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潛藏著多少文物?它們在哪?是否完好?又是因為什么而被一一發(fā)現(xiàn)、登記在冊?面對那些不可移動、不能言語的文物,人們熟視無睹過、視而不見過、不以為然過。從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今,經(jīng)過數(shù)次全國范圍的文物普查工作,我們終于知道了中國的文物家底……
不要以為文物離我們很遙遠,也許你所居住的房子、他家附近的一道堤壩、我經(jīng)常閑逛的街巷,甚至是某某村口的一株古樹都可能是文物。為此,我們特地甄選了這組精美的圖片,說一說這些出人意料的文物,以及它們背后的故事。
作者: 黃秀芳
作者: 韓澗明
作者: 彭安保
作者: 李曉光
作者: 陳建立
作者: 劉小和
作者: 李艷 唐蘇
作者: 潘偉斌
作者: 唐水
作者: 段洪剛
作者: 段戰(zhàn)江
作者: 余準
作者: 欒保群
作者: 胡忠良
作者: 薛立若
為旅游而做的“假古董”——河南新密黃帝宮風后八陣演兵城的石雕兵俑機械而呆板,沒有一絲歷史的厚重感。攝影/聶鳴
攝影 / 聶鳴
督、撫不和傳到京城,百官議論紛紛,但康熙不愧是老謀深算,他并不急于下結論。在朱批中,他稱兩人“巡撫是一錢不要清官,總督是事體明白勤緊人物”,顯然并未偏向某一方。
大清龍洋 短短幾十年,畫面上這印有“大清坐龍”花紋的機制幣,便打敗了在中國歷史上沿用了兩千年的圓形方孔錢。如今,我們的生活中,方孔錢早已消失不見,只有機制幣依然活躍。
攝影 / 潘德權
各式各樣的走獸,在金黃色的琉璃瓦屋頂上靜靜佇立了幾百年,也許有人會指著這個或者那個說,這是龍生九子之一,然而真正與這個傳說有關系的只是最大的那個——鴟尾(或蚩吻、螭(蟲勿))。不同的流傳版本中,它蹲立于屋頂?shù)睦碛梢哺鞑幌嗤好鞔顤|陽說,它平生好吞,因此立于殿脊;比李東陽更早的《菽園雜記》中則說,它生性好遠望,所以立于屋角。這些理由都不如唐代《蘇氏演義》中記載的充分:它是一種海獸,能避火災,因此能立于堂殿之上。不過這些,都與“龍生九子”無關。攝影/李少白
攝影 / 李少白
云南會澤小田壩營盤遺址 廣袤的大地,歷經(jīng)了成千上萬年的滄桑,還有多少遺存未被發(fā)現(xiàn)?如果不是對文物的大范圍調(diào)查,圖中位于云南會澤小田壩山頂上的明清營盤遺址也許并不會被發(fā)現(xiàn),那我們也許只認為那是個普通的小山丘,而看不到其上規(guī)整的練兵場、哨樓、營洞、圍墻、垛口、營房,觸摸不到那里曾經(jīng)的生活。攝影/王良忠
攝影 / 王良忠
這幅油畫中的人物就是19世紀前半期廣州商界的領袖、“紅頂商人”伍秉鑒。為他作畫的也非凡人,乃當年有著“19世紀東方最有影響力的西方畫家”之譽的英國人錢納利。
淮河流至安徽省鳳臺縣與壽縣交界處,將東淝河與西淝河連接貫通。淝水之戰(zhàn)時,此處為戰(zhàn)場之一部分。其東南方不過數(shù)里,便是八公山與壽縣古城。
攝影 / 余準
特約專家:劉小和 攝影/余榮培
攝影 / 余榮培
中國不可移動文物及世界遺產(chǎn)分布圖
海南儋州峨蔓鹽田 這是一片面積將近920畝的鹽田,除了常見的曬鹽田、鹵水池以外,大大小小、邊緣還泛著鹽花的硯式鹽槽給這里平添了些許書卷氣。村民們誰也說不清這片鹽田究竟始于哪朝哪代,但卻并不妨礙他們繼續(xù)沿用,以最原始的制鹽工序生產(chǎn)海鹽。他們肯定也想不到,平日里勞作其間的鹽田竟然也是文物。攝影/宋舉浦
攝影 / 宋舉浦
千年霞光 清晨,朝霞給四川樂山大佛披上了一身淡金色的袈裟,也照亮了遠處那一片高樓大廈,以及它對面潛心向佛的僧人。古與今、僧與佛、文物與今人,仿佛都被這道奇妙的霞光連通了……攝影/賀建平
攝影 / 賀建平
