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陽三關 控扼南北咽喉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24年第10期 作者: 白羽
標簽: 歷史拾遺 文化遺產(chǎn)
奪取三關,吳勝楚
周敬王十三年(前507年),與吳國結盟的蔡國,滅掉了楚國的附庸國沈國,楚昭王為此揮師伐蔡。

關塞變通途
武勝關鐵路公路齊備
“義陽三關”最中間的武勝關,古稱直轅,南朝齊稱武陽關,唐稱禮山關,后復稱武陽關,清代始名武勝關。如今關城舊跡不存,但交通位置仍極其重要。關下是鐵路(見圖),關上有公路,可謂連接南北的通衢。
攝影/高朋滿座
武勝關鐵路公路齊備
“義陽三關”最中間的武勝關,古稱直轅,南朝齊稱武陽關,唐稱禮山關,后復稱武陽關,清代始名武勝關。如今關城舊跡不存,但交通位置仍極其重要。關下是鐵路(見圖),關上有公路,可謂連接南北的通衢。
攝影/高朋滿座
昭王之父楚平王在位時,殺大夫伍奢及其長子伍尚。伍奢次子伍子胥流亡吳國,助公子光登上王位,是為吳王闔閭。伍子胥向闔閭推薦了軍事理論家孫武,并建言伐楚,一則是為父兄報仇,二則欲與楚國爭霸。闔閭遂對楚邊境地區(qū)發(fā)動了長達六年的襲擾戰(zhàn)。這六年間,楚國大軍但凡迎擊,吳軍就立刻撤退,楚軍一離開,吳軍便又來襲擾。楚國疲于應對,渴望用一場戰(zhàn)斗徹底解決掉吳軍。收到楚師伐蔡的消息,吳國也覺察到,勝楚的機會來了。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