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與美人,也是古代仕女畫中常見的題材。圖為清代畫家焦秉貞作品。
柳的“陰與陽”
“桃紅柳綠”不僅是經典風景,也是深受中國人喜愛的傳統(tǒng)配色方案。新綠配粉紅,充滿春天的鮮活生趣。圖為清代十八子手串,以翡翠、碧璽等寶石搭配成桃紅柳綠之色。攝影/動脈影
柳的“陰與陽”
尷尬的“巴比倫柳”
從植物分類學的角度來說,凡是楊柳科柳屬的成員,都可以稱為“柳樹”。垂柳、旱柳、饅頭柳、龍爪柳,是人們根據這些柳樹的特征總結出的名字。而在今天的科學分類中,以上幾種柳,全都歸在一個物種名下,是它的“變型”或“栽培變種”。這個物種的拉丁文學名叫Salix babylonica,直譯為“巴比倫柳”。這是18世紀分類學家林奈取的名字,因為他在《舊約全書》中讀到了巴比倫河邊栽種柳樹的橋段。但后來的科學發(fā)現證明,“巴比倫柳”這一物種原產地在中國,跟巴比倫毫無關系。而真正長在巴比倫河邊的柳樹,是柳屬的“屬長”白柳。
柳氏群星
垂柳飛絮季節(jié),湖面堆滿白色的柳絮。攝影/林語塵
鋸齒葉墊柳的“樹叢”。與周圍的高山杜鵑灌叢、蓼科草本植物和蕨類對比,就能感受到墊柳究竟有多矮—幾乎跟草皮、苔蘚一樣,完全貼在地上。這一片墊柳可能只是一棵樹,生長多年方才形成如此規(guī)模。攝影/東超
門捷列夫制定的元素周期表,并非一開始就盡善盡美,各族元素的“周期律”也不是他首創(chuàng)。但他的周期表是同時代最合理的,基本框架一直延續(xù)至今。圖為現代元素周期表。
“元素”的前世今生
初期的雄花序(左)比雌花序(右)胖一圈,看起來像個高粱穗子。
一棵柳樹看一年—我的北京觀柳記錄
博茨瓦納位于非洲南部,喬貝河流經該國東北角,地處博茨瓦納、津巴布韋、納米比亞和贊比亞四國的交匯處,最終匯入贊比西河。
非洲泛舟 觀鳥獸 博茨瓦納乘船 Safari
柳樹葉上常有蟲害、蟲癭,這一種仿佛長了粉刺一樣,令人有點發(fā)毛。
一棵柳樹看一年—我的北京觀柳記錄
活動結束后,每個樹友都收獲了一張獎狀,我(昵稱樂樂)獲得的是“最具探究精神獎”。
一棵柳樹看一年—我的北京觀柳記錄
獠牙外露的雄性原麝。麝的臉上比鹿“干凈”,沒有大開口的額腺和眶下腺。
麝 自帶異香為“異客”
戰(zhàn)國時期皮甲普及,側面為錐形的矛,透甲效果有限。而狹長且薄的鈹,透過皮甲的阻力更小,刺得更深,殺傷力更強。
鈹 所向披靡 劍矛合一
趙鈹的扁莖呈喇叭形,加固了易折斷部位;秦鈹加裝一字形“格”,用以約束木桿頂端,固定效果更好。
鈹 所向披靡 劍矛合一
注:此段文字采用朱生豪先生譯本。但奧菲莉亞編花環(huán)的四種植物,原文為:crow-flowers, nettles, daisies, and long purples,朱譯為:毛茛、蕁麻、雛菊、紫羅蘭,本文作者認為不夠準確,作了改動,下文有解釋。
奧菲莉亞的花束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吳越鈹的設計很適合護衛(wèi)任務,可近可遠,可斬可刺,能應對各種突發(fā)情況。
鈹 所向披靡 劍矛合一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專諸刺王僚
關于“鈹(pī)”這種兵器的記載,最早見于春秋時期,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場刺殺行動。公元前515年,吳國的公子光派遣刺客專諸,在宴席間刺殺吳王僚。專諸端上烤魚,魚腹內藏“魚腸”短劍(匕首)。彼時吳王的衛(wèi)士皆手持長鈹,夾立兩旁。獻魚剎那,專諸拔劍猛刺,王僚當場斃命。與此同時,專諸亦“鈹交于胸”而死。此事《左傳》《史記》均有記載,公子光后來成為春秋五霸中的吳王闔閭,專諸和魚腸劍由此名揚千古,而衛(wèi)士們殺死專刺客的“長鈹”,究竟是怎樣一種武器呢?
