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國寶唐三彩”

在人們能夠接觸到的仿古唐三彩女俑中,無論是抱犬的貴婦俑,還是手持樂器的歌舞俑,總是充盈著久遠而華貴的氣息,她們目光恬淡,氣質溫婉,隔了千年的時空依然傳遞出盛唐婦女優(yōu)雅從容的特質,恍惚間,讓人夢回唐朝,自然融合在彼時那種寧靜和諧的生活場景當中。
車子穿過洛陽市郊的朝陽鎮(zhèn),拐進南石山村,路邊的仿古唐三彩廣告開始映入眼簾。跟六七年前不同,原來街兩旁擺滿戰(zhàn)馬女俑的景象不見了。來自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fā)部門的消息說,這些年當地政府加大了對仿古唐三彩生產的保護力度,以使它們重新回到尊貴的收藏行列,那些粗制濫造的灌漿仿制工藝品,徹底銷聲匿跡。這樣一來,這個坐落在邙山腹地安靜村落的古老陶器生產基地,也沒有了外界紛繁雜亂的侵擾。
南石山村隸屬孟津,距離洛陽市區(qū)七八公里,從風水學上說,這個村莊所在的邙山,是處水深土厚、環(huán)境幽美的寶地,被歷代帝王和達官貴人看重,并且成為他們身后長眠之鄉(xiāng)的首選。清朝末年,當地的人們在邙山腹地耕作犁地時,經常會翻出零碎的陶器,以為這些只是普通的陶器隨葬品。沒有人意識到,這些就是后來名揚天下的唐三彩。公元1899年,清政府在勘探隴海鐵路路基時,發(fā)現了大批姿態(tài)各異、色彩斑斕的釉陶隨葬器,當時國內著名的古器物學家羅振玉、王國維二位教授對其進行了考證,認定它們是唐代的隨葬品。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