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金棺聚合江
標簽: 考古地理 歷史地理 文化地理 陵墓 合江縣 滎經縣 蘆山縣

在四川,南方絲綢之路所經過的地域大多有東漢畫像棺出土,非常精美。這具畫像棺的造像分為三部分,正中為“婦人啟門”,左為兩人對吻秘戲圖,右為西王母。攝影/劉乾坤
2010年11月的一個傍晚,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的長江邊上,幾個工人正在將一具畫像棺抬上一艘鐵駁船,運往合江縣漢代畫像石棺博物館。兩千年前,或許正是這樣的一個傍晚,一支出殯隊伍護送著墓主的“金棺”從都城走向了郊野;兩千年后的傍晚,“金棺”重返都城,一群群穿著時髦的現代人駐足圍觀,一棟棟高樓取代了昔日成片的宅第。腳下,是一片熟悉卻又陌生的土地。類似這樣的運輸場景對于合江人來說并不陌生。合江縣已出土了30多具“金棺”,還不包括已發(fā)現的未發(fā)掘漢墓中的“金棺”。這些“金棺”有的在較偏遠的山區(qū),有的在縣城附近,有的就在干道公路旁。我們在合江采訪期間,正好遇上當地文物部門在發(fā)掘漢棺,見證了這些寶貝從地下走進人們視野的全過程。2010年9月,合江縣漢代畫像石棺博物館與成都市博物院聯合啟動“合江漢代畫像棺征集”活動,我們的作者與攝影師參加了征集活動,見證了這些寶貝出土的全過程。
“金棺”是漢代厚葬文化登峰造極的產物
2010年初秋的清晨,合江縣合渝公路旁一個叫密溪溝的山頭前,一個滿頭銀發(fā)的石匠點起香燭、紙錢,拿著鋼釬在巖壁上敲打了三下,又在每個工人手心畫上一道符咒——據說這個古老的儀式能讓他們免除鬼神的詛咒。而后,幾個光著膀子的工人用鋼釬撬開一塊塊長條石,露出一個一人高、直徑約1米的洞口。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