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宮的博弈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2年第09期 作者: 陳小寒
標簽: 山西 寺廟 文化遺產(chǎn)

永樂宮是元代大型道教建筑群,它的營建工程前后持續(xù)了110多年。時值全真教鼎盛之際,在呂洞賓故里山西永樂鎮(zhèn)興建道觀,對全真教及其背后的“金主”—蒙古統(tǒng)治者來說,意義非比尋常。圖為永樂宮供奉的呂洞賓塑像。
公元1310年的2月,春雪初融,一道道圣旨從元大都禁內(nèi)頒布而下,在全真教掌教苗道一的再三上書乞請下,武宗孛兒只斤海山對全真教歷代祖師、教徒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冊封。創(chuàng)始人王重陽被加封為“重陽全真開化輔報帝君”,全真七子由“真人”號加封至“真君”,此外還封贈丘處機的十八弟子為“真人”,尹志平、李志常和宋德方為“大真人”。這次冊封,標志著被冷落多時的全真教,重返政治和宗教的核心舞臺。
其實從成吉思汗在位到蒙哥上臺的初年,全真教和蒙古人的關系都可以用“蜜月”二字來形容。自1219年“長春子”丘處機帶領十八門徒西行覲見成吉思汗以來,教團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了蒙元王朝的垂青,道士們不但擁有免賦稅的優(yōu)待,并且奉旨管理天下的出家善人,地位高居眾多宗教團體之首。蒙古鐵騎一路橫戈立馬,所向披靡,在取代金與南宋劃江而治后,出于管理漢地百姓的需要,他們一手促成了全真教的鼎盛。從1220年到1250年,全真教道觀一共增加了74所,山西永樂鎮(zhèn)(今屬山西芮城縣)的永樂宮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破土動工。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