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各個家族供奉的神仙,村民將神像安放在轎子內(nèi),扛著轎子沖進海里。神轎底座必須沾上海水,寓意著來年漁業(yè)豐收,全家平安。
村民用沖海這種儀式送去對大海最深的敬畏 潮水退去,沖海已經(jīng)幾近結(jié)束,各家的出游儀仗隊陸續(xù)打道回府。浮葉村的村民并不是這里的土著,是從閩南惠安遷徙而來,而他們的祖先又來自中原。對于今天生活于內(nèi)陸地區(qū)的人來說,第一次見到浩瀚的大海時難免會心生畏懼,對古人來說這種感覺更甚。當?shù)谝蝗阂泼駨纳钐巸?nèi)地的中原地區(qū)來到大海邊時,開始了與大海朝夕相處的日子。浮葉沖海與其說是村民的節(jié)日,不如說更像是村民的一場精神盛宴。
起乩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自我催眠的表演 乩童是沖海的主角,是指神明附身的人,在許多民間信仰中,乩童是神跟人之間的媒介,類似西方宗教所稱的“靈媒”。圖中就是乩童楊福來,他今年已經(jīng)64歲,做乩童已經(jīng)31年了,是浮葉資歷最老的乩童。老楊平時在晉江市深滬鎮(zhèn)的一個企業(yè)做保安,每年浮葉沖海時,他才回到村里。起乩之前,乩童會坐在案前閉目靜默,神明上身是沒有任何征兆的,更像是一場自我催眠的表演。畫面中神仙附體的老楊正在畫符。
浮葉是福建中部沿海南日島上的一個村子,行政上屬莆田市管轄。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十八,浮葉各自然村的村民們要抬著本村神祇附身的乩童游村,然后幾個村的村民全部匯聚到海灘上,每個轎子上的神明或乩童由村民抬著輪番沖向大海。這個過程是為“沖?!?,整個過程猶如浮葉人的一場精神儀式。
起乩結(jié)束后,老楊上了事先準備好的刀轎,與其他乩童會合。
沖海前,乩童面向大海作法止煞。
村民傾巢而出參與這一年最隆重的節(jié)日 沖海是浮葉村一年最重要的節(jié)日,地位類似漢族的春節(jié)。午飯后,海邊的沙灘上非常熱鬧,四面八方來觀看活動的村民已經(jīng)是人山人海。冰冷的海風一陣陣吹過,海浪依然洶涌,一浪一浪撲向沙灘,大海已經(jīng)準備好迎接即將沖向它的人。
沖海是整場儀式的高潮 正月的海邊冷風習習,但仍阻擋不了村民過節(jié)的熱情。一隊又一隊的人抬著神仙沖向大海,圖1是走在最前面的簡樸神尊,這是最先登場的神仙。
刀轎是莆田仙游一帶的年俗儀式里常見的道具 所謂刀轎就是刀做的轎子,在莆田仙游一帶的年俗儀式里,刀轎是常見的道具,是給乩童乘坐的,由自己家族的人抬著游走。刀轎大部分是木制,涂刷紅漆,形狀如同一張高背椅子,原本椅背還要綁三把長刀,而浮葉刀轎的轎背由兩塊交叉的紅漆木板取代長刀。裝扮好的老楊上刀轎,由自家兄弟抬著游村。在村民的圍觀注視下,神明儀仗穿村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