(tài)度玩戶外的越來越少了,他都好久沒有玩戶外了。而我還在堅持,以前更多的時候堅持想帶著更多的人一起玩,所以也會鼓勵一些處在戶外邊緣化的人群更多更用心的加入戶外運動中來,這個過程有時候是煎熬的,因為每一種成長都必須堅持。而現(xiàn)實中,我的努力和堅持并不一定會被認可,很多人在不關己的情況下都會理論一大套,而自己在其中時都希望得到理解。一些誤解只會讓我認真的反思,但是并不能改變我想融入大自然懷抱的態(tài)度。所以我常說,非要說到戶外的“征服說”的話,我希望就是在行走的過程中去征服我內心的懦弱和不安,而不是站在山巔的時候就狂妄的認為征服了一座座山峰,我只是借助山峰的肩膀站的更高遠,眼界更寬廣。
謝謝所有的高山,致敬所有的高山!

小五臺,據(jù)說有嬌艷盛開的金蓮花,這是小五臺的一大風景線;還有鋪蓋了綠油油植被的山脊線,如龍蛇般盤走,盡頭處山峰層巒疊嶂。。。。。。
做攻略的那段時間,我基本上都沉浸在對小五臺的神往之中,小五臺的眾多路線,我覺得都應該要去走一走。有時候閉上眼,我總能感覺到小五臺在盛開的金蓮花中舞蹈,在云霧彌漫的仙境中游走,而我,渺小如蟻,正在其間艱難跋涉,來路與去向無限的延展,延展,延展。。。。。。
所以,當我看到我那木乃伊一樣的背包,我頓時領悟和理解了我的那種感動,因為我所有的用心和堅持都一直在用行動來詮釋。
我想說,生活的本身不僅僅只有生活,還有你內心的心之所向。
小五臺,一個讓人向往的地方!
我來了!

戶外的快樂,感動于每一次的相遇
2019年6月21日,從張家口宣化,轉車前往小五臺山腳下的的村莊赤崖堡。下午2點在村口下車,打車進入已經(jīng)預定好的赤崖堡村支書家的客棧。下車時候,遇到一身背普通戶外背包的旅者,本以為他也要去赤崖堡,互相問詢后,才知他要去金河口,而我是去赤崖堡,他很想跟我一起前往赤崖堡,但是由于對路線不熟悉,猶豫之間還是沒有選擇前往赤崖堡。
在此提及此事,是因為在第二天的穿越中,我們又在路途中相遇了。戶外的快樂之一,就是總能在行程中偶遇很多的朋友,這是一種緣分。或許在燈紅酒綠的城市中,即便面對面也不能正視。在戶外,只是一個簡單的微笑和問候,也能彼此成為朋友,并相互鼓勵。
到達村支書的客棧,放下背包略作修整。
聯(lián)系了樂樂幾個人,河南過來的清風笑與北京的釋懷,兩人在北京與樂樂夫妻一起駕車過來與我會師。在等待的時間,一個人走進村莊四處閑逛起來。

赤崖堡村,就坐落在小五臺山腳,這里基本上就是穿越小五臺的集中地,在村中發(fā)現(xiàn)有好幾家專門接待戶外驢友的客棧。村莊中心位置,有一個廣場,這里是村里人們自由交易的場所,村內也有3-4家小賣部和小型超市,可以提供水、功能飲料、干電池、方便面等補給。
穿過村莊,我朝著更靠近山的地方信步走去,先給小五臺來幾張相片,雖然這只是小五臺外圍一斑。
在接到樂樂的信息,我走回客棧門口,等待著樂樂一行四人的到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迎接朋友的到來,與即將踏上向往之地的旅途一樣,都是滿懷激動的心情。遺憾原本有意從中山前來的兩位朋友沒如約而至。在戶外,與朋友的一次握手,一個擁抱,都將是這一生的經(jīng)歷中難能可貴的回憶。來時激情滿懷,去時云淡風輕,也許還能在未來的某一次旅途中相約,或許從此不再重逢,所有的相遇和離別都是緣分,不必強求。
整理行裝,分配房間。晚餐在村支書的客棧中吃,菜品不多,都是固定搭配,不能自己點。需要吃個雞吃個魚或者更奢侈的來個烤羊什么的,那就得至少提前2天預訂了。小菜也是地方美味,雞蛋很好吃,饅頭也不錯,熱騰騰的冒著熱氣。與幾個伙伴喝了一點小酒,等到村支書回來,就仔細的商量起22日的行程。
前期溝通,我與釋懷朋友是準備當天能趕到三岔口扎營,23日在前往西臺折返中臺,經(jīng)中臺到南臺出下?lián)]川;樂樂夫妻及清風笑三人22日在東臺扎營,23日從東臺出赤崖堡,走一個環(huán)線。村支書也手繪了一個地圖供我們參考,并交代了在路上的一些注意事項。
在此期間,不時地有其他團隊的驢友進駐,隊伍龐大,在這些隊伍面前,我們的五人團隊就像是游擊隊。
因為明天要開始征途,商量完之后大家早早的休息。一夜無話,來時有點淅淅瀝瀝的小雨,晚上繼續(xù)不停的下著,讓我的心里略微有些失落,不過既然已經(jīng)來了,就坦然的去面對所遇上的一切,我把所能做的準備都準備好了,其他的交給老天吧。
伴著這種輕微的失落感也慢慢的入睡了。
北臺2837.8HB,壯美山脊初現(xiàn)

