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樂器有“八音”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18年第12期
西周時期,中國形成了獨有的以制作材料為依據的樂器分類方法,即“八音”分類法。據《周禮·春官》記載,“八音”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材質不同,樂器的聲音效果也大不相同?!鞍艘簟睒菲鞯闹谱鞑牧习ㄖ参铩游?、金屬和石材,反映出當時人們對自然的認識,和手工業(yè)、制造業(yè)的發(fā)展水平。從出現以來,“八音”分類法一直占據著我國傳統(tǒng)樂器分類的主流。圖為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演出時的場景,所使用的樂器包括了“八音”中的七種:編鐘為金類;編磬為石類;塤為土類;鼓為革類;瑟為絲類;笙為匏類;簫為竹類,只缺少木類樂器。


清?木彩畫中和韶樂小柷
攝影/拿破破
攝影/拿破破
金
由青銅制造而成,屬于打擊樂器。青銅樂器在鑄造方面比一般青銅器要求更高,往往經過精心打磨,以達成洪亮悠遠的聲音效果。金類樂器中最主要的是鐘,廣泛應用于宴會和祭祀活動中,具有較高歷史意義和藝術
價值。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