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里的“超級自然秀”:上海自然博物館大揭秘
從傳教士收藏到高科技“綠螺”
穿行在上海市中心的高樓小巷間,拐入靜安雕塑公園,一座別致的巨型建筑立于眼前。它的造型仿照鸚鵡螺的螺旋外殼,幾面外墻有的像巖石般粗糙,有的種滿綠色植物,還有一面做成了細胞網(wǎng)格的樣子……這座新潮建筑,源自中國最老的自然博物館。
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前身,是法國傳教士韓伯祿1868年創(chuàng)辦的“徐家匯博物院”(后改名“震旦博物院”),以及英美在滬人士1874年創(chuàng)辦的“亞洲文會博物院”(又名“上海博物院”)。兩館都以自然標本收藏為主,抗戰(zhàn)前同為亞洲一流水平。許多中國本土物種,都在這里被科學研究、命名,走向世界。
責任編輯 / 董子凡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