凌晨3點半,隨著鬧鐘的想起,這個客棧小院像是突然驚醒,一下子熱鬧起來。
起床、收拾行裝、洗漱、早餐。一切都是那么有條不紊,根本不需要彩排。
為了躲過進山的第一道關卡,我們經(jīng)過村支書聯(lián)系到了拖拉機,需要早早的出發(fā)進山。車費每個人40元。當然不是我們的專車,收拾停當出門上車,發(fā)現(xiàn)一下來了3輛拖拉機。整個客棧的隊伍全部拉上了,后來在途中還不斷的有人上車,這些人不是驢友,而是上山挖紅景天的人。
剛出門,風很大,還有一點雨絲,我把沖鋒衣緊了緊,心里想“終于正式出發(fā)了”。剛出門不久,小雨停了,拖拉機突突突的快走進山腳下的時候,遠遠地天邊可以看到月亮和星星了。這樣的感覺很爽快,有一種星夜兼程的興奮。
天氣逐漸的變好了,雨后的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山野的氣息,清爽芬芳。
天,開始在村莊星星點點的燈火中蘇醒,山的那邊,露出了光明的天際,如同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
4點30分左右,磚車繞過關卡,到達機耕道一個上坡的位置停下。這是將是我們徒步正式開始的地方。在這里,也看到有其他的驢友從村莊饒小路徒步而來,估計他們需要更早就出發(fā)了。
下車,裝包。先來一個合影,這也是我走戶外的一個固定節(jié)目,一個好事的挖藥老鄉(xiāng)也加入到我們合影的隊伍中來。原定計劃,我們今天需要登臨北臺2837.8HB,經(jīng)山脊線到東臺,我與釋懷兄弟繼續(xù)前行到三岔口扎營,樂樂三人在東臺扎營。
經(jīng)過半個小時的的適應性上攀,5點到達白房子營地,這里也可以作為營地,經(jīng)常有一些為了趕時間的隊伍,也會把這里當做營地,為第二天的行程爭取時間。附近可以取水。白房子處海拔高度已經(jīng)有1430米左右,就單純的高度而言,已經(jīng)完成了一半。但是這里白房子已經(jīng)被拆除,新建了一幢鐵皮房,大部分涂上了鮮艷的紅色。白房子已然不存在,但是這個名字將作為一種象征意義永遠存在與戶外的攻略和記憶中。

登臨北臺,是整個行程中最辛苦的一段路程。前往北臺,需要經(jīng)過幾個埡口并可以作為應急營地,在很多的攻略中常稱之為北一營地、北二營地、北三營地,然后登頂北臺2837.8HB。白房子繼續(xù)往上,就是俗稱為“死人坡”的一段路,溯溪而上,可以通達北一營地,小五臺穿越的最有一個取水點就是在此段路途的小溪與山路分開的地方。
一路都是艱苦的上行,這基本上也是穿越山峰的常態(tài),到達第一個高點后,整個行程就會變得容易。剛開始的攀登,不時也有不適應的狀態(tài)出現(xiàn),需要慢慢的根據(jù)自身的狀態(tài)調整,基本上經(jīng)過一個小時左右的調整,終于把自己的狀態(tài)協(xié)調好,頓時有一種輕松地感覺。因為我們隊五個人只有我?guī)У囊慌_對講機,在上死人坡的時候,我與其他隊伍的驢友溝通,要到了他們的對講機頻率并調整一致。以便路途中接受他們的通話和應急之用。這是兩個年紀有點偏大的驢友,其中一個還是來自上海的湖南人,在北方的驢友隊伍中,來自南方的人是相對較少的。
經(jīng)過近4個小時的艱苦跋涉,上午9點13分左右我們團隊5人到達北一營地2279HB,這是一個連接處的山脊鞍部,也是植被的一個分界點,過了北一,開始少了低矮的灌叢類,更多的是高大的杉木類植物生長,風景也在隨著我們的腳步慢慢的發(fā)生變化。
原本計劃與我一起五臺連穿的釋懷兄弟,由于多時沒有鍛煉,也沒有為這次小五臺的穿越做過拉練,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各種不適應狀態(tài)。他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也開始起了一些變化,開始考慮是不是能夠完成這次的五臺連穿了。我也跟他們幾個積極地溝通怎樣調整身體狀態(tài),以便讓身體的各方面機能最大限度的完成協(xié)調。要適當?shù)淖⒁庑菹?,可以短休息也可以卸包休息,多喝水,喝水要小口多次?/strong>
往后的路程,拔高還在繼續(xù)。但是相對于白房子到北一的死人坡,難度和強度都開始降低。這是小五臺給我們的一個下馬威,挺過了這個下馬威,再堅持堅持,就一定可以達成目標。如同人生,總得面對很多很多的困難,只要堅持,我們總會距離我們的目標越來越近。

