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意志 雖然唐前期改嫁公主人數(shù)不少,但也有主動守志者,只不過,公主的意愿有時并不一定被采納。圖為《鄎國長公主神道碑》局部,碑文下半部分已模糊,其中關(guān)乎公主婚姻的一句已做放大處理。該句為:“撫視遺孤,將守柏舟之誓;志祈剃落,永從柰苑之游。”記錄了鄎國長公主在第一任丈夫薛儆去世后的心愿:剃度出家,青燈古佛以度余生。然而卻“朝制斷恩,改降鄭氏”,因朝廷下旨,公主不得不改嫁鄭孝義。攝影/一介
李勣墓為“假山”(攝影/一介),用三個大土堆代表三座大山,即“像山形”封土,以旌表這位開國名將的赫赫戰(zhàn)功。
橋陵陪葬墓“讓皇帝”李憲墓內(nèi)景 攝影/一介
北宋遺碑 北宋初年,宋太祖下詔州縣修葺先代帝王陵寢。對于唐陵,特下令設置守陵人戶,予以保護奉祀,禁止樵采。尤其是為高祖、太宗、肅宗、玄宗、憲宗、宣宗修建廟宇。時至今日,所修新廟已皆不存,唯有太宗、玄宗、憲宗、宣宗的四通修廟碑銘保存下來。圖為位于玄宗泰陵陵區(qū)的《大宋新修唐玄宗廟碑銘》。 攝影/一介
宦官武功 唐朝宦官,不像后世一般,圈禁宮闈,唯唯諾諾。而是經(jīng)常領兵征伐,頗有戰(zhàn)功。下圖為唐玄宗時期宦官楊思勖墓出土的描金石雕武士俑。楊思勖為玄宗親信,勇猛殘忍,膂力甚強,曾率軍平定戰(zhàn)亂,剿滅政變。武士俑諸多兵器在身,正象征著墓主人的赫赫武功。 攝影/一介
唐 崇陵文官石像生 攝影/一介
孔子的“圣誕”奇跡 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就曾尊稱他為“圣人”。而自從漢朝開始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后,孔子就在被神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圖為明朝繪畫《鈞天降圣》,描繪的是孔子出生時的神跡:仙人乘著祥云下凡,在產(chǎn)房上空奏起鈞天之樂。 攝影/一介
其上層描繪的則是童子跪拜西王母,并呈上作為成仙憑證的“道書”。有學者認為,在漢朝人的想象中,孔子也加入了修仙求長生的隊伍。 攝影/一介
孔子求仙 長生和修仙之說在漢朝十分盛行,因此西王母和老子崇拜風靡全國。山東省東平漢墓曾出土一幅精美的壁畫,其中層一說描繪的是孔子攜兩名弟子拜見老子的情景。攝影/一介
山西博物院 吉金光華 山西青銅博物館系山西博物院分館,于2019年正式開放。“吉金光華”為基本陳列,展出一千多件青銅器物,是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青銅文化專題陳列。圖為“吉金光華”展廳序幕,以山西出土的代表性青銅器晉公盤、義尊、晉侯鳥尊為設計元素。 攝影/一介
擊球有道 元人撰寫的《丸經(jīng)》,不只象征了捶丸誕生后的輝煌,也給后人留下了當時捶丸的打法、規(guī)則、技巧等方方面面的細節(jié)。圖為故宮博物院藏《明宣宗行樂圖》局部,圖中核心人物即為明宣宗朱瞻基,所繪的球場面貌(球穴、彩旗)、球棒、侍從等,都符合《丸經(jīng)》的記載。然而,捶丸與馬球一樣,都是貴族運動,脫離底層群眾,遂缺乏持之以恒的生命力。 攝影/一介
另一個祖先 上圖是丁氏宗祠內(nèi)鐫刻的一方題詞,開頭四字“洛水宗風”,寓意家族歷史源出洛陽。而這與丁氏阿拉伯后裔的身份截然矛盾。歷史上,面對社會上對色目人的歧視壓迫,丁氏不得已扳附北宋文人丁度為祖先,以掩蓋自己的身份。 攝影/一介
圖為一位丁氏族人墓,雕刻著基督教天使像的墓碑,與伊斯蘭教墓蓋石,混搭而并存(攝影/一介)。
以長安為中心 隋唐時的長安,是全國佛教的譯經(jīng)中心,也是佛教傳播的核心地區(qū)。長安城內(nèi)的造像風格,借助這種影響力,遂可以迅速輻射出去。大佛寺石窟作為皇室開鑿的石窟,無疑更能體現(xiàn)長安佛風。右頁圖的這尊白石菩薩坐像,出土于唐興慶宮景龍池遺址,很有可能是皇室供奉之物。菩薩造型豐滿圓潤,嘴角含笑,是長安盛唐造像藝術(shù)的杰作。攝影/一介
云南第一古石 《爨龍顏碑》雖然早已為人所知,但一直沒有引起重視,直到云貴總督、金石學者阮元,盛贊其為“云南第一古石”。至今碑刻上仍可見阮元留下的題刻,與原石文字對照,古今兩看(攝影/一介)。
傍籬而居 修建籬笆,是農(nóng)活而不致于過于勞累,是改造自然而又貼近自然,所以得到了古代文人士子的青睞,可謂隱逸生活、超然物外的標配。右圖出自宋人繪《輞川圖卷》(攝影/一介),輞川別業(yè)為唐代詩人王維的園林;
西周中期 夷伯夷簋陜西扶風強家村西周墓出土作器者夷伯夷,夷氏,名夷,為夷氏長子。夷氏或為姜姓的分支 攝影/一介
賞宅受國 在氏的各種來源中,以封國為氏是極為重要的一類,鄭樵《通志》所列2270個姓氏中,有233個以國為氏。人們熟悉的宋、江、黃等,均由此而來。西周歷史上進行了數(shù)次大分封,史載,周公東征之后,在武王分封基礎上,又立71國。周孝王時,一支嬴姓部族受封于秦邑,遂以秦為氏,號為秦嬴。后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得以正式封為諸侯,即秦國。圖為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春秋秦公镈,在銘文中,秦武公追溯了自己祖先被冊封為諸侯的功績。 攝影/一介
圖為西周晚期叔五父匜(yí)和單五父尊銘文,出土于陜西眉縣楊家村青銅器窖藏,兩個器物中出現(xiàn)的“叔五父”“單五父”,是同一個人的不同稱謂。叔為家族排行,單為族氏名,五父為字。完整的稱謂可以是“單叔五父”。 攝影/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