一塊又一塊形制相類的石牌從淤泥中顯露出來,并且組成了令人怦然心動的一本“隨葬品詳錄”,寶貴之處在于透過石牌上銘刻的文字,不僅幫我們判斷出墓葬所屬的年代,從某種意義上更使得它的主人的模糊形象豐滿與清晰起來。
攝影 / 潘偉斌
在講求道法自然的永樂宮門前,這只豎眉怒目,姿勢兇猛的龍形塑像仿佛翹首問天:大道煌煌,道之何物?攝影/郭曉琛
攝影 / 郭曉琛
這張翠綠色的青銅器殘片在顯微鏡下卻呈現(xiàn)出斑斕的色彩(下圖),那么青銅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
攝影 / 李曉光
與孝民屯鑄銅作坊發(fā)現(xiàn)的青銅器圓形陶內(nèi)范相比,司母戊鼎的尺寸顯然要遜色許多。
乍一看,也許你會認為這兩張圖中的印章是一種東西,然而它們卻擁有不同的名字——圖①(左)為桂林雞血紅碧玉印章、圖②(右)為雞血石印章原石(供圖/文房一號)。不僅如此,它們還分屬“玉”和“石”兩個不同的領域。
攝影 / 韓澗明
這棵成為文物的白果樹究竟什么樣子?劉小和主任正在電腦中查找它的照片,以滿足我們的好奇心。
辨別歷史的碎片 板瓦、筒瓦、瓦當、空心磚……如果沒有專業(yè)的知識和眼光,這些殘破不全的東西怎能被發(fā)現(xiàn)。悠悠千載歲月,幾乎洗去了所有舊日的宏圖偉業(yè),只有這碎片訴說著往昔。攝影/耿藝
攝影 / 耿藝
攝影/張曉理
攝影 / 張曉理
這是明代末年版、拱花木刻彩印畫集《十竹齋箋譜》中所描繪的“龍九子”,雖然未必是標準像,但也能看出當時文人對九子名目及相貌的大致認同。我們將其排列在一處,大概可以算作是“龍九子全家?!?。
精美的文物 敦煌的美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當蒼茫浩瀚的沙漠突然中裂,高低錯落的幾百個洞窟在陡直的巖壁上蜂窩般排開,每個洞窟中都能看到精美絕倫、價值連城的古畫或者彩塑,這種奇跡確實驚心動魄。尤其是敦煌彩塑之多,歷時之長,技藝之精,為世界所罕見。圖中的彩塑,只是敦煌保留的幾千尊彩塑之一,就足以讓人嘆為觀止。攝影/周劍生
攝影 / 周劍生
伍秉鑒于1803年在廣州海幢寺西側(cè)買地建造起的花園別墅,人稱堪比《紅樓夢》中描述的“大觀園”,現(xiàn)在它只存在于西方畫家筆下的這幅畫中。民國時期,伍家花園毀于戰(zhàn)火。供圖/廣東省博物館
秦淮河 秦淮河有“南京的母親河”之稱。六朝時,內(nèi)秦淮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每至夜色降臨,槳聲燈影,無限繁華,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譽。
“文物大省”的縮影? 從空中俯瞰平遙古城,會讓人產(chǎn)生時間上的錯覺,似乎已經(jīng)穿越時光回到了過去。在山西,如此密集的文物分布比比皆是,讓人不得不感嘆山西悠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山西就一定是文物大省嗎?攝影/馬文曉
攝影 / 馬文曉
江蘇興化垛田 “河有萬彎多碧水,田無一垛不黃花”,描繪的就是清明前后的興化垛田,它以“文化景觀”的身份被新納入文物范疇。歷史上這里是由古潟(xì)湖逐漸淤積成的湖蕩沼澤地帶,在上游來水的沖擊、下游海潮的頂托下形成了高低錯落的水中土丘。先民們?yōu)榱说钟樗瑝就脸啥?,垛上耕種,便形成了垛田。 攝影/黃豐
攝影 / 黃豐
從盜墓者的鏟下拯救出的西高穴曹操高陵可謂劫后余生。攝影/王子瑞
攝影 / 王子瑞
金興定四年(1220年)丘處機率宋德方、尹志平、李志常等18弟子進謁成吉思汗,顯示出他的政治遠見。在北京白云觀的丘祖堂內(nèi),丘處機及其門徒西行的這一過程被用塑像的方式記錄了下來。攝影/王凱
攝影 / 王凱
