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香具

走向室外 香爐與人總相隨
圖為明代陳洪綬繪《撫琴圖》,仕女們環(huán)繞撫琴士人而立,手中分別拿著盤、紅拂、香爐、瓶、阮和羽扇。士人座下的磐石表明,這個場景發(fā)生在戶外。香爐雖為陳設之物,但為了營造氛圍、調適心情,它也可以走出居室,與主人形影相伴。
圖為明代陳洪綬繪《撫琴圖》,仕女們環(huán)繞撫琴士人而立,手中分別拿著盤、紅拂、香爐、瓶、阮和羽扇。士人座下的磐石表明,這個場景發(fā)生在戶外。香爐雖為陳設之物,但為了營造氛圍、調適心情,它也可以走出居室,與主人形影相伴。
隨身芬芳
夏日,寅時,天色未明。城里的大部分人尚在酣睡,貨郎武大已經起身了,這會兒正著手清點今晨要送往城西曹家香藥鋪的一批香囊。
香囊,也叫香袋兒、熏囊、佩幃、容臭等,是凈化空氣、驅散體味用的。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進入了人們的生活,起初多以織物為主,內里填充的主要是草本。湖南長沙馬王堆有個叫辛追的西漢老婦人,死后手里各握著一個盛有香草的繡花絹面香囊。隨葬遣冊上還提到了4枚香囊,出土時一個裝有茅香根莖,一個裝滿花椒,另外兩個裝著茅香和辛夷。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