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長安城
一個王朝思想的痕跡

復原的漢長安城
這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好也是最早的一個都城城址。兩千多年過去,漢長安城的城墻依然挺立在西安城北,而地面建筑幾乎不存。我們只能憑借歷史文獻《關中盛跡圖志》和考古挖掘來復原想象中的長安城。都城是國家的縮影,從漢長安城的規(guī)劃布局,可以看到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帝國的思想。而由漢長安城形成的都城形制,對中國的影響也一直持續(xù)到明清。制圖/CNG影視中心
這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好也是最早的一個都城城址。兩千多年過去,漢長安城的城墻依然挺立在西安城北,而地面建筑幾乎不存。我們只能憑借歷史文獻《關中盛跡圖志》和考古挖掘來復原想象中的長安城。都城是國家的縮影,從漢長安城的規(guī)劃布局,可以看到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帝國的思想。而由漢長安城形成的都城形制,對中國的影響也一直持續(xù)到明清。制圖/CNG影視中心
從攻為守謀發(fā)展 定都長安
公元前201年,當劉邦在洛陽南宮擺酒設宴慶賀自己打下天下時,一位叫婁敬的邊防兵卻請求晉見,細說長安之利,力勸劉邦將都城遷往關中,以占據秦的險固之地。婁敬的主張得到了張良的支持。他們認為,關中地區(qū)“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關中又是“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這里進可攻,退可守。劉邦一聽,當天就起駕入關,由此開始了西漢王朝定都長安的歷史。
作為一個新的王朝,在取得輝煌軍事成功之后,將定都作為新的統(tǒng)治的開始,從“攻”變?yōu)椤笆亍?,都城所在地防御功能的自然地理條件自然十分重要。將長安作為西漢王朝的都城,正是考慮到關中地區(qū)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優(yōu)越的自然地理形勢。而且從發(fā)展的角度考慮問題,西漢王朝繼秦而立,從秦代開創(chuàng)的疆土看,東、南已經面臨大海,北去是茫茫草原,西部則廣闊無垠,定都關中將為開發(fā)西部奠定基礎。而后來的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西漢一代的對外開發(fā)在西域和西南投入的力量最大。因此將政治、文化和軍事中心設置在長安是一項正確的選擇。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