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歸家 艱難的文物追索之路
北故宮博物院里有一些身份特殊的稀世珍寶,它們有個共同特征,就是都被貼上了“中日”編號,比如白玉壺、翠玉屏風、雙佛并坐石像……對中國近代史只要做稍稍了解,就能猜到“中日”編號的含義——它們即為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日本返還之物。比如雙佛并坐石像,是研究渤海國歷史的重要資料。日本侵華時期,日本學者以偽滿洲國的名義,在東北地區(qū)非法發(fā)掘我國文物,這件石像便隨之從吉林省渤海國遺址內被悄然盜出了。

翠玉屏風 被汪精衛(wèi)出賣的國寶
這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翠玉屏風局部,精致的木雕框架中,鑲嵌有48面碧玉薄板,散發(fā)出特有的“白底青”光輝,其上精心雕琢著花鳥樹石圖像。1941年汪精衛(wèi)代表南京偽政權訪日時,曾將其作為禮物“贈送”給日本天皇,于戰(zhàn)后被中國成功收回。
這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翠玉屏風局部,精致的木雕框架中,鑲嵌有48面碧玉薄板,散發(fā)出特有的“白底青”光輝,其上精心雕琢著花鳥樹石圖像。1941年汪精衛(wèi)代表南京偽政權訪日時,曾將其作為禮物“贈送”給日本天皇,于戰(zhàn)后被中國成功收回。
石像主尊為二佛并坐于方形臺座上,身著交領僧衣,外披雙肩大衣,衣褶為圓弧平行排列,具有典型的6世紀北朝風格。二戰(zhàn)結束后,這件石像隨日本第5批歸還文物回歸時,背光和臉部都受到了損傷,看起來頗為滄桑。在博物院,和這件雙佛并坐石像一樣幸運回歸的文物,總共1275件。除此之外,臺北歷史博物館也藏有一些日本返還文物。然而,和仍然流落日本的那些數量龐大的文物相比,這些“幸運兒”實在少得可憐。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