鈹 所向披靡 劍矛合一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長沙子彈庫出土的戰(zhàn)國楚鈹,鈹頭長34.7厘米。根據木柲痕跡推測,全長約162厘米。右、下為復原示意圖。
鈹 所向披靡 劍矛合一
日期:2024/2/2
時間:11:24:26
地點:海南 五指山
檢閱“心蝶”兒童團
不過成年雄麝有細長的上犬齒(圖為林麝頭骨),可以用來求偶打斗。近代歐洲學者對此十分驚奇,給它們起了個“吸血鬼鹿”的外號。
麝 自帶異香為“異客”
食品工藝課成果:最“甜”的作業(yè):糖水桃、梨罐頭。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學生正在用發(fā)酵實驗設備做實驗。
攝影/八大寺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長白山上的多腺柳(本圖)、圓葉柳(下圖),形如貼地匍匐的藤蔓。
柳氏群星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閉幕式節(jié)目《折柳送別》。
柳的“陰與陽”
盛夏的柳樹,仿佛也被烈日曬得大汗淋漓,仔細一看都是蚜蟲的杰作。
一棵柳樹看一年—我的北京觀柳記錄
“正臉兒”排成一條斜線的幼蟲,從頭部側面斜著拍才能勉強找到一點焦平面。
檢閱“心蝶”兒童團
紅門蘭根部有兩個假鱗莖,因此曾被稱為“狐貍睪丸”“狗睪丸”,
奧菲莉亞的花束
掌裂蘭則有酷似手掌的塊狀根,“死人手指”應該是說它。
奧菲莉亞的花束
紅門蘭(本圖)與千屈菜(下圖),你覺得米萊斯畫的是哪一個呢?
奧菲莉亞的花束
檉柳屬植物大多開粉紅色花,集中盛放時很漂亮,近年也被當成觀賞植物引種到園林中。
是柳?非柳?
3月中旬,一場突如其來的雪,讓剛吐出新綠的柳條瞬間變白。
一棵柳樹看一年—我的北京觀柳記錄
3月中下旬的北京,柳樹是最先長出新葉的落葉喬木之一。
一棵柳樹看一年—我的北京觀柳記錄
麝鼠和麝牛:叫“麝”卻無香
作為毛皮獸被人養(yǎng)殖的麝鼠,以及北極圈的大型牛科動物麝牛,也以“麝”命名。這是因為它們在發(fā)情期,雄性也會通過腺體分泌物散發(fā)濃烈氣味。但和麝香不同,它倆的分泌物不能當香料用。
麝 自帶異香為“異客”
兩只不同齡期的“心斑”幼蟲依偎在一起,大個兒的頭后面有個明顯的“富貴包”,這說明它馬上就要蛻皮了。
檢閱“心蝶”兒童團
石龍芮的基生葉腎狀圓形,通常3深裂,有時會被誤認作可食野菜。
石龍芮 芳名錯付苦何堪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在講述巫師和魔法故事的《哈利·波特》系列中,柳樹也客串了重要角色:脾氣火爆的“打人柳”鎮(zhèn)守著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一個秘道口。打人柳的原型,有可能是歐洲本土最常見的“爆竹柳”,它的木質脆硬易折,斷裂時會發(fā)出響亮的聲音。
柳的“陰與陽”
我將工人剪下的柳枝帶回家扦插,記錄它們的生長變化。在有限的幾個芽里,花芽比葉芽略多一些,但它們的萌發(fā)時間沒有明顯的先后。圖為一枚花芽的生長過程。
一棵柳樹看一年—我的北京觀柳記錄
明代官方藥學典籍《本草品匯精要》中,“麝”條目下的插圖,畫的可能是林麝。
麝 自帶異香為“異客”
仔細欣賞,發(fā)現大的那只頭殼顏色比較淡,那幾個小黑點單眼也變成透明的了。
檢閱“心蝶”兒童團
巨型恒星即將消亡時,會發(fā)生坍縮并猛烈爆炸,形成“超新星爆發(fā)”。這個過程,會生成銅、鋅、銀、金等比鐵更重的元素。
“元素”的前世今生
石龍芮的近親禺毛茛,生于山石間,植株具毛,可能它才是最初應該被稱作“石龍芮”的植物。
石龍芮 芳名錯付苦何堪
戰(zhàn)國時期的楚鈹
目前沒有完整版的吳越長鈹出土。但相鄰的楚國較好地吸收了吳越青銅兵器的特點,我們能從楚鈹中一窺吳越鈹的風貌。
鈹 所向披靡 劍矛合一
博物館中的麝香囊標本(過去稱為“毛殼麝香”),約有雞蛋大小。干燥后割開,里面就是麝香。
麝 自帶異香為“異客”
古代西方的煉金術,雖不可能點石成金,卻在反復實驗中不斷加深對化學物質的了解,成為現代化學的先祖。
“元素”的前世今生