北一上行到北二的途中,我們休息的次數(shù)逐漸增多。10點30分,我們到達北二,在這里,已經(jīng)可以遠遠地望見北臺頂,在一片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北二海拔2510左右,山脊線上及兩面山坡,云杉類植物也開始慢慢隱退,更多的開始是高山草甸。一路上,漂亮的黃色小花次第綻放,在風中翩翩起舞。最初,我以為這就是傳說中的金蓮花,但是問過之后才知道,這些并不是金蓮花。我看到一兩只蜜蜂在小花叢中自由的飛翔穿梭,專心勞作,沉醉于花海之間。
到達北二之后,山脊線的風景開始展示在眼前。視野開闊,遙望北臺,山路也開始在山脊和斜切的山坡之間蜿蜒。這是由下而上的第二級臺階,之后基本上就是相對平坦的道路直達北臺頂下的北三營地。走在北二往上的山脊線上,山脊兩邊的山谷之中彌漫著或濃或淡的霧氣,順著山坡往上爬,然后在山脊線處慢慢的融合,直至完全彌漫于山脊,這一刻,霧氣卻像是靜止的,山脊如同龍蛇般在云霧中穿梭游走。我們就像是騎士,隨著這游龍遨游于天際。
拍一個小視頻,我讓隊友們先行走進這云霧里邊,如同跨進一道秘境之地。山風呼呼的響,云霧變幻著不同的形狀,在我們面前展示著自然神奇的力量。當我們穿出云霧,山脊線頓時豁然開朗,遠處群山連綿,近處群山懷抱的山谷依舊是云霧繚繞如同仙境。有些霧氣,怎么蒸騰也漫不過懷抱的山脊,山谷就像一口大鍋,霧氣只能在這口諾大的鍋里翻騰、游走、騷首弄姿,時而如流水、時而如薄紗、時而如絹帛。。。。。。每當用力沖上山脊,又被迎面的山風吹得一個踉蹌,翻滾著如巨石下沉,融入更多的霧氣中不見了蹤影。
這一路上更多的開始看到上山挖藥的人的痕跡,一些山坡之下,可以看到幾個口袋,再仔細一看,就會看到遠遠的地方還有一兩個人挖紅景天,如同在專心勞作的蜜蜂,只是他們工作的本質和影響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時間來到上午10點半左右,已經(jīng)開始偶遇興高采烈挖了藥下山的人,在這里,挖一大口袋的紅景天,可以掙到800-1000多塊錢不等,工作時間十幾個小時,這也是不菲的收入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采挖紅景天的行列,這也同時嚴重的破壞了小五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這也正是有關部門封山嚴查的原因。
前往北二的途中,釋懷兄弟的心態(tài)在是否堅持跟我走五臺連穿中徘徊,最后考慮到身體狀況,想到了東臺在最后決定是否跟我繼續(xù)走五臺連穿的路線,堅持的想法已經(jīng)開始動搖。樂樂幾個也建議釋懷兄弟認真評估自己的狀態(tài)再做決定。途中,樂樂也跟我溝通,鑒于幾個人體力有差異行進速度變慢,如果我想一個人快速前進,就讓我提速往前走,不用等他們幾個。對于這樣的話題,我從來都是沒有考慮的余地的。我不會再這樣的情況下丟下隊友獨自前行,我跟樂樂夫妻、清風笑、釋懷是一起結伴出行的,雖然計劃路線略有不同,但是還沒有到計劃分開的地點,我會一直協(xié)同隊友們到達這個目的地。玩戶外,沒有絕對的強者弱者,只有堅持、協(xié)同和鼓勵,才能體現(xiàn)戶外運動的團隊精神。如果我當時選擇扔下隊友獨自前行,可能我會完成五臺連穿計劃,但是這肯定將成為這次小五臺穿越的最大遺憾和錯誤,也將是一次不完美的旅程。
對于戶外,這一生不知道要走多少路?珍惜每一個與你攜手前行的朋友,哪怕有可能這一生中只能一起走一次,這都是彌足珍貴的緣分。

北三營地,其實就在北臺頂?shù)纳侥_。這里可以容納3-4頂帳篷,也可以仰望北臺2837.8的小五臺第二高峰。從北一到北三,三個營地都可以作為臨時的應急營地,但是都沒有水源。對于在天黑前不能走到東臺的驢友,這三個地方都可以作為計劃中的備用營地。這個時候,剛才告訴我對講頻率的湖南來的驢友一起的三個朋友,已經(jīng)遠遠地落在了我們后面,回頭在山脊線上已經(jīng)看不到他們的身影。
12點30分左右,我們團隊一個也不少的到達北三營地。
午飯時間,開始補充,在這里,遇上了來自天津的幾個朋友,巧的是,在東臺扎營的時候,我們的帳篷再次偶遇。我們一邊聊天,一邊抬頭仰望著眼前的山峰。北臺在這里,突然變得陡峭,這對于一路跋涉而來的人們,將是又一個考驗。在精神和斗志越發(fā)高昂的時刻,體力將經(jīng)受再一次狠狠的鞭策。
而我,看到那似乎高聳入云的山巔,總是充滿了一種內心的激動。我看過一本書的一句話可以概括我此時的心情:即便我們身處低谷,仍應該向山頂仰望!
我知道,我邁出的每一步都在上升,每一步都是征服我內心最懦弱的膽怯,而我,終將到達山頂。我經(jīng)常鼓勵又喜歡爬山又擔心爬不上去的朋友說,只要你堅持,你就一定可以上去,不要說怕累,其實我也累,只是我一直再堅持著沒說。當你登臨山巔,你所有覺得委屈的淚水和內心的感慨,都在你揮舞的雙手和大吼中得到釋放。
在戶外,滿足基本的條件,只要你愿意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我一定陪你走到最后!
上北臺的山路沒有直接拔高,沿著山坡緩緩曲折上行。整個山坡金蓮花已經(jīng)開始慢慢的次第綻放,點綴于綠色的草叢中。山花爛漫,綠草茵茵,一陣微風吹來,金蓮花透著芬芳輕輕搖曳。邁著沉重的步伐,伴著山風,不時地仰望山頂,這一路都是風景。山巒綠草金蓮花是風景,我們內心的堅持更是風景。
當我拖著疲憊的雙腿,攀上一個自以為是的高度而極目遠眺,哇!山的那一邊,還是山!

