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種萬千、生靈繽紛的背后“潮汐森林”中的“故事與危情”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25年第04期 作者: 汪競帆 栗山

潮汐樹(潮溝)不僅是一種景觀,更有重要的生態(tài)和經(jīng)濟價值。潮溝承擔著潮灘濕地水文連通、物質運輸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多種功能,是海陸間的“血脈和神經(jīng)”,不折不扣的“生命之樹”。圖為福建霞浦海岸一棵巨大的“潮汐樹”,“枝杈”連通海陸,擁有良好的水流交換條件。大海沿潮溝送來豐富的天然餌料,漁民在潮溝內部或附近灘涂養(yǎng)殖海產(chǎn)。圖中安置在“樹干”上的大小矩形為牡蠣架,枝干邊的斷續(xù)線條為海帶養(yǎng)殖架,一些密集的小圓點則是另一種貝類養(yǎng)殖設施。攝影/鄭戈
在河口地帶和泥沙質的潮間帶上,人們常會看到一種地貌景觀:由潮汐沖刷而成的潮溝,它們是潮汐進入和退出潮間帶的水流通道。
航拍是觀察潮溝的最佳角度,它們像河流、羽毛,更像是一棵棵樹。潮溝的主干在向海一側,向陸一側呈現(xiàn)樹枝狀分叉。在2020年《中國國家地理》的遼寧專輯中,主編單之薔在卷首語中提到了遼河口的潮溝,并第一次把這種景觀命名為“潮汐樹”。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