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年 | 與神靈共享

樂舞新春
這張照片拍攝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的會理縣。彝族年期間,該縣人民常以吹奏大號、嗩吶的方式慶賀佳節(jié)。大號音色高亢雄渾,嗩吶則清脆嘹亮,一長一短,可謂絕配。演奏者被稱為“吹師”“鳴響師”“抬轎行”,據說他們并無識譜、記譜的能力,需完全依靠口授心記,記牢一整套吹奏曲牌。沒有十余年的功夫,上不了場。攝影/謝罡
這張照片拍攝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的會理縣。彝族年期間,該縣人民常以吹奏大號、嗩吶的方式慶賀佳節(jié)。大號音色高亢雄渾,嗩吶則清脆嘹亮,一長一短,可謂絕配。演奏者被稱為“吹師”“鳴響師”“抬轎行”,據說他們并無識譜、記譜的能力,需完全依靠口授心記,記牢一整套吹奏曲牌。沒有十余年的功夫,上不了場。攝影/謝罡
我的老家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但卻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南部的會理縣出生長大,初中時便被家里送到成都求學,所以大多數的彝族年都是在成都度過的。
川、滇、黔、桂、渝是我們彝族的主要聚居區(qū)。根據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發(fā)布的數據,彝族總人口約871萬,這還不包括散布在越南、老撾等東南亞地區(qū)的境外彝人。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