下午13點左右,經(jīng)過北臺頂之下約10米處的小平臺,卸包登頂北臺2837.8HB,山頂之上有測繪用的三腳架和三角點。登頂而望,可以在山脊線延伸的盡頭,遠遠地看到小五臺的最高峰東臺2882HB。山脊線如游龍,在云霧中自由穿梭,山脊線上不規(guī)則的有小山峰突兀而起,如麟如甲;東臺如同游龍高高昂起的龍頭;環(huán)顧四周,山谷之中的霧氣彌漫,不時地上涌,在不經(jīng)意間就會淹沒這條壯美的游龍,云霧于龍,相得益彰。
雖然可以遠遠地眺望東臺,但是要到達東臺,還是需要一段艱苦的跋涉。這之后的路程,相對會輕松很多,北臺HB2837.8米,東臺HB2882米,基本上沿著北東山脊這條游龍而行,相對海拔拔高并不大。是整個行程中可以加速的一段路程。
如果說北二開始看到小五臺山脊線的美麗端倪,到了北臺,聞名于戶外界的小五臺山脊線才開始正式展示他美麗的棱角弧線和雄壯的氣概和胸懷。
高山仰止,登臨東臺最高峰2882

北臺而下,沿著山脊線,我們鉆進這云里霧里。兩面山坡漫起的云霧時密時疏,時濃時淡,如入幻境??粗胺奖辉旗F遮擋,走近時卻又豁然開朗,總有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切實感。
山脊線蜿蜒而去,起起伏伏,直指小五臺的最高峰HB2882米的東臺。目力所及的盡頭,東臺高高聳立,如同一座豐碑,歷經(jīng)日升日落、風雨霜雪的洗禮,銘記著那些過往的傳奇,并將繼續(xù)篆寫新的希望。
每一個熱愛并熱衷于戶外的人,都會在仰望高山的時候有所頓悟,心境在此時此刻會更開放和寬廣。我們的心中所容納的,不僅僅只有生活的本身,還有高于生活的希望、還有對遠方的向往。
從北臺南向而往東臺頂?shù)纳郊咕€,在戶外的稱呼中也叫作“北東山脊線”,這也算是小五臺穿越路線的第三級也是最后一級臺階。遠遠而望,山脊線棱角分明,雄偉壯觀,氣勢磅礴,蜿蜒如龍蛇游走。當我們身臨其境,不由得一次次為之折服。
前進的小路在山脊線的兩邊互相穿插,時而緩緩下降,時而小V爬升,穿過山脊怪石嶙峋的鞍部繼續(xù)向著最高峰前進。這一路上,可以明顯的在山脊兩邊的山坡上看到了盛開的金蓮花,一簇一簇,遍布山坡,有的迎風怒綻,有的含苞待放,一朵一朵,結群而開。嬌艷怒放的花朵是這里當之無愧的主角,伸出長長的莖竿在山風中輕輕搖曳,像是翩翩起舞的黃蝴蝶;含苞待放的金蓮花,匍匐于地甘做觀眾,蓄勢而待發(fā)。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使命和精彩,它們知道,不久的將來,它們也可以一樣的隨風舞蹈次第綻放。
生命中的精彩往往都是如此,在別人的精彩中大度的鼓掌和贊美,自己精彩綻放的時候,才會獲得更多的鼓勵和喝彩。

轉過山坡,怪石嶙峋,幾株松樹和杉樹零散的分布在側坡處。這個地方有一個相對比較明顯的岔路口,也差點導致我們走錯。一條路需要走上山脊翻過怪石之間的一個豁口,但是上行處的坡有些陡,走過的痕跡也不是很明顯;另一條路在則上一個小土坎臺階,翻過后可以看到一條明顯的小路往下延伸然后漫入樹林之中。在這里一棵杉樹上可以明顯看到前人的指路絲帶,但是這個位置的絲帶指向不夠明確,后來者理解為走向那一條路都可以。第一感覺就是跟著明顯的路走,上到土坎,低頭看到小路漫入樹林,抬頭可以望見山脊線就在右前方蜿蜒。
憑著個人的第六感,心里隱隱覺得有些猶豫?;仡^跟樂樂等人溝通了一下。我抬頭望向蜿蜒的山脊線,山脊上兩個人影突然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中。我們站在土坎上大聲的呼喊起來,引起了前方驢友的注意,并得到了正確指引。正確的路就是穿過山脊昂怪石的豁口,轉到山脊對面的山坡,在跟隨山脊線一路前行。而那條下行的路徑,沒有得到更多的資料表明是前往那里,估計是一條下撤的路線吧。根據(jù)更多的戶外經(jīng)驗,這樣的路徑有時候也具有“柳暗花明”的希望,因為它也有可能下行走一個V,然后在上到山脊線。
翻過山脊的豁口,進到另一面山坡。此處的小路挨著石壁而行,有一處約一米長的下坎路段,因為長期踐踏以及水土流水原因造成了部分塌陷,塌陷下則是陡峭的草坡,需要小心通過。
從此處而去,東臺也還在山脊的盡頭傲然矗立。在這里看到后半段的北東山脊,多是形如石林的怪石,一片片立于山脊之上,山脊也緩緩抬升,經(jīng)過最后一個草坡后到達主峰東臺,宛如抬起的龍頭。怪石如同巨龍的麟甲,護衛(wèi)并彰顯著這條巨龍的雄武氣概。
不久,我們趕上了前方兩位朋友,他們是前方部隊落單的兩人,也是過了北臺之后,我們唯一在這路上遇到的一隊的驢友。
看著前方不遠的東臺,我們也是心情激蕩。因為這時候已經(jīng)來到了下午5點40分,終于不久就可以到達小五臺的最高峰HB2882的東臺了。

