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世界遺產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4年第06期

中國的世界遺產

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曾受到廣泛的贊譽,以“震旦國中第一山”而聞名。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巖石上的奇松和浮現(xiàn)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對于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風景勝地的游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孔廟是公元前478年為紀念孔夫子而興建的,千百年來屢毀屢建,到今天已經發(fā)展成超過100座殿堂的建筑群??琢掷锊粌H有孔夫子的墳墓,他的后裔中有超過10萬人也葬在這里。

在江西廬山,佛教和道教廟觀、代表理學觀念的白鹿洞書院,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文化景觀。

武夷山脈是中國東南部最負盛名的生物保護區(qū),也是許多古代孑遺植物的避難所,其中許多生物為中國所特有。

結構復雜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都城咸陽的格局設計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體的陶俑形態(tài)各異,連同他們的戰(zhàn)馬、戰(zhàn)車和武器,成為現(xiàn)實主義的完美杰作,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

昆曲是中國最古老和最有影響力的戲曲劇種之一,流傳于中國很多地區(qū)。2001年5月昆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03年,古琴被評為非物質遺產。攝影/常鳴

北京頤和園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戰(zhàn)火中嚴重損毀,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進行了修繕。其亭臺、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堪稱中國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杰作。

沒有哪個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園林更能體現(xiàn)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園林被公認是實現(xiàn)這一設計思想的典范。這些建于16至18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