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明明是畫,卻稱“寫”意,書寫的是中國哲學的精神。寥寥數(shù)筆,不描摹,不雕琢,不似而似,卻含儒、參禪、藏道,心之所達即“寫意”。
作者: 嚴欒 出自:2022年第08期
如何用有限的畫卷,描繪無限的空間?中國畫大舉“留白”,用筆墨的減法,贏得天地妙境。而這種以無勝有的藝術,更走出畫外,成為中國人與世界的相處之道。
作者: 周舒 出自:2022年第08期
它誕生于安史之亂中的江南,大異于主流畫論者們所欣賞的那種端莊中正的畫風。然而,作為一抹異色,它卻最終改變了中國藝術對美的界定。
作者: 陳藝婕 出自:2022年第08期
中國畫,獨立于世界畫林——獨家畫技、獨特視角、獨具氣韻。展卷、揮筆、舞墨,寫人物、造山水、描花鳥,皆充滿妙不可言的中國氣息??粗袊?,須讀畫中“意”:畫技里藏“道……
出自:2022年第08期
亡,本義為鋒芒,但它的本義很早就廢棄不用,而被假借為逃亡的“亡”,讀音wáng。又假借為“無”,是一個否定詞,表沒有、不,讀作wú。例如,甲骨文卜辭中有“貞:王亡不正?……
四面河光繞,中流塔影懸。與太湖同名的運河小鎮(zhèn)震澤,乃吳頭越尾,古典水鄉(xiāng),河畔寶塔,故事連連。
作者: 周舒 出自:2022年第07期
塔,本是崇佛敬佛的神圣場所,運河之塔,卻身兼多職,鎮(zhèn)潮水、興文運、當導航、為地標……多重身份的背后,是與運河緊密相連的命運軌跡。
作者: 吳風 出自:2022年第07期
蘇州若是天堂,山塘就是天堂的代表。運河“塑造”下的山塘,是一個自由開放的“非傳統(tǒng)”街區(qū)。
作者: 駱文 出自:2022年第07期
單單一個名稱,便足以引人遐想,無數(shù)詩詞涌上心頭。瓜洲渡,是古渡,也是詩渡。
作者: 吳冰 出自:2022年第07期
去揚州,必看瘦西湖。瘦西湖的前身,卻是運河河道。唐宋古揚州城的保障之河,終在明清時繪出匯集南北形勝的水上園林畫卷。
作者: 李旭東 出自:202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