鑒于時間已經(jīng)快近下午六點,我原計劃的今天趕到三岔口扎營的想法可能無法實現(xiàn),于是也跟樂樂等隊友溝通了我的想法并決定在東臺扎營,明天一早在前往三岔口后經(jīng)過中臺南臺西臺出山。至于原來決定跟我一起走的釋懷兄弟,也只能具體等他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來最后決定了。
下午6點20左右,我們終于到了接近龍頭最近的草坡,這里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高高昂起的龍頭,相隔只是一個小小的V,這里,沒有了怪石嶙峋的麟甲,都是淺淺綠綠的草坡,給人一種親切感。
這個埡口也是一個不錯的營地,相距頂峰也只有七八百米的距離。我們趕到的時候,已經(jīng)有幾位驢友的帳篷扎在了這里,不遠處的東臺,那一片最好的營地也是五顏六色帳篷佇立。
我們的興奮之情也溢于言表,并讓在這里扎營的朋友給我們拍了一張合影。斜陽之下,樂樂與釋懷兄弟站在小路一邊,我、清風笑與樂樂坐在草坡上,一條小路蜿蜒向著東臺而去,我們的背后矗立著高高的東臺。
我很喜歡這張合影。一路跋涉而來,那種倔強那種勇敢以及那種堅韌后的痛楚和歡悅,我們愿意微笑著面對。

面對即將而至的最高峰,我們忍住內心最后的激動,即便臉上的表情還是波瀾不驚。下午6點40分,我們團隊5人全部到達東臺。回望來路,山徑蜿蜒,夕陽已經(jīng)開始緩慢的西沉,稍遠處山峰巨大的影子正在一點一點吞噬一天的光明。
東臺半山腰處有一可以搭建兩頂帳篷的小營地,已經(jīng)有驢友在此處扎營。站在營地位置,我回頭看向對面的山峰,山巒疊嶂綿延,目力不及,兩側山脊如同翅膀伸展開來,就在我腳下不遠有兩頂鮮艷的帳篷,點綴在草坡之上,藍天上絲絲縷縷的白云輕飄飄的似動非動,而此時,樂樂夫人正面向遠山靜靜端坐,我用手化作取景框比劃比劃,一瞬間,我覺得所有的都在我的手勢之間靜止,凝固成一幅美麗的意境畫面。我很遺憾沒有帶單反,但是也及時的用手機記錄了這美麗的一刻。
與樂樂等商議,我們決定先繞過到另一邊的大營地看看是否還有扎營的位置,那里是東臺最好最大的一處營地。如果那邊沒有位置了,我們再回到這邊扎營。所幸,在東臺最好的營地,我們還是找到了棲身之所。我們把帳篷搭在了營地更靠外的位置,基本上已經(jīng)到了東臺頂下行的山脊之處,這處山脊,是東臺下赤崖堡的山脊線,也是明日跟樂樂幾人分別后他們的下山路線。

六月的小五臺,日落比較晚,日落大概需要等到7點30分左右。于是搭建營地之后,就開始準備開爐,先果腹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基本上,在此營地扎營的其他團隊都是吃干糧的,只有我們,背著準備好的水來到這2800多的高山,做出讓人嘴饞食物。我們有牛肉、罐頭魚肉、火腿還有面條,一時引來很多的關注。這個時候,在我旁邊扎營的,竟然是我們在北三營地遇上的來自天津的朋友。關于戶外,總有說不完的話題,這個朋友去過武功山,于是我給他介紹了在南方的另外兩座非著船底頂和韭菜嶺,他給我介紹了北京附近的箭扣長城,并鼓勵我有時間要去一次箭扣。
吃過我們的大餐,從營地爬上東臺頂峰,準備在這里等待著這小五臺的絢爛日落。東臺,是小五臺的主峰,海拔2882米,山頂有幾處堆砌的瑪尼堆,還有標志性的“東臺2882”的石碑,幾條山脊線以東臺為原點,以輻射狀向外發(fā)散,一條是我們白天的來路北東山脊,一條是明日要前進的中東山脊,一條是東臺下赤崖堡的山脊。北東山脊方向是日落的方向,一個小V延伸到陡峭的山峰,夕陽正在那邊山峰上的一團烏云中時隱時現(xiàn),似乎想要掙脫束縛,又像是正在享受烏云的沐浴,半山腰處的兩頂帳篷靜靜的躺在青草之間,與逆光下遠方漸行漸暗的山峰形成了明顯的對比,天上的晚霞開始以各種形態(tài)展現(xiàn)出哪種絢爛的紅。夕陽拋灑最后的陽光,照射到另外兩條山脊之處,近處,我們的五顏六色的帳篷在陽光下閃著不一樣的光彩,點綴在綠色的草地之間,遠處,背對陽光的山谷之間的云霧慢慢蒸騰,云卷云舒。

這是最后的絢爛,雖然他每天都在重復到來和離開,但是從不厭倦和懈怠。
如同此刻,與朋友們相會,聚而言歡。而明日,我們又將分開,揮一揮手,我們擁有共同的世界。在東臺之巔,與樂樂夫妻、與釋懷、與清風笑一一合影,當然不可或缺的還有我們五人的合影。
小五臺的夜,在晚霞的暗淡中伴隨著星星閃亮悄悄走來。我走出帳篷坐在旁邊的石頭上,點了一根煙,看著一些帳篷還在亮著燈,山風吹得帳篷嘩嘩響,也吹過來了絲絲涼意,我不自覺的緊了緊抓絨外套。多年的習慣,在戶外,我總喜歡在營地做最后躺下的那個人。為自己,也為隊友。記得有一次在帶隊去廣東韶關丹霞山主峰巴寨露營的活動中,我叫上一個隊友我們守在營地入口位置扎營,他起初并不是很理解,因為還有更適合的地方可以供我們扎營。我跟他解釋,這是一種責任,守在這個位置可以給整個團隊帶來安全感,我不強求你能履行這個責任,但是我希望你能理解,這不是我們傻,只是我們更愿意承擔起這種責任。這種責任感,很多時候會被忽略,沒有人關注你的做法體現(xiàn)著什么樣意義,默默奉獻其實更好。但這種責任也是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的。也十分感謝這位朋友的理解,他欣然與我一起為堅守我們團隊的安全而守在關鍵位置之上。
所有的帳篷都關了燈。夜,越來越黑,越來越黑。圍繞在周邊的疊嶂山巒只剩下模糊的影子。山,沉入無邊的黑暗,一改白天的威嚴,顯得高大而猙獰。如果可以,我愿意在此時,幻化成一只螢火蟲,用一點點的亮光,溫暖黑暗中的群山,哪怕這是非常渺小的亮光,我希望他能點燃光明希望的引子。
我掐滅煙頭摁進泥土。不管天怎樣黑,我相信,光明終將如約而至。
我期待著朝陽從小五臺之巔冉冉升起

