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地下瓷片坑 被時間封印的寶藏
紫禁城西南角,有一片今人稱之為“南大庫”的區(qū)域,極易被人忽略。那里不挨著三大殿,離清宮戲里頻頻出現的東、西六宮,也有相當的距離。2014年8月的一天,工程隊正為鋪設南大庫的消防管線在緊張地忙碌著,一名負責挖掘管道的工人猛地一頓——一堆瓷片在他腳下的黃土中若隱若現。消息迅速上報,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后,故宮考古所組織人員對這一區(qū)域進行了搶救性的考古發(fā)掘。

假設清朝皇帝在用膳時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瓷盤,宮人去哪兒能領回一個新的替上?碎了的盤子又該如何處理呢?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故宮西南角發(fā)現地下瓷片坑時,逐漸明晰。
一座圓角長方形的大坑慢慢顯露出來,東西長約2.6米,南北長約1.4米,深約1米,坑內埋藏的瓷器殘片多達數萬件。如同一顆“時間膠囊”,將某個歷史瞬間封印了起來。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