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上下:一座敏感的水資源天平 在來水量大體恒定的情況下,疏勒河上下存在著一座敏感的水資源利用和分配的天平。上世紀60年代以來,疏勒河水系上下修建了昌馬水庫、雙塔水庫、黨河水庫和榆林河水庫等設施。幾大水庫截留河水,雖然滋養(yǎng)灌溉了沿途灌區(qū)農(nóng)田,卻也給下游尾閭區(qū)帶來了濕地退化、植被死亡、沙漠化加劇等生態(tài)問題。近年來,增加釋放生態(tài)用水,促進生態(tài)修復也成為沿途水庫的重要任務。圖為水色如碧的昌馬水庫。攝影/趙勤
疏勒河古稱冥水,“冥”字有幽暗、神秘之意,而疏勒河的神秘和隱身也給歷史留下了一個個撲朔迷離的謎團,以及繁榮與冷寂、浩渺和干枯的大戲。河道的變遷引起水資源的消長、綠洲的盈枯,也在疏勒河中下游的戈壁荒漠上留下了諸多“風干”的古城、古耕地與渠壩遺址。 圖為瓜州鎖陽城附近的古渠道遺跡,規(guī)模龐大,可以看出當年綠洲的繁榮。攝影/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