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魚者說
南海觀賞魚的美麗與尷尬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3年第01期 作者: 張辰亮 吳歐 張辰亮




冬天的午后,北京富國海底世界游人絡繹。在這條全亞洲最長的亞力克膠水下隧道里,人們抬頭仰望,觀賞海魚游弋:沙虎鯊倏忽往來,體貌猙獰;豹紋鯊如潛水美女,妖嬈而過;鰩魚搖曳著長長的尾巴;成群的蘇眉閃著鐵藍色的光;綠海龜和玳瑁穩(wěn)重地散步,如紳士老者。除了這些吸引眼球的大家伙,還有那些色彩斑斕的小型海水魚,它們在主水池之外的展缸中被分類掛牌介紹:神仙、倒吊、蝴蝶魚、小丑魚、獅子魚……
作為一個不專業(yè)的觀賞魚愛好者,在養(yǎng)死了數缸魚之后,我終于死心塌地地放棄了海水魚,轉而養(yǎng)了一缸好養(yǎng)又喜慶的淡水“血鸚鵡”。對于海水魚的癡迷,我逐漸轉移到北京若干家海洋館中。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