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邁山中“林—茶—人”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24年第05期 作者: 左靖
標簽: 文化遺產(chǎn)

布朗族的神秘古寨
翁基村人大合影
翁基是景邁山的自然村之一,也是傳統(tǒng)風貌保存最完整、神秘感最強的布朗族村寨。在布朗語中,翁基是“看卦”的意思,傳說布朗族祖先遷徙到此,部落首領就在翁基請人看卦選址。至今布朗族的“茶祖節(jié)”儀式中,仍由翁基解讀宗教儀式所示卦象。圖為翁基村人在古寨前的大合影。
攝影/何崇岳
翁基村人大合影
翁基是景邁山的自然村之一,也是傳統(tǒng)風貌保存最完整、神秘感最強的布朗族村寨。在布朗語中,翁基是“看卦”的意思,傳說布朗族祖先遷徙到此,部落首領就在翁基請人看卦選址。至今布朗族的“茶祖節(jié)”儀式中,仍由翁基解讀宗教儀式所示卦象。圖為翁基村人在古寨前的大合影。
攝影/何崇岳

林下茶的立體群落
層層共生的茶林“小宇宙”
景邁山上共有125科489屬943種植物,茶林上層以高大喬木為主,它們?yōu)椴枵陉帲卩l(xiāng)土知識中,不同樹種還會給茶帶來不同滋味;茶林中層以小喬木與灌木為主,它們與茶一樣潛力無窮,或產(chǎn)野果,或能賞花,還能制作器具;茶林下層以草本植物為主,它們?yōu)椴栉址剩蔀榇迕袢粘5拿朗?,甚至是治療胃病、眼疾、骨折等的藥物……它們與茶一起,構成息息相關、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古茶林生態(tài)體系。
層層共生的茶林“小宇宙”
景邁山上共有125科489屬943種植物,茶林上層以高大喬木為主,它們?yōu)椴枵陉帲卩l(xiāng)土知識中,不同樹種還會給茶帶來不同滋味;茶林中層以小喬木與灌木為主,它們與茶一樣潛力無窮,或產(chǎn)野果,或能賞花,還能制作器具;茶林下層以草本植物為主,它們?yōu)椴栉址剩蔀榇迕袢粘5拿朗?,甚至是治療胃病、眼疾、骨折等的藥物……它們與茶一起,構成息息相關、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古茶林生態(tài)體系。
茶林養(yǎng)護
布朗族的智慧
景邁山人傳承著獨特的林下種茶的耕作智慧。古茶林形成至今,不施任何肥料,不噴灑任何農(nóng)藥,僅靠自然落葉和草本層提供營養(yǎng),并憑借群落的生物多樣性防治病蟲害,茶樹便能茁壯成長。觀測數(shù)據(jù)顯示,古茶林有觀賞昆蟲16種,陸生脊椎動物187種,哺乳動物22種,鳥類134種,經(jīng)濟昆蟲21種,而它們大都成為景邁山種茶人的朋友與助手。

有蟲害時“它自來”
有經(jīng)驗的茶農(nóng)說,一片茶林好不好,可以看蜘蛛網(wǎng)多不多。景邁山茶林經(jīng)常有層層的蜘蛛網(wǎng),如漏斗蛛和金蛛等就能捕食很多害蟲。而遇到厲害的蟲害怎么辦?村民會在茶林里“看卦”,并撒下“驅邪”的大米。撒米其實是為了吸引鳥類幫忙除蟲。茶林里鳥多,代表環(huán)境健康。景邁山的古茶林里有許多“鹛”類。
有經(jīng)驗的茶農(nóng)說,一片茶林好不好,可以看蜘蛛網(wǎng)多不多。景邁山茶林經(jīng)常有層層的蜘蛛網(wǎng),如漏斗蛛和金蛛等就能捕食很多害蟲。而遇到厲害的蟲害怎么辦?村民會在茶林里“看卦”,并撒下“驅邪”的大米。撒米其實是為了吸引鳥類幫忙除蟲。茶林里鳥多,代表環(huán)境健康。景邁山的古茶林里有許多“鹛”類。

古茶林不用“耕”
景邁山人種茶看起來很“偷懶”。很少翻地,也不用施肥,只用刀和棍除去雜草,再堆在茶樹附近。因為古茶林千年以來形成了生態(tài)平衡。厚厚的草皮護住大地的肥力和水分,盲目深耕和施肥反而可能傷害了茶樹。
景邁山人種茶看起來很“偷懶”。很少翻地,也不用施肥,只用刀和棍除去雜草,再堆在茶樹附近。因為古茶林千年以來形成了生態(tài)平衡。厚厚的草皮護住大地的肥力和水分,盲目深耕和施肥反而可能傷害了茶樹。

采茶也是在修茶樹
茶樹長得太高不僅采摘會麻煩,對茶樹的生長也有影響,但在景邁山古茶林很少看到村民修剪茶樹。而采茶時,有人建議他們用梯子采茶,他們卻仍然堅持“爬樹采茶”的古老方式。原來,爬樹采茶,自然會把枝條壓彎。而采哪里、采多少,都會影響茶樹的生長趨勢。這種采茶方式,被稱為“修采”。
茶樹長得太高不僅采摘會麻煩,對茶樹的生長也有影響,但在景邁山古茶林很少看到村民修剪茶樹。而采茶時,有人建議他們用梯子采茶,他們卻仍然堅持“爬樹采茶”的古老方式。原來,爬樹采茶,自然會把枝條壓彎。而采哪里、采多少,都會影響茶樹的生長趨勢。這種采茶方式,被稱為“修采”。