學校部分實驗設備,右側儀器是雙螺桿擠壓機,可把豆制品做成“素肉”。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學生的創(chuàng)意作品,一種含有果蔬汁、乳酸菌、酒與茶的復合飲品。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英國制造的
“中國愛情故事”
18世紀末,英國人模仿中國進口的青花瓷器,生產了許多白底藍印花陶瓷。這類瓷器有固定的“中國風”圖案,由柳樹、樓閣、小船、橋上的三個人、空中的一對鳥組成。因為柳樹占據畫面中心位置,通常被稱為“藍柳圖”。
瓷器商家對圖案的解釋,流行版本大致是:在遙遠的古代中國,有一位高官的女兒孔夕(Koong-se),跟父親的管家小張(Chang)相愛了。二人身份懸殊,孔大人強烈反對,準備將女兒許配給門當戶對的貴族。在迎接新娘的船到來前,小張設法救出孔夕,一同私奔。橋上三個人影,就代表著小張、孔夕和追趕他們的孔大人。最終,這對戀人還是雙雙殉情,化為比翼高飛的鳥。這個似乎雜糅了梁祝、牛郎織女等很多中國傳說,但在中國又查無此事的愛情故事,在英國廣為流傳,還被改編成多種文藝形式。
柳的“陰與陽”
1898年,法國的居里夫婦發(fā)現了強放射性的鐳元素,此后人類對化學元素的認知逐漸深入到原子核層面。
“元素”的前世今生
柳樹的柔荑花序下方生長著變態(tài)葉,在花芽萌發(fā)時起保護作用,也能進行光合作用,為樹木生長出一份力。
一棵柳樹看一年—我的北京觀柳記錄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一場滿族家族祭祀中,人們在代表子孫娘娘的柳樹上掛上供花。
柳的“陰與陽”
重慶北碚東升村的苗木基地,栽植了400多畝黃金香柳。
是柳?非柳?
7月的北京,空氣濕度變大,柳樹樹干上還會長出氣生根。
一棵柳樹看一年—我的北京觀柳記錄
獐:最像麝的鹿
麝在古代又名“香獐”,因為獐是鹿科動物中,外表最接近麝的一種。獐的體型僅比麝稍大,雄性同樣頭上無角而有獠牙,但沒有麝香囊。
麝 自帶異香為“異客”
灌叢中覓食的喜馬拉雅麝。麝前腿短、后腿長,擅長跳躍,跑動時經常連跑帶跳。它們和鹿、羊一樣,每只腳用2個腳趾(主蹄)支撐身體,但側后的另2個腳趾(副蹄)很長。它們在山地叢林中跑跳、攀爬時,副蹄能輔助抓地和支撐,提升了逃跑能力。
麝 自帶異香為“異客”
研究石頭的礦物學,近代史上和化學互相促進:化學家們利用特定礦物來提取元素,礦物學家們也借助化學來給礦物分類。
“元素”的前世今生
晚清時期記載媽祖事跡的《天后圣母圣跡圖志》中,描繪求雨儀式的繪圖。圖中二人手持頂端系有柳枝的旗幟,在柳樹前揮舞。
柳的“陰與陽”
西伯利亞冬天雪地里的原麝。它在麝類中分布最靠北,棲息在中國東北和華北、蒙古國、俄羅斯遠東和朝鮮等地。分布靠南的麝類,大多也比較抗寒,能適應山區(qū)的冬季低溫。
麝 自帶異香為“異客”
今天我們知道,被古人看作一種“元素”的水,其實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一個水分子包含兩個氫原子(H)和一個氧原子(O)。
“元素”的前世今生
芬蘭的孩子在復活節(jié)活動中舉著彩帶裝飾的銀芽柳枝。
柳的“陰與陽”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如今在灞橋舊址周邊,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等綠地,依舊廣植楊柳,致敬古時風貌。
柳的“陰與陽”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食品專業(yè)”的同學并不學廚藝,但會學常見的食品加工工藝并進行實踐。左圖為學生制作冰淇淋,下圖為烘焙工藝實踐。圖片提供/陳思蕊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研究美食的高科技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麝香一般呈深色的小顆粒狀或糊狀,有濃烈的刺激性氣味,稀釋后才能做香料。
麝 自帶異香為“異客”
在西藏、云南山區(qū)生長的叢毛矮柳,是一尺來高的小灌叢。
柳氏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