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墾田于地府
在中國南方喀斯特地區(qū)數以萬計的溶洞中,洞內沉積物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邊石壩是最常見的沉積物之一。這是一種由飽含碳酸鈣的薄層地下水在洞穴底部漫流時,在水洼邊緣處形成的田埂狀沉積。邊石壩主要有平原型和山地型兩種,后者形似梯田,又深藏于洞內,鄉(xiāng)人疑為仙人所作,稱為仙人田,廣西樂業(yè)熊家洞內的邊石壩便屬于這一類。每當雨季來臨,地表的水滲透進地下,洞內每個凹陷的小池內都會蓄滿水,猶如水田,碧波蕩漾,正如徐霞客所描述的“水滿其中,不流不涸”,十分動人,不負“仙人田”之名。這張照片拍攝于枯水期,鏡頭最遠處的探險隊員站在洞內最高處,梯田自他身旁的石筍處逐級下降,梯壩曲線曲折有序,分割出一畦畦小塊“仙人的田地”。攝影/李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