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都清源
與洪水斗大的城

城門外,“市中心”
圖為清源西關市樓,市樓是山西中部一帶常見的地標建筑,且為象征商業(yè)的建筑,通常設在城中最繁華之處。清源市樓與眾不同的是,它既不設在主城內,也未設在商業(yè)最繁榮的南關,而建在了西關。該建筑的始建年代不詳,重修的最早記錄在清初,建筑歷史應該并不太久遠?;蛟S它的誕生,正為了平衡清源的商業(yè)布局,讓清源走上全面“商業(yè)化”之路,同時又帶動西關防洪設施的建設。
圖為清源西關市樓,市樓是山西中部一帶常見的地標建筑,且為象征商業(yè)的建筑,通常設在城中最繁華之處。清源市樓與眾不同的是,它既不設在主城內,也未設在商業(yè)最繁榮的南關,而建在了西關。該建筑的始建年代不詳,重修的最早記錄在清初,建筑歷史應該并不太久遠?;蛟S它的誕生,正為了平衡清源的商業(yè)布局,讓清源走上全面“商業(yè)化”之路,同時又帶動西關防洪設施的建設。

半城之湖
在清源城中,煙波浩渺的東湖格外引人注目。華北地區(qū)氣候相對干旱,難得出現這樣的景觀,原因是清源的地勢、河流、泉水、城墻共同作用的結果。清源西依呂梁山,雨季水多泛濫,而東關地勢較低,久而久之,竟將東城門淹沒,逐漸成為大泊。圖中可見東湖東南角始建于明代的建筑——水閣樓,集亭、臺、樓、閣于一體,是清源古城滄桑的見證與象征。
在清源城中,煙波浩渺的東湖格外引人注目。華北地區(qū)氣候相對干旱,難得出現這樣的景觀,原因是清源的地勢、河流、泉水、城墻共同作用的結果。清源西依呂梁山,雨季水多泛濫,而東關地勢較低,久而久之,竟將東城門淹沒,逐漸成為大泊。圖中可見東湖東南角始建于明代的建筑——水閣樓,集亭、臺、樓、閣于一體,是清源古城滄桑的見證與象征。
按省份論,山西人是全國“吃醋的冠軍”。醋古稱“醯”,和“西”同音,人們稱山西人為“山西老醯兒”,半帶調侃半帶親昵。
醋在山西又有源頭,公認的“醋都”在清徐縣的清源城。傳說堯帝采摘瑞草——“莢”以釀苦酒(古醋),即在清源的堯頭村。由此一說,這里非但是山西醋的發(fā)源地,也是中國醋的發(fā)源地了。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