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豆腐之名

豆腐的概念,在國人腦中早已根深蒂固,尋常到可以用來形容別的相似物件,圖中從上至下依次為:魔芋豆腐、杏仁豆腐、用雞蛋等制成的日本豆腐,它們都僅僅是借用了豆腐的名義而已。
漢傳佛教戒殺生,寺院齋廚里制作、供給香客的素菜,卻往往以魚肉稱名,其實這些菜并不含腥葷,往往是以豆腐之類豆制品和面筋等材料做成的,只是菜名不稱豆腐而已,例如素雞(面筋)、素鴨(白蘿卜或茄子)、油炸魚(豆制品和山藥泥)、鴿蛋(綠豆粉)等等。有的僧人以為素菜取葷名就犯了“意殺戒”,因而又稱素魚為如意、素香腸為瑪瑙卷等,名稱又轉了一道,離豆腐就更遠了。
與此相比,很多所謂豆腐,例如日本豆腐、杏仁豆腐、奶豆腐等,則徒有豆腐之名而無豆腐之實。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