青銅器表面銹蝕層顯微組織
臺中市西屯區(qū)的“張廖家廟承佑堂”,“承佑”二字是取承續(xù)祖上福分之意。
廢棄的“瓦片” 這是一堆堆積于田埂的瓦當和陶器殘片,如果這堆殘片是堆放在其他地方,也許就是普普通通的東西而已。然而,這里是陜西,是咸陽。在陜西,在咸陽,“每一步都會踩到秦磚漢瓦”。當文物工作者在陜西咸陽市三原縣的田野中發(fā)現(xiàn)了這些碎片,意味著離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就不遠了。不出所料,依據(jù)這些瓦當和陶片的細部特征,加上菱形方格紋的空心磚等更多遺物的發(fā)現(xiàn),證明這里是一處秦漢時期的宮殿遺址。攝影/岳起
攝影 / 岳起
攝影/岳月偉
攝影 / 岳月偉
清朝地方大員出行時,前呼后擁,鳴鑼開道。張伯行調(diào)任時,這么一群人從福建到江蘇,路費僅一兩銀子(其購買力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的人民幣200元),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外幣泛濫 圖中是曾經(jīng)在華流通過的外國錢幣,有17世紀流入中國的不規(guī)則的塊幣(COB),也有19世紀下半葉流行的西班牙雙柱、墨西哥鷹洋等等。尤其是19世紀下半葉這次,外幣大量涌入中國,最終影響并改變了中國的幣制。
兌換洋元 洋元的大量流通,使得市場上充斥著各色貨幣——洋元、銅錢、銀錠、紙幣。在日常生活中,這些錢幣間的兌換就很必要。圖中是1917年北京街頭兌換洋元的攤位,幌子上“兌換洋元”四個字十分打眼,其上的英文“HOKEE MONEY EXCHANGE”顯示,這家“和記兌換洋元”的老板不但做中國人的生意,應該還兼顧外國人的生意。
意外的文物 莊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不僅是對烈士的銘記,而且在文物保護史上創(chuàng)下了一個紀錄—它建成3年以后,即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它北面,就是古老的天安門。攝影/安永慶
攝影 / 安永慶
行商的庭園讓西洋人著迷。參觀者都認為伍家是廣州最值得一看的地方。19世紀60年代倫敦發(fā)行的畫報上也對伍家等行商的私家花園作了描繪。當時的歐洲人都以極大的熱情談論著廣州富商豪華優(yōu)雅的庭院。
烏衣巷 秦淮河南岸的烏衣巷,堪稱六朝秦淮風流的中心。東晉時,這里聚集王導、謝安兩大望族,至今尚有王謝故居。只是“舊時王謝堂前燕”,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鳥巢與北頂娘娘廟? 在鳥巢這座世界聞名的現(xiàn)代建筑旁,聳立著紅墻碧瓦的北頂娘娘廟。北頂娘娘廟始建于明代,任何人都知道它是文物,然而因為文物概念的擴展,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時,鳥巢也差點成了文物。攝影/張愷欣
攝影 / 張愷欣
四川犍為馬家坡水庫大壩 如果你去過四川犍為的石馬河,一定會被沿途的淙淙溪水、茂密樹林所吸引。走到石馬河的盡頭,你就會看到這座氣勢恢宏的水庫大壩,它也是農(nóng)業(yè)文物的一部分。作為犍為縣城中現(xiàn)存77座興建于20世紀50?70年代的水庫之一,馬家坡水庫大壩也是那個特定時代“人定勝天”精神的寫照。 攝影/河川
攝影 / 河川
考古專家潘偉斌在與它意外邂逅的那一刻,便意識到它是多么與眾不同。在后來的正式發(fā)掘中,寬闊的墓道首先露出端倪,規(guī)模宏大,建筑講究,級別至少是王侯級的。
