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褲瑤文化
為易經作注
編者按: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戰(zhàn)亂頻仍,文化幾經顛覆與融合,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樣,而在那些遠離統(tǒng)治中心的地區(qū),被人們稱為“法度”的各種禮儀文化還存活在日常生活中。正因如此,那些被時光凝固的文化面貌,成了后世學者探求文明脈絡不可多得的活生生的依據。無怪乎孔子也生出“禮失而求諸野”的感慨。
有據可考的歷史尚且如此,對于文字出現以前的上古史來說,更需要以“求諸野”的方式在山鄉(xiāng)村寨、在民族地區(qū)搜尋文明遺跡,解讀文獻記載的種種謎團,從而發(fā)現并續(xù)寫新的歷史。在這個意義上,本文或許能為陷入僵局的易學理論研究提供全新的切入點和考察方式。這也是我們刊發(fā)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