朝陽升起,我眺望西南,遠方何處是盡頭
我習慣了在呼呼響的帳篷中睡去,也習慣了在每一個清晨從略顯濕潤的清新空氣中醒來。山,依舊是山,亙古綿延,一抹紅暈正在山脈上空無聲的渲染。
我起身鉆出帳篷。樂樂已經(jīng)起來,正在不遠處看著太陽即將升起的地方,用最簡單的語言互相問好。曙光將現(xiàn),如同許下的每一個美好的心愿實現(xiàn),我們準備著迎接新的一天。
夜,很靜,黑夜的黑,在一個晚上的時間里慢慢沉淀,融入這無限的靜謐,統(tǒng)治了所有的一切,而它終將在曙光升起的時候灰飛煙滅。風,繼續(xù)吹,掠過山脊,掠過每一顆小草和蓄勢待放的金蓮花。風吹走了黑夜,迎來了光明,迎面給我一個滿懷的擁抱。

天邊那一抹嫣紅,慢慢的從一條縫變得更寬,顏色也更加的鮮艷,從遙遠處山巒的山峰之上,漸漸地渲染開來,染紅了半邊天。月亮,在遙對著朝陽即將升起的方向靜靜的肅立,以最后的威嚴,靜待太陽的升起。
東方的那朝霞越來越鮮艷,山不再似山,天也不再是天,山天已經(jīng)融為了一體。慢慢的,一輪紅日開始冒出了半圓的頭,半邊天開始明亮。太陽冉冉升起,短短一會,一個蛋黃大小的圓球散發(fā)著溫暖的光芒完全展現(xiàn)在天邊的云彩之中,在山峰的拱衛(wèi)之下慢慢的升高,顏色也變得更加的金黃,金光四射。我們營地開始迎來了新的一天的第一縷陽光,整個東臺頂在陽光中也燦爛起來。
我很慶幸,我站在2882海拔的小五臺之巔,迎來了又一輪冉冉升起的太陽。
吃早餐,收行裝,準備開始一段新的征途。當然,我們的早餐也是足以吸引到整個營地羨慕嫉妒的目光。
此處以往,就是我一個人獨自前進了。樂樂他們四人將從這里下山出赤崖堡,他們的路線就是一個環(huán)線,從赤崖堡出發(fā)經(jīng)過北臺--北東山脊--東臺--赤崖堡。釋懷兄弟經(jīng)過考慮,也跟樂樂他們一同出赤崖堡。而我的獨行路線將是繼續(xù)穿越,經(jīng)東臺--三岔口--西臺--中臺--南臺,形成五臺連穿。但是最后沒有能按照既定的計劃完成五臺連穿,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在赤崖堡時候村支書說過南臺下山處有人攔截的原因。

23日一早6點,與樂樂夫妻、釋懷、清風笑一 一作別,互道珍重。背起行囊,我再一次爬上東臺頂,向西南方極目遠眺,山的那一邊無盡綿延,共與天地。山脊線蜿蜒的盡頭,三岔口居中而分兩翼,兩翼延展似乎看不到盡頭。站在東臺頂,我仿佛牽著一條巨大的線在放著一只更巨大的風箏,線隨著風波浪起伏,以三岔口為頭西臺南臺為翼的風箏正在騰飛遨游。
我眺望的遠方何處是盡頭?每一次的征途,都只是朝向遠方的某一節(jié)點,歷經(jīng)艱辛走過這個節(jié)點,一抬頭,發(fā)現(xiàn)遠方還在遠方鼓勵著我們砥礪前行。
遠方真的沒有盡頭嗎?
我轉過頭看看樂樂他們下山的方向,揮一揮手,算是在一次的告別。扯一扯衣擺,緊緊背包的肩帶,我毅然的走向前路。

東臺頂往西南方向,有一塊“自然保護區(qū)”的石碑,這里就是從東臺前往三岔口的又一起點。中東山脊蜿蜒起伏,沒有北東山脊那么險峻,但是比北東山脊更有氣勢,山脊上少了嶙峋的怪石,兩側山坡多了更多的綠色青草和杉樹以及點綴在綠色之中的花朵。一條小路沿著山脊匍匐前行。面對高山,我竟然有一種久違的激動,不由得加快了步伐。我就像是一匹在山脊上自由信步的駿馬,望著遠山,不知道會不會累死在途中?
一早出發(fā)前往三岔口的驢友并不多。我不時地回望來路,看著距離我越來越遠的東臺頂,不改威嚴一如往昔。我出發(fā)后不久,在身后的草坡中,出現(xiàn)了一個褚紅色的身影,這是一個鷹包強驢。他在山路草坡之中時隱時現(xiàn),在我走到了中東山脊約一半距離的位置,他趕上了我,這也是一早從東臺出發(fā)前往三岔口遇上的唯一一個驢友,而其他從東臺出發(fā)的驢友也不是很多,直到我到達三岔口輕裝前往中臺回來后,才遇到不多的幾個從東臺出發(fā)直接前往西臺出山的驢友,看來更多的人還是選擇了從東臺下山出赤崖堡。在攀談中得知,這個朋友叫“光明”,這個名字可是如雷貫耳,因為在前一日的對講機中,時常傳來他的聲音以及其他驢友的呼叫,從而知道他們有一個強驢領隊“光明”。
這是一個好的預兆,因為在我前進的方向,我遇見了光明。
一個人行走,有了更多的時間停下腳步仔細欣賞這美好的一切。山脊兩邊,綠草茵茵,鮮花次第綻放,看著斜下的草坡,有一種想屁降下去的沖動。這一路,我花了更多的時間來拍照,各種角度拍這雄偉的山脊,深邃的峽谷,壯觀的草坡,嬌艷的金蓮花。。。。。。

