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昆蟲末季
投稿時間:2021年10月06日 投稿人:李一揚
十月,已經(jīng)進入晚秋,天氣逐漸轉(zhuǎn)涼。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我伴隨著陣陣小雨和蒙蒙霧氣來到了北京鳳凰嶺。
鳳凰嶺有著京城“綠肺”的美稱,林間水聲潺潺,小溪穿過石縫中發(fā)出了玲瓏清脆的聲音;微風和小雨擊打在了樹葉上,給清靜的山林添加了美妙的音樂。有一條可以走到山頂?shù)男÷?,是一條古老的石頭路,石頭表面到處是雨水沖刷的痕跡,表面的苔蘚讓布滿滄桑的石階添加了些許色彩。

滿是坑洞的石階上長出了層層青苔,就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一樣。
靜謐的森林本是動物們最向往的地方,但隨著天氣變冷,可以見到的動物越來越少。

緣蝽在葉片上慢慢的“行走”,想趁著葉還沒掉多吃幾口飯。
枝頭上的蟬不再鳴叫,林間小溪邊已經(jīng)沒有蝴蝶在成群飛舞,天空中只有幾只烏鴉飛過,仿佛在為小動物們哀悼……它們有的準備進入冬眠,有的在尋找它的最后一餐,有的已經(jīng)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僅存的鳴鳴蟬已經(jīng)無力鳴叫,只能在枝頭上掛著。

樹洞里的壁虎已經(jīng)開始為冬眠做準備了,但它的眼神還是透露出了犀利和敏銳。
再過幾周,冬天到來。小溪不再流水,樹葉已經(jīng)掉光,古石上的苔蘚已然消失不見。難道真的沒有生機、萬物消亡了嗎?

古樹干上長了許多裂褶菌,據(jù)說還能吃
其實并不是,當它們的生命走到盡頭時,它們也會回報大自然的恩惠,產(chǎn)下自己的卵,給大自然增加了新的生命。

金綠寬盾蝽若蟲成群擠在一起準備過冬,到了明年它們將會脫掉舊外衣,換上修女袍。

若蟲背上的黑色紋路好像一個大笑臉,仿佛再告訴我們雖然冬天來臨,但依舊要笑口常開。
等到第二年春,冰雪消融、萬物復蘇,小溪又開始沖擊石階;枯燥的樹干又開始生葉;多色的苔蘚又會來到滄桑的石階上……等到第二年夏天,山林已經(jīng)“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林間的生靈又開始活潑起來。一切又會恢復原來的樣子。
如此神奇的大自然需要我們共同去維護,大自然中的生靈才能繼續(xù)繁衍下去。

一只年邁的胡蜂趴在一片葉子上,它已經(jīng)飛不起來了,只能靜靜地看著眼前的世界,享受大自然給予它最后的饋贈。
2021年10月3日
拍攝:李一揚;編輯:李一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