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若望的滑鐵盧
康熙歷獄案
標簽: 古代生活

天光漸漸暗淡,陳列在北京古觀象臺上的渾天儀的剪影變得格外清晰。古觀象臺是觀測天象、制訂歷法的地方,自清代以來,這里出現(xiàn)了好些洋面孔。右頁人像是老年湯若望。他已享盡人間恩寵,眼神中卻滿是憂慮。湯若望的傳教事業(yè)不及其欽天監(jiān)事業(yè),尤其在其人生的盡頭還遭受了“歷獄案”的劫難。
供圖/QUANJING Fotoe
供圖/QUANJING Fotoe
公元1669年10月的一天,十六歲的康熙皇帝穿上隆重的朝服,親率文武百官,莊嚴肅穆地走出紫禁城,來到約5公里之外的北京西郊。這里有一方墓碑,既不奢華,也不堂皇。葬在這里的,是赫赫有名的傳教士湯若望。
湯若望為何能得到清朝皇帝如此隆重的祭奠?他身前的經歷與作為,有很多與這個新生的帝國相關,其中之一,就是確立西洋歷法在中國施行。由此還掀起一場“歷獄案”。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