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沒有千里馬?
伯樂識不識千里馬?
唐代文學家韓愈的《馬說》,開頭就是千古名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文中的“千里馬”當然是指人才,“伯樂”則是春秋時期的相馬專家,比喻慧眼識人的領導。不過,生活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伯樂,是否真的見過千里馬?
商周以來,直到春秋和戰(zhàn)國早期,中原地區(qū)的馬主要用來拉車,包括四馬拉動的戰(zhàn)車。盡管《史記》有“繆王(周穆王)日馳千里馬”,《楚辭》有“昂昂若千里之駒”等記載,但考古發(fā)現(xiàn)表明,當時中原地區(qū)的馬匹大多偏矮,與后世良馬有一定差距。
責任編輯 / 董子凡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