元朝的商業(yè)手工業(yè)十分發(fā)達,也為后人留下了許許多多流光溢彩的畫面。然而元朝社會經(jīng)濟成分畢竟還是以小農(nóng)經(jīng)濟為主,百姓生活最多只能自給自足,面對統(tǒng)治階層對黃金及賦稅的極度熱衷,他們叫苦不迭,不勝苦楚。所以,當永樂宮的修建尋求“官方”支持遇挫時,“民間集資”的路線同樣行不通。于是,永樂宮的建筑之事,就在停停建建中被耽誤了數(shù)年。繪畫/劉嘉樹
攝影 / 劉嘉樹
青銅器顏色變化示意圖 合金的比例搭配不同,會導致青銅器的顏色不同,如1939年河南安陽出土的司母戊鼎含銅84.8%、錫11.6%、鉛2.8%,所以其顏色為黃色。同樣道理,銅鏡的白色、青銅劍的青黃色都是因為合金比例而形成。另外,我們見到的青銅器由于年代久遠,還會因長時間的氧化而發(fā)生顏色變化。
一處都不放過 圖為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文物普查隊員在走訪當?shù)鼐用?。攝影/楊昕
攝影 / 楊昕
前幾年,突然興起了一股“貔貅”熱,許多人將其掛在車里(如圖所示)、拴在脖子上、供在幾案上,希望它能如售賣的店家所說的一般:這位龍?zhí)由裢◤V大,能辟邪、擋煞、鎮(zhèn)宅、旺財。不過,鮮有人知道,貔貅是21世紀才加入的“龍之子”新丁,它如今的樣貌更像是名為“辟邪”的神獸。但是,不管是貔貅還是辟邪,都絕不是龍的兒子。攝影/余榮培
不可思議的文物 1969年,時逢建國20周年,山西臨汾段店村700多村民修建了一個舞臺。那時人們肯定沒想到,40多年后這會成為見證歷史的文物。這舞臺的確很有時代特色,毛主席塑像下是“毛主席萬歲”的口號,兩邊有“提高驚(警)惕”、“保衛(wèi)祖國”的標語,臺口左塑“李鐵梅、白毛女、楊子榮”浮雕,右側(cè)是“工農(nóng)兵”浮雕。屋內(nèi)大梁上還有毛筆書寫的題記:為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號召而興建政治舞臺一座。供圖/國家文物局普查辦
圖為一只清嘉慶至道光年間外銷的廣彩瓷碗。碗的外壁四周描繪了當時廣州十三行的情景。當時外商很喜歡這種廣州匠人在景德鎮(zhèn)白瓷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的、中西藝術結合的外銷瓷器,即“廣彩瓷”。供圖/故宮博物院
霸陵 霸陵為西漢文帝陵寢,位于西安東郊白鹿原上,當?shù)厝烁鶕?jù)其形狀,稱之為“鳳凰嘴”,苻堅曾在此與群臣論及漢代歷史。唐代,人們離開長安時,常在此地折柳送別,留下許多詩篇。
日軍雕堡也成了文物? 1945年2月,侵華日軍在黑龍江佳木斯大堆峰村修建工事,動用勞工700余人,歷時6個月完工。在觀念轉(zhuǎn)變之后碉堡遺址作為重要的近現(xiàn)代史跡,也成了文物。攝影/張亞平
攝影 / 張亞平
北京798藝術園區(qū) 新銳藝術、舊廠房,這樣的碰撞便造就了798。大多數(shù)人只知道它作為藝術園區(qū)的價值,卻并不明了其文物價值:這些德國包豪斯式輕工業(yè)廠房,是建國初由蘇聯(lián)援建、德國工程師負責設計施工的。目前僅在中、德、美等國還有少數(shù)遺存,堪稱工業(yè)文物。細看之下,其單向拋物線薄殼屋面的確很有韻味。 攝影/米湯
攝影 / 米湯
左上圖是發(fā)掘出的曹操墓室結構示意圖,在圖中標示出重要文物的出土地點和墓室結構名稱。左下圖為曹操墓墓壙與墓室的關系圖,與魏晉時期的磚室墓的特征完全吻合。
永樂宮主要建筑群平面示意圖 制圖/楊東海
金屬氧化及顏色變化示意圖
一處都不放過 圖為江西贛州的文物工作者正在拓印石刻詩文……在同一時刻,全國有許許多多支隊伍穿行在山林中,他們的目的是普查各地珍貴的文物。當?shù)鼐用駥@群人總是懷有神秘感,他們習以為常的老廟、老墳,怎么忽然不一樣起來?又是照相,又是測量,又是登記……攝影/曾華香