一棵茶樹的誕生
看好茶如何得來
茶葉生長的季節(jié),景邁山芒景村人常會用到“發(fā)”這個字,如“茶葉發(fā)了”“茶葉發(fā)得多”等。發(fā),代表著蓄力綻放、生機、生命、希望等生長的態(tài)勢。景邁山世居民族從早年馴服茶樹時起,便一直尋找、遵循著自然規(guī)律。年復一年,茶樹也在周而復始的時間循環(huán)里生生不息。
繪圖/姜麗
看好茶如何得來
茶葉生長的季節(jié),景邁山芒景村人常會用到“發(fā)”這個字,如“茶葉發(fā)了”“茶葉發(fā)得多”等。發(fā),代表著蓄力綻放、生機、生命、希望等生長的態(tài)勢。景邁山世居民族從早年馴服茶樹時起,便一直尋找、遵循著自然規(guī)律。年復一年,茶樹也在周而復始的時間循環(huán)里生生不息。
繪圖/姜麗

什么養(yǎng)成了我們?
景邁山并沒有成為一個緬懷過去的標本,而是持續(xù)演進、生長。對景邁山的世界遺產(chǎn)區(qū)展開的研究,除了關注其核心遺產(chǎn),也會邀請藝術工作者上山創(chuàng)作,本圖及下圖的內(nèi)容即來自于這樣的“他者的觀察”?!笆澄镦湣痹臼且粋€生物學專業(yè)用語,指在生態(tài)系統(tǒng)內(nèi),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種聯(lián)系。圖為攝影師李朝暉拍攝的在景邁山生活的傣族人的站姿肖像,并請他挑選出常吃的和喜歡吃的食物,拼出一幅生動的“食物物種圖”與人物的拼像。攝影/李朝暉 資料來源:
左靖主編《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
景邁山并沒有成為一個緬懷過去的標本,而是持續(xù)演進、生長。對景邁山的世界遺產(chǎn)區(qū)展開的研究,除了關注其核心遺產(chǎn),也會邀請藝術工作者上山創(chuàng)作,本圖及下圖的內(nèi)容即來自于這樣的“他者的觀察”?!笆澄镦湣痹臼且粋€生物學專業(yè)用語,指在生態(tài)系統(tǒng)內(nèi),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種聯(lián)系。圖為攝影師李朝暉拍攝的在景邁山生活的傣族人的站姿肖像,并請他挑選出常吃的和喜歡吃的食物,拼出一幅生動的“食物物種圖”與人物的拼像。攝影/李朝暉 資料來源:
左靖主編《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

以茶為生 取茶為食
景邁山上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生活中,與茶相伴,以茶為生,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且極富地域特色的茶文化,通過制茶、飲茶、品茶、用茶,將生活融入茶中。隨著古茶樹的栽培,景邁山當?shù)鼐用駥⒉铇浞N植作為主要的生產(chǎn)活動,茶葉的功能也由藥用發(fā)展為食用,形成了以茶當菜吃的茶飲食文化。
攝影/朱銳
圖為酥炸茶葉 用較嫩的茶葉裹上淀粉后油炸而成。
景邁山上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生活中,與茶相伴,以茶為生,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且極富地域特色的茶文化,通過制茶、飲茶、品茶、用茶,將生活融入茶中。隨著古茶樹的栽培,景邁山當?shù)鼐用駥⒉铇浞N植作為主要的生產(chǎn)活動,茶葉的功能也由藥用發(fā)展為食用,形成了以茶當菜吃的茶飲食文化。
攝影/朱銳
圖為酥炸茶葉 用較嫩的茶葉裹上淀粉后油炸而成。

涼拌茶葉
茶葉用豆豉、辣椒、姜、蒜等涼拌。其中豆豉為當?shù)卮鲎遄灾啤?/div>
茶葉用豆豉、辣椒、姜、蒜等涼拌。其中豆豉為當?shù)卮鲎遄灾啤?/div>

茶葉炒雞蛋
此道菜需選用較嫩的茶葉和本地的土雞蛋一同炒制。
此道菜需選用較嫩的茶葉和本地的土雞蛋一同炒制。

茶葉炒牛肉
山上常用茶葉與肉類同炒,據(jù)說可以去腥味。
山上常用茶葉與肉類同炒,據(jù)說可以去腥味。

茶葉舂干巴
“干巴”為云南方言,意為牛肉干或豬肉干。這道菜為茶葉與干巴一同舂碎制成。
“干巴”為云南方言,意為牛肉干或豬肉干。這道菜為茶葉與干巴一同舂碎制成。

茶葉蘸喃咪
“喃咪”為傣語,即漢族所稱蘸水。喃咪品種極多,這道菜即以鮮葉蘸喃咪而食。
“喃咪”為傣語,即漢族所稱蘸水。喃咪品種極多,這道菜即以鮮葉蘸喃咪而食。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
- 暫無評論
我要評論
熱度
時間
加載更多評論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