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白鱘 消逝的水怪
標簽: 文化符號
新年伊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又一種動物從地球上消失,令人痛心。長江的地理及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出許多特有的水族,它們一度枝繁葉茂,隨著環(huán)境的惡化,又紛紛退場。中華白鱘、白鰭豚、斑鱉、揚子鱷等,或滅絕,或瀕危,命懸于一線。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動物在古代多被當作精怪,且都著有相關故事和圖像流傳。
長江白鱘的祖先與恐龍同時期,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老生物。在歷史上,曾廣泛分布于黃河、淮河、海河以及東南沿海地區(qū),后來日漸稀少,成為長江中獨有的動物。長江白鱘最長者可達七米,體重可達五百公斤,是名副其實的淡水魚之王。它的樣子似乎有些名不副實——只有腹部是白色,頭部、體背部和尾鰭均呈青灰色。頭部超過體長的一半,長嘴突出如劍,這是白鱘標志性的特征。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