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前旗首府敖勒召其鎮(zhèn)距離牧場還有二十幾公里的距離,所以我們決定稍作停頓,晚飯在敖鎮(zhèn)解決。我們點了一大盤酸菜豬肉燴菜,烏日罕說她在北京最饞的就是這種燴菜,最主要就是由于其中的酸菜。
從銀川機場到鄂前旗的牧場有100多公里,中途停車休息時,小小菜和烏日罕的女兒nunu撒野地跑,而我則注意到了腳下的一樣“土產”——沙蔥。 沙地上有許多野生的沙蔥,這是一種西北人十分鐘愛的食材,因味道濃郁,又被稱為“蒙古韭菜”。它生長在旱地,自身卻十分鮮嫩,輕輕一折,一股似蔥似韭似香草、又夾雜著一絲甜味的奇妙油香就散發(fā)出來。辛香的沙蔥可煮可炒、做湯做餡兒,拿來腌制又是上佳的咸菜,曬干后撒進肉湯,頓時香飄四溢。
“酸”是鄂爾多斯地區(qū)美食的精髓,酸菜更是其中的代表,在當?shù)厝搜壑袆龠^山珍海味。而那些遠離故土的當?shù)厝耍拖駷跞蘸币粯?,對于那股酸香的回味,則是時刻魂牽夢縈。 沙蔥與酸食,為當?shù)厝说娘嬍吃鎏砹霜毺氐娘L味,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以外,這里的生活還有著一“辛”一“酸”的調劑,錦上添花。
我無數(shù)次去過內蒙,但還從未在真正的牧民家中住過,能在牧區(qū)體驗道地的牧民生活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因此當我有機會隨朋友烏日罕一同去她父母家的牧場時,我馬上高興地答應了,而且還要帶著我的女兒小小菜一起去! 臨行之前,烏日罕先給我打了“預防針”:鄂托克前旗靠近寧夏,沙地居多,并非我想象的那種青青大草原,牧區(qū)生活條件艱苦,怕我和孩子適應不了。我聽罷卻不以為意,我跟女兒都有著隨遇而安的“優(yōu)良品質”,放心吧!我們進牧場!
與白色食品“查干伊德”相對,蒙語中的“烏蘭伊德”指的是紅色食品,也就是肉食。為了方便貯存,當?shù)厝耸走x的方法就是風干。風干肉外硬里嫩,味道醇厚濃郁,最大程度地保留甚至放大了肉本身的香味,直接拿來吃越嚼越香。敖特根花阿姨用風干后的牛肉或排骨做成燴菜,只加入鹽和沙蔥調味便鮮美無比。
除了奶和肉,炒米也是蒙古人必備的食物。將奶皮掰成小塊放進滾燙的奶茶,再加上一些炒米和風干牛肉,就成了當?shù)刈畛R姷囊环N“套餐”,解渴又解餓。當初成吉思汗領兵打仗時,這樣的吃法可以快速為士兵補充體力,我在牧場的早餐也大都這樣解決。 奶茶的奶香,牛羊的肉香以及炒米的米香,組成了我心中醇厚的蒙古滋味。
迎著渾圓溫暖的落日,我們駛上歸途。兩邊是一望無際的沙地草場,車里放著歡快的蒙古小調,后座是孩子的吵鬧和歡笑,拖斗上的篷布下是牧場的牛羊肉和各種奶制品……幾天的牧場生活很短,但足以讓我回味一生。
到達牧場的時候天已經(jīng)黑了。第二天的早飯,烏日罕的媽媽敖特根花阿姨為我們準備了她親手做的各種各樣的奶食。在蒙語中,奶食被稱為“查干伊德”,意為潔白的食品。發(fā)酵、靜置、熬煮、攪拌、擠壓、晾曬,當?shù)厝藢⑦@些看似簡單的程序以不同方式排列組合,將牛奶制成酸奶、奶酪、奶渣、黃油、奶皮子、奶豆腐等品種豐富的飲品和食品,對于我這個奶食愛好者來說,這里簡直是天堂,一碗熱乎乎的奶茶下肚,渾身舒坦!
羊圈旁有一片沙地,成了孩子們的游樂場。在牧場這幾天,孩子們連午覺都省了,直到夕陽西下,我們才準備回住地。 經(jīng)過幾天的牧場生活,小小菜懂得和各種動物的相處之道,除了不再懼怕大黃狗,也懂得逗小牛。住在牧場的日子自然而充實,由于空氣好我的鼻炎好像也暫時痊愈,整個人神清氣爽。
烏日罕父母的牧場占地很大,午后羊群被放出去吃草,瞬間,羊群就消失在大草原上。牧場生活對于我這樣的旅游者來說是新奇有趣的,但對于牧民或者牧場的經(jīng)營者來說,牧場生活忙碌而清苦,而在小朋友眼中,牧場是個有無窮趣味的地方,永遠不會無聊。 小小菜最喜歡一只被她起名為“yaya”的小羊羔,在一大群羊中一眼就能認出它,小羊膽小,等人靠近就跑開,而隨著見面次數(shù)的增多,小羊好像也漸漸放下戒備,愿意和我們親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