攝影 / 曾華香
攝影/龍成通
攝影 / 龍成通
洋技師和他的中國學徒 這是四川造幣廠技師強必爾(上圖后排右一)與工人的合影,巨大的機器在并不寬敞的廠房中十分醒目。1897年,繼8年前張之洞在廣東造幣廠開爐試鑄以來,四川造幣廠也從國外購進機器準備造幣。隨外國造幣機器來到中國的還有外國技師強必爾,他主要來調(diào)試機器,并指導中國工人使用造幣機器。1898年10月他離開中國,此后四川機制幣皆由中國技師獨立鑄造。
被遺忘的文物 并不是所有文物都被萬人矚目,如這匹石馬,一千多年前它曾目睹唐高祖李淵父親的靈柩被送入興寧陵(陜西咸陽),那時它是何等風光。而如今,它卻只能孤寂地矗立在暮色里,任腳下的農(nóng)田將自己矯健的馬蹄埋葬,任遠處燈火輝煌……攝影/稅曉潔
攝影 / 稅曉潔
圖為清乾、嘉年間粵海關進獻 給朝廷的紫檀屏風,屏風中心的染色象牙雕刻,也是以十三行建筑為主體,遠處可見廣州城的靖海門和越秀山。供圖/故宮博物院
壽縣古城 壽縣地處南北要沖,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稱,自古即是兵家必爭之地。登上壽陽古城,向北即可眺望八公山。壽縣古城歷史悠久,是現(xiàn)存古城中保護較為完好的一座。城有四門,東為“賓陽”,南為“通淝”,西為“定湖”,北為“靖淮”。
不是國保的民居? 已經(jīng)被公布為國保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遺產(chǎn),有云南大理喜洲鎮(zhèn)的白族民居建筑群、遼寧沈陽的錫伯族家廟、貴州畢節(jié)的大屯彝族土司莊園等。那其他民族呢?比如蒙古族,蒙古包因其可移動性,所以不在“不可移動”之列,在文物普查中沒有被登記。攝影/戴煒
攝影 / 戴煒
雖然碎裂但仍算完整的一只頭骨靜臥在前室的黃土中,“他”是誰?他”已經(jīng)遠遠離開了棺床安放的位置,這是曹操嗎?“他”經(jīng)歷過什么?
宋德方死后,他的繼任者潘德沖于1252年繼續(xù)動工修建永樂宮。這項工程在當時絕對算得上是浩大、繁復的。700多年之后,我們用繪畫的方式還原了當時的施工場面:工人們正在用人工絞盤起吊一個巨大的琉璃鴟獸,它是殿頂屋脊上的主要裝飾物,顯示出道教的神圣與威嚴。永樂宮的修建持續(xù)時間長達一百多年,直到1385年才最終完工。繪畫/劉嘉樹
尋找文物 比羊腸小道還要精致的小路,是文物工作者在山區(qū)里經(jīng)常要走的必經(jīng)之路。青草叢中,十幾米開外,你不知道它通往何處。看到陜西寶雞文物普查隊員張程留下的這張字條,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方孔機制幣 清政府早期用機器造的是制錢(官方銅錢),仍采用“方孔圓錢”形式。如這枚“江南試造當十制錢”,是由江南機器局制造的制錢樣幣。但機器硬撞出方孔并不易,李鴻章就曾向皇帝抱怨打方孔的挺桿常壞,使成本陡增。
從17世紀起,茶葉取代絲綢成為中國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當時福建等地的茶葉與十三行相連,建立起集種植、收購、運輸?shù)拳h(huán)節(jié)的交易網(wǎng)。這幅畫中的場景是伍秉鑒等行商的茶葉倉庫,從這里,中國茶銷往世界。
淝水之戰(zhàn) 東晉的確以少勝多,擊敗了百萬前秦大軍,但這場戰(zhàn)役在軍事上并沒有多少值得借鑒之處,因為東晉的勝利實際上出于僥幸。如果一定要從中找出教訓來,那就是:除非有極周密之安排,萬不可臨陣退兵。繪畫/于繼東
不是國保的民居 再比如佤族,佤族民居保留了古人類巢居的影子,是民居建筑的“活化石”,但目前卻還不是國保。攝影/許云華
攝影 / 許云華
