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的“古國時代”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9年第10期 作者: 江章華 郭偉民 秦嶺

“綠面金眼龍”:理解3300年前古人精神信仰的重要物證
這件盤龍城綠松石獸面于2013年出土于湖北武漢盤龍城遺址的一座商代古墓,距今約有3300年歷史。該器物原以近千片人工磨制的細小綠松石貼塑而成,并鑲嵌有黃金眉、眼。可惜出土時遭受了嚴重破壞,只保存了500余片綠松石,并且完全失去原貌。考古學家們經過復原,將盤龍城綠松石獸面定名為“綠面金眼龍”?!熬G面金眼龍”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獨體“一首雙身”龍形飾。器物以黃金、綠松石、大漆為材料,五官清晰,色彩明快,是杰出的藝術品,更是多種材料復合制作的技術典范。同時,器物出土背景完整,是理解3300年前古人精神信仰的重要物證。迄今為止,全球學者針對商代獸面給出近30種解讀。其中,張光直認為,商代獸面可能是當時的神職人員“薩滿”的通天道具,《論衡·訂鬼篇》則記載類似的獸面可能與“鎮(zhèn)邪祟”有關,陳夢家等學者則認為獸面的制作是商代人表達“敬獻犧牲之意愿”。盤龍城出土的綠面金眼龍的內涵應不出上述三種解讀的范圍。供圖/張昌平
這件盤龍城綠松石獸面于2013年出土于湖北武漢盤龍城遺址的一座商代古墓,距今約有3300年歷史。該器物原以近千片人工磨制的細小綠松石貼塑而成,并鑲嵌有黃金眉、眼。可惜出土時遭受了嚴重破壞,只保存了500余片綠松石,并且完全失去原貌。考古學家們經過復原,將盤龍城綠松石獸面定名為“綠面金眼龍”?!熬G面金眼龍”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獨體“一首雙身”龍形飾。器物以黃金、綠松石、大漆為材料,五官清晰,色彩明快,是杰出的藝術品,更是多種材料復合制作的技術典范。同時,器物出土背景完整,是理解3300年前古人精神信仰的重要物證。迄今為止,全球學者針對商代獸面給出近30種解讀。其中,張光直認為,商代獸面可能是當時的神職人員“薩滿”的通天道具,《論衡·訂鬼篇》則記載類似的獸面可能與“鎮(zhèn)邪祟”有關,陳夢家等學者則認為獸面的制作是商代人表達“敬獻犧牲之意愿”。盤龍城出土的綠面金眼龍的內涵應不出上述三種解讀的范圍。供圖/張昌平
文明沃土 長江流域史前自然環(huán)境對文明演進的影響

莫多聞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教授
長江流域在中國人類起源和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史上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重慶巫山龍骨坡、湖北建始、安徽繁昌人字洞等地已發(fā)現(xiàn)距今170萬年前、甚至可能早至距今200萬年前后的人類活動遺存。由于地處低緯地帶,即使末次冰期(距今約7—1.15萬年之間)的盛期,長江流域仍有人類活動。湖南道縣玉蟾巖、江西萬年仙人洞兩個遺址出土的陶器年代可達1.8萬—2萬年前,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最早陶器。兩遺址還發(fā)現(xiàn)有世界最早關于水稻利用的遺存。
長江流域的許多古氣候研究表明,末次冰期盛冰期之后,氣溫和降水波動性升高,至距今9000年前后,已接近現(xiàn)代的水平。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