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篦傳奇:云鬢輕梳帶笑看

唐宋女性喜愛插櫛,流行的插櫛方式有前額上方正中插一把櫛;前額上方正中,上下相對插一對櫛;前額上方一側斜插一把;頭兩側各插一把;前額上方與兩鬢上共插三對櫛,每一對上下相對,左頁的甘肅敦煌榆林窟壁畫女供養(yǎng)人像局部摹本,就是這樣的插戴方式。此外,還有前額上方與頭兩側各插一櫛;在后腦插一把、多把櫛的方式(供圖/故宮博物院)。
宋代陶谷的《清異錄》中,有一位洛陽少年崔瑜卿,豪擲二十萬錢為名妓玉潤子打造綠象牙五色梳。象牙梳本就名貴,又經繁復工藝染色雕鏤,自然身價不凡,但當時的二十萬錢已足以買一幢房屋,也不知耗資如此之巨的一套梳子,該是怎樣的巧奪天工。無獨有偶,美國小說《麥琪的禮物》中,丈夫賣掉了祖?zhèn)鹘鸨?,傾盡所有,也只為買一套玳瑁鑲珠寶的梳子,以搭配妻子的一頭秀發(fā),不料妻子又剪了頭發(fā)去換一條白金表鏈,心酸的錯過,卻自有一番令人動容的甜蜜。
現(xiàn)如今,西南地區(qū)的苗族、佤族和壯族依然以梳子作為定情信物。佤族甚至有種獨特的戀愛習俗,名為“串姑娘”。三五個小伙子一起去姑娘家對歌,每每以花鳥風月比喻情愛,在歌唱中相互試探。若是姑娘在其中選定了合意的對象,就會拿著板凳和梳子為他們逐個梳頭。梳到意中人時,姑娘會刻意拖長時間,手下動作也變得柔和多情,以表心之所屬。若是郎有情,妹有意,便可定下戀愛關系——好像梳子天生有什么無以名之的魔力,恰足以傳遞戀人之間那種曲折含蓄的深情。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