考古隊員們用鐵鏟收集起頭骨,希望以后的研究能夠解開很多懸宕以久的疑問。
大型壁畫是永樂宮最具欣賞價值的藝術精品。這幅《朝元圖》,是我國中原地區(qū)現(xiàn)存畫面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繪畫精品。畫高4.26米,全長94.68米。這人物繁雜的場面,神彩集中在286個“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禮儀中。朝拜隊伍分四層排列,神情肅穆,場面壯觀。這滿壁呼之欲出的繪畫位于永樂宮的三清殿中。三清殿,又稱無極殿,是供“太清、玉屬、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為永樂宮的主殿。
攝影 / 肖永平
山包還是封土堆 如果我們驅(qū)車從鄭州前往洛陽,視線一定會被高速公路旁星羅棋布的小山包所吸引。沒有相關歷史知識的人,看到這樣的小山包,一定會視而不見。其實,這些小山包都是古墓的封土堆,這里就是邙山南麓舉世聞名的陵墓群?!吧犹K杭,死葬北邙。”到了邙山,才知道這句話的分量。攝影/王立力
攝影 / 王立力
消失的方孔 這枚名為“庫平一錢滿穿”的機制幣,雖然看上去仍然是“方孔錢”的樣式,但其中間的方孔實質(zhì)已經(jīng)消失了,很接近現(xiàn)代意義上的機制幣。這些機制幣因為形式精巧、大小一致而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移動的文物 2008年10月,因福州南江濱大道建設需要,福州泛船浦教堂神父樓被旋轉(zhuǎn)并平移至指定位置,由原東西朝向變?yōu)槟媳背?,最終與主教堂平行。這也給以不可移動文物為對象的文物普查留下了一個難題,已被移動的神父樓還應該被納入文物范疇嗎?攝影/鄭帥
攝影 / 鄭帥
最慘痛的文物 這是一片讓人看后不免悲傷的土地—震后的北川老縣城,2008年5月12日這里被永遠地定格了。隨后,它與唐家山堰塞湖都進入了新增文物點名單,成為了最慘痛的見證和記憶。攝影/田捷硯
攝影 / 田捷硯
上圖四人是十三行歷史中除了伍秉鑒以外的四位著名行商。左一為十三行創(chuàng)建時期的領袖人物、同文行的創(chuàng)始人潘振承(原圖為瑞典哥德堡歷史博物館藏),曾向朝廷捐銀得到三品頂戴。同文行是十三行歷史上唯一經(jīng)營長達百年的商家。這個家族的商人都被外商稱為“潘啟官”,左二即潘啟官二世——潘有度的肖像油畫。左三是義成行商人葉上林,左四為廣利行商人盧觀恒。伍秉鑒、潘有度、盧觀恒、葉上林當時曾被稱為“廣州四大富豪”。
苻堅大舉進攻東晉 按苻堅的設想,主戰(zhàn)場大約會在長江兩岸,故有“投鞭于江,足斷其流”的豪言??上В瑑H僅一條淝水就毀滅了他的夢想。
皖南宏村古建筑群? 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歷史,目前全村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宏村民居的室內(nèi)布置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tài),沒有絲毫現(xiàn)代文明的跡象。從文物級別來看,它和故宮、長城一樣,都是“國?!薄z影/周劍生
從曹操墓中出土的400來件劫余文物,明器無飾,素陶粗簡。區(qū)區(qū)幾件玉器也都是其生前衣服上隨身佩戴的飾品,如角狀的觹(音xi)是用來解扣子的,尖端已殘,應該是日常常用之物;玉珠大小規(guī)格一致,則可能是冕旒上的裝飾。勤儉之風撲面而來。
永樂宮殿宇上砌有裙帶飄逸的仙人和活蹦亂跳的走獸,造型逼真,活潑又有威猛之感。這種琉璃屋脊裝飾物,耐高溫,硬度強,不易風化、耐磨損。攝影/郭曉琛