我不時的回頭望向來路,東臺頂越來越遠,也越來越雄偉,我仿佛又再次看到了一只展翅欲飛的大鵬。我從東臺走來,每一次回首都有一份依戀。我還在各種拍照,已經(jīng)遠遠的看到光明走到了三岔口。
在快要接近三岔口的地方,是一小片樹林與山石相結合的爬升。樹林中,有一個殘破的小房子,估計是挖紅景天的老鄉(xiāng)們留下來的,已經(jīng)破敗不堪,應該是很久沒有人在這里停留了。穿過小樹林,沿著從草坡斜切而上的小路,在這個上午8點22分我到達了三岔口下的營地,從東臺而來,歷時2小時15分鐘。三岔口營地處還有7頂帳篷錯落有致的排開,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與幾個正在早餐的驢友寒暄。他們是光明一個隊伍的,早起的幾個驢友已經(jīng)輕裝出發(fā)前往南臺再折返回到三岔口,領隊光明也已經(jīng)在前往南臺的路上了,留下來這幾個人守營。
稍作休息,我也輕裝前往中臺,本來有意想去南臺折返的,考慮到時間問題,還是在中臺就折返了。這次未能完成五臺連穿,也是一個遺憾,就當為下一次再來小五臺連穿五臺留個念想吧。

三岔口前往中臺的山脊,雖然短,但是草坡很壯觀,草略帶一點灰黃色,遠遠望去風景無限。在途中,有一大片金蓮花,層次各異,點綴在草叢之上。有些花骨朵緊緊貼在地面,蓄勢待放;有些沖天而起直指蒼穹;有的三五成群隨風起舞;有的孤傲綻放都當一面。我花了十分鐘左右在這里拍照,藍天、山脈、草坡,都成了金蓮花的背景。
9點09分,我到達中臺,中臺HB2801米。三岔口前往中臺,大約需要30分鐘左右。中臺之上,是一個不錯的營地,地勢比較平坦,上面很多的石塊,像是人為堆砌,也形成了很好的擋風墻。石塊之上錯落的堆起了瑪尼堆,我也在每個瑪尼堆上添上一塊石頭,聊表心意。

在中臺之上,又看到兩頂帳篷相依相偎,在亂石之中靜靜的佇立,在不遠的懸崖之上,一個驢友悠閑地喝著早咖啡,遙望著遠遠的南臺發(fā)呆,對于我的招呼問好,半天才回過神來點點頭。其實我也很羨慕這樣的方式,在高山之巔,放飛暢想,自由的呼吸。
回過頭,我望向來路,東臺高高聳立,山脊線彎彎曲曲蜿蜒而至。中臺山腳下,一片壯觀的草坡,草看上有些灰黃,幾點鮮艷的顏色在蜿蜒的小路上慢慢移動,那是從東臺返回三岔口的幾個驢友。高山草坡裝扮了我們的夢,我們點綴了夢的顏色。
時間來到23日上午9點40。從中臺原路返回三岔口,花了近20分鐘。三岔口營地并不是三岔口的最高點,需要等上一個大約相對海拔50米高的山坡,本來想上去看看風景,聽其他的驢友提醒說上面有野狗,可能會攻擊人。于是打消了這個念頭。坐在背包旁邊稍作休息,補充一下水分。想著這不能到達的南臺,也想著那即將要走過去的西臺,南臺是這次穿越的一大遺憾,我相信,我還會再來,南臺將成為一定要去的地方。

從三岔口前往西臺,一路基本上就是沿著山脊旁邊的小路,在草坡中行走。路況很好,兩側很多鮮艷的小花也在清晨沐浴著陽光,快樂的隨風起舞。隔著一道山谷,遠遠地就是南臺,隨著路的延伸,我留給南臺一個孤獨的背影,而南臺留給我一個長長的念想。
在我往返中臺的時間里,逐漸地有了一些朋友從東臺過來,直接的前往西臺下山。這一路上也開始熱鬧起來。
西臺頂下的一片亂石之地,也是一個很好的營地。此處叫做牛棚窩,有一個用石頭搭建起來牛棚子,故叫做此名。這個牛棚還有沒有在使用已經(jīng)不得而知,看上去有些破敗不堪,但是附近的草地上還有牛群在活動。
西臺下的牛棚營地是計劃中的中午休整點。中午9點50左右從三岔口出發(fā),歷時1小時30分鐘,中午11點20分到達牛棚營地。卸包開爐,今天的午餐標配是一泡咖啡、一包面以及最后剩下的幾個果凍。此時此景,堪稱美食。一位后來而上的朋友,我邀其一起共享,在戶外,分享是一種美德。這個時候,不遠處的牛循著香味也開始向我靠攏,并有巧取豪奪的架勢。我趕緊收拾,它們不僅沖著我的咖啡,還有我的飲用水,最后,咬著我登山杖的手帶一邊跑一遍咀嚼,要不是咬不斷,不然估計登山杖也會被它們吞下去。幾經(jīng)周折,我還是奪回了我的登山杖,也趕快收拾行裝,準備出發(fā),不能再在這里跟牛玩游戲。

