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海珍上了流水線
昂貴的食物不僅僅是蛋白質、維生素、脂肪和熱量,也是身份的象征,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傳統(tǒng)的以農耕文明為主的國家,海珍品,諸如鮑魚、海參就成為了中國人餐桌上最昂貴的食材。隨著海洋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達,這些昂貴的食材也走上了普通中國人的餐桌。

隨著野生海參的日益稀少,在養(yǎng)殖池里人工養(yǎng)殖的海參成為了海參市場的主角,像這樣穿著潛水服下海捕撈海參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了。
鮑魚南徙
鮑魚的歷史,正應驗了“物以稀為貴”?,F在的人,很難想象物質匱乏年代人們對于食品的感情??谖队刑厣痔貏e稀少的食品,往往成為人們追逐的對象,甚至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征。皺紋盤鮑在漢代就列為貢品,當時的名字為“鰒魚”,蘇軾還寫過《鰒魚行》一詩,在贊譽這種海珍的同時,又表現出一定的猶豫,因為鰒魚曾被王莽、曹操兩位“篡漢”者所喜愛。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