在高空上辨別大地 遙感技術使文物工作者可以利用衛(wèi)星地圖尋找可疑目標進而實地探查。右圖中新疆阿勒泰青河縣阿克喀仁墓群的發(fā)現(xiàn),就有賴于左面這張遙感圖,圖中標注的就是古墓葬疑似點。
龍,代表了大清皇權,也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信仰。盡管清末的機制幣上,幾乎只出現(xiàn)了龍的形象,但卻各有不同——被困在圓珠中央的困龍、周身環(huán)繞火焰的火龍、輕盈穿梭于云朵間的飛龍、安靜而不失威嚴的坐龍、政府發(fā)布的標準像大清龍等等。較之日本機制幣上綿軟似蛇的龍形象而言,它們更為神采奕奕。
行商不僅是對外貿(mào)易的經(jīng)濟人,還是洋人行為的責任者。洋人滋事,官方卻要唯行商是問。畫中是19世紀初廣州官府在十三行外商商館大廳的“涉外”審案場景,伍秉鑒等行商首領須列席,卻沒有發(fā)言權,每次審訊的結果無不是對行商處以巨額罰款。行商隨時面臨為此耗盡資財?shù)臋M禍。
陜西彬縣苻堅墓 苻堅之死令后世喟嘆不已。唐人吳融在《經(jīng)苻堅墓》詩中寫道:“百里煙塵散杳冥,新平一隰草青青。八公山石君知否,休更中原做彗星。”
極具代表性的工業(yè)遺產(chǎn)? 廣東佛山順德糖廠是全國第一批現(xiàn)代化甘蔗糖廠,1934年由陳濟棠投資330萬元建立,制糖設備來自捷克。攝影/梁丹
攝影 / 梁丹
漫漫歲月、深深冥宮,長伴墓主于地下的既沒有奢華的金銀珍寶,也沒有數(shù)目龐大的隨葬俑兵。只有一小尊面龐模糊、略露憨態(tài)的隨葬俑侍候左右。
中國古代建筑對天花板的裝飾很注意,常在天花板中最顯眼的位置作一個或多角形、或圓形、或方形的凹陷部分,然后裝修斗拱、描繪圖案或雕刻花紋,稱為“藻井”。圖為純陽殿內(nèi)的大方形藻井,向上共凸進三重。
一樣的水面不一樣的水底 圖為海南普查隊員正在對水下文物標本進行采集。攝影/姜濤
攝影 / 姜濤
中國錢幣的鑄造 圖為西漢五銖錢銅范。銅質(zhì)的范一般用來做母范,但從此范上銘文為陰文反像看,這應該是一個直接用來鑄幣的金屬范。供圖/中國錢幣博物館
各個時代的文物 從直升機上向下看,你絕對會被眼前的一切所吸引:金碧輝煌的故宮、莊嚴的人民大會堂、時尚的國家大劇院……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文物在天安門廣場匯集,就像中國大歷史的縮影。攝影/馬文曉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開始,12月15日,戰(zhàn)爭的銷煙將具有170多年歷史的十三行商館化為灰燼。據(jù)當時南海知縣華延杰的記載:“夜間遙望火光五顏六色,光芒閃耀,據(jù)說是珠寶燒烈所至?!鄙蠄D是1856年十三行被燒前所畫的場景,是為紀念。供圖/香港藝術館
魏晉名士 秦淮河畔,烏衣巷里,王謝故居墻上雕刻著“魏晉名士”的群像。從何晏、王弼、竹林七賢,直到王導與謝安,俱被劃入“魏晉風度”之代表。千百年來,他們有時被景仰追慕,有時被指為清談誤國。
即將消失的文物? 圖為北京美術館后街某大院門口的白玉精雕石鼓。從繁蕪的紋飾來看,它可能也有過顯赫的身世,然而今天,與博物館里那些在聚光燈下熠熠生輝的文物相比,它的“前途”可謂一片黑暗。攝影/聶鳴
上圖中的石牌“魏武王常所用虎大戟”被考古隊員親手發(fā)掘出來,是大墓顯露身份的最直接證據(jù),也許它想“說的話”還不止這些。
編輯圖注信息上圖為內(nèi)蒙古元上都的大安閣舊址,這里就是當年佛道論辯的發(fā)生地。攝影/米湯
一樣的水面不一樣的水底 圖為海南大洲島沉船遺址,沉船處水淺且清,整條沉船的輪廓一目了然。攝影/姜濤
