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燦若鳥羽
標簽: 石頭記
云南貨郎的發(fā)現(xiàn)
在大約800年以前,翡翠在緬甸境內被發(fā)現(xiàn)。傳說,一位云南小商人從緬甸趕馬車運貨回家,為了保持貨車平衡,就隨手找了幾塊巖石懸綁在車底。一路上,顛簸崎嶇的山路磨去了巖石粗陋的表面,等商人回到家里,驚奇地發(fā)現(xiàn),“平衡石”內部竟然是水潤鮮艷的寶石。
從此中國人知道了西南邊陲有翡翠出產,大量云南人涌入緬甸,開創(chuàng)了翡翠的開采和加工產業(yè),到了明代末年,中緬交接的云南騰沖地區(qū)已發(fā)展為翡翠貿易集散中心。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曾經到過騰沖,一位姓潘的玉石商還送了兩塊翡翠給他,徐霞客把它叫做“翠生玉”,形象地道出其色彩特點。因為它的顏色很像“翡翠鳥”艷麗的羽色,后來國人就為這種寶玉冠名“翡翠”。
責任編輯 / 童曉崠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