牛棚營地出于西臺頂腳下的一個埡口,從此處可以直上西臺再下山,也可以從山腰環(huán)形而過與西臺下來的山路匯合。對于第一次來的,當然會選擇登西臺而下。
西臺,HB2671米,是小五臺中海拔最低的一個臺。中午12點25分登頂西臺,用時30分鐘左右。西臺顯得很寧靜,略顯落寞,臺頂上佇立著幾個瑪尼堆,中間一個略大的瑪尼堆上有石板書寫“西臺”字樣。從西臺西望,已經(jīng)可以遠遠地看到山腳下的村莊。心里不禁竊喜,調整一下背負,開始了最后的下山。
跟我共享了午餐的朋友已經(jīng)在下山途中,我緊步跟了上去。十來分鐘后我超過了他,再下山途中,他比較吃力,我看到他護膝都沒有佩戴。簡單的寒暄和問候之后,我繼續(xù)往前走。下到西臺這邊山腳下,又遇上一位驢友,這是一位大膽并且有些莽撞的朋友。山腳下我們相互溝通了一下,他們的大團隊已經(jīng)各走各的,很多的散兵都分散行動了。我說我要出章家窯村,于是我們說好最后的一段路結伴而行。由于下山的山路也是彎彎繞繞,順山勢而徐徐下降??赡苁且驗樽哌@樣的山路比較枯燥,沒想到這位朋友在中途就說要從山坡直接切下山谷,順山谷出山。我拿出手機打開地圖,看到這里的山谷方向不對,只是其中一個山列,下到谷底后,需要輾轉翻越好多山頭才能出山,而且還沒有明顯的路徑。這位朋友沒有聽從我的意見,執(zhí)意要行。我也只能叮囑他要小心了。當我走到最接近村莊的山坡時候,已經(jīng)與他要切下午的山谷方向完全不一樣了。我就知道,他此行注定艱辛,不免為他擔心起來。

在快到章家窯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一點狀況。我到達最后的山坡處,面前出現(xiàn)了3條路。一條斜切下山順山谷而出,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山谷中有羊群和小路,但是需要從谷底繞過山坡;第二條直接順著山坡的山脊線翻越山坡而下進入村莊;第三條山腰處順著山脊線的一條明顯的小路。經(jīng)過斟酌,最后選擇了第三條,也是最明顯的一條路。結果是選擇錯誤,這條路是直接出金河景區(qū),也就是說可能會面臨被查票的風險。走著走著,就發(fā)現(xiàn)與山脊線的方向越來越偏離,直到從一處開闊地看到景區(qū)的紅旗飄揚和道路上攔車的崗亭,才確定出現(xiàn)了差錯。再一次比對路徑,最后決定強行斜切,從山坡處開路下到章家窯村的背后然后進入村內。這也導致浪費了近30分鐘的時間。
下午15點59分。到達西臺下的村莊章家窯,從西臺而下,歷時近3.5個小時。北方的村莊,具有一種更自然更古樸的模樣,真的跟電視電影中的村莊有些像,街道是水泥街道,兩側都是房屋,有一些還是古老的那種土坯的。下午了,人也不多,不遠處,聚集了七八個人在玩撲克,帶彩的那種,幾塊十來塊,幾只狗慵懶的趴在水泥地上曬太陽,一只母雞帶著幾只小雞在自留地里尋找著什么。。。。。。。章家窯村沒有公交,從這里出去的村名不是摩托車就是三輪車或者自駕轎車。我走過去,跟村名們攀談起來,希望尋求他們的幫助,能找個車送我去蔚縣。村莊很古老,村民也很淳樸,但對我們這樣的人,他們也見怪不怪了,一個老奶奶還熱情的把瓜子和桔子分享給我。剛好在玩牌的有一個大哥有車,說好80塊送我到蔚縣。
到達蔚縣,已經(jīng)是5點多了。安頓完畢,第一時間給樂樂兄弟幾個發(fā)過去信息,告訴他們我已經(jīng)于下午安全下山抵達,而樂樂他們在下到赤崖堡后被景區(qū)的攔下,后來叫了村支書來接走才出去。

與樂樂互相寒暄后,約定下次再次結伴去十大非著名山峰的北京海坨山,后來還真是去了,而我因為其他原因沒能跟上,此是后話,按下不表。
后記
十大非著名山峰之河北小五臺穿越算是告一段落,原本計劃的五臺連穿路線沒有能實現(xiàn),也實屬一大遺憾。最后一段路程,我不時的望向南臺的方向,心里默想,只要有足夠的熱情,我總能有再次而來的的親近你的機會和勇氣。
高山巍峨,雄偉矗立,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此次小五臺穿越,赤崖堡上山,途中經(jīng)北臺-北東山脊-東臺-東中山脊-三岔口-中臺-山岔口-西臺,章家窯村下山,全程32公里,歷時34小時,其中包含在東臺露營打尖的時間,累積上升2325米,累計下降2362米,海拔最高點東臺2882米。
再一次整理回憶我的足跡,河北小五臺給了我不一樣的體驗。走過了很多的山,我不太喜歡去橫向對比,每一座山都有它的特點和風景,每一座山都有它值得領略和打動我們的地方。
所以,如果可以,我想有生之年都能去領略它們博大的胸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