中國錢幣的鑄造 在兩千多年的時間里,中國一直采用手工鑄造錢幣,如圖所示:先鑄出銅質(zhì)的母范,再用陶做成陶范,將兩片陶范合攏,從留口處將銅汁澆入,等錢成形后再將陶范砸爛,取出銅錢。此時錢幣邊緣尚有毛刺,需要將其串在一根方形木條上,用銼子將邊緣銼平,使錢幣光滑圓潤。因此,銅錢上的方孔并不只是裝飾及方便用繩子串錢,而有更實際的用途。除了范鑄之外,中國歷史上還有疊范法和翻砂鑄錢法。不過翻砂鑄錢用的是帶有黏性的砂子,鑄完錢后便會被摧毀,所以存世的實物幾乎沒有。繪畫/于繼東
在圖中列有幾件墓中出土的文物,“書案”殘跡、扎甲殘片和鎏金蓋弓帽,一位文治武功都堪稱英雄典范的大墓主人躍然眼前。
中國古代歷史上經(jīng)常有佛道兩教之爭。佛道兩教各持勢力,爭奪寺院田產(chǎn),矛盾日益尖銳。此畫為蒙元時發(fā)生的一次佛道大辯論,在蒙古最高統(tǒng)治者的召集下,兩教廷前論理結果,佛勝道敗,確立了藏傳佛教即喇嘛教的最高地位。這一事件產(chǎn)生了重大的歷史影響,也直接導致了永樂宮最重要的《道藏》經(jīng)板在教派爭斗中被付之一炬。繪畫/于繼東
攝影 / 于繼東
與誰擦肩而過 北京何時告別水井時代,迎來自來水時代?京師自來水公司于1908年4月動工建廠,1910年1月竣工,開始分段供水,至今整整100年。它的誕生是北京現(xiàn)代化的一個重要起點。攝影/王凱
外國錢幣的鑄造 圖片中拖著長辮子的中國工人,正熟練地操作著西洋機器,他們所進行的這道工序即在銅幣上壓制花紋。與傳統(tǒng)的中國手工鑄造錢幣不一樣,歐洲的很多國家最先使用的是手工打制錢幣,這與機器工作的原理類似,都是將金屬打制成薄片,再行切割和壓制花紋,只是機器造幣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質(zhì)量。
一方殘缺的畫像石,幾塊內(nèi)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遣冊”石牌,不禁讓人試著想象一個不一樣的曹操。雅性節(jié)儉,不好華麗,又曾創(chuàng)造大業(yè),文武并施的他用身后之物無言地向我們傳達著自己的追求。
因黃河三門峽工程動工,永樂宮原在的永樂鎮(zhèn)處于淹沒區(qū)內(nèi),所以,從1959年起,歷經(jīng)6年,永樂宮被全部按原狀遷移到芮城縣城北。現(xiàn)存的永樂宮建筑群有二門三殿,即山門、無極門、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五進建筑。除山門為清代重建的以外,其余一門三殿都是元代建筑。
機制幣十大名品 近代機制幣在錢幣市場上價格昂貴,普遍高于古代的方孔圓錢。此圖所展示的便是目前機制幣十大名品,它們因為稀缺、品相完好、歷史價值重大而顯得格外珍貴。比如“孫中山銀幣金樣”,是1929年準備試鑄同樣的銀幣時的金質(zhì)樣幣,因為數(shù)量稀少,且本身是貴金屬,所以價格遠遠高于其他錢幣。機制幣盡管整體的存世量很大,但是因為稀缺程度、品相等不同,價格差異也較大,既有幾百萬的名品,也有不值錢的機制錢幣。供圖/段洪剛
各省的機制幣 清末,各省紛紛開始鑄造機制幣,上圖中展現(xiàn)的即其中的一部分。各省機制幣也有地方性,幾乎不在外省流通。由于鑄錢,尤其是鑄造銅幣確實有利可圖,全國很快形成了濫鑄之風。1905年,清政府曾給各省規(guī)定了鑄造銅元的限額,不過并不奏效,機制幣持續(xù)泛濫,引發(fā)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至民國時更為嚴重。
機制幣藏家 段洪剛是錢幣圈內(nèi)有名的機制幣專家和收藏愛好者,不論去哪兒他包里總會裝一個小錢幣夾,隨時翻看。有人問他,這么多長相差不多的錢幣難道不會弄混嗎?他笑答,你見過有人將自己孩子弄混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