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即一位蘭州攝影師于2007年前來拜訪時為陳淮和這兩位放羊老人拍下的合影(攝影/王玫)。
款冬 Tussilago farfara
繪圖/張瑜
何處有花 臨雪綻放?
張超音的青藏攝影難得之處,不僅僅在于他拍攝的內容廣而全面,更在于他并非“打卡”式的拍攝,而是多次、長時間跨度的“回訪”式拍攝、記錄變化。1996年,他來拍攝過長江源頭姜根迪如冰川,2008年10月份,他隨三江源科考隊再次回到這里,還給姜根迪如冰川下唯一的一戶牧民帶來了上次拍攝的合影。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3號坑再次出土震驚世人的文物,不少文物與中原文物近似或相同
根據3月20日的初步統(tǒng)計,3號坑出土有銅器109件,象牙127件,這些文物相互交錯、疊壓,部分有被燒燎的痕跡??觾任奈锏姆植加行┑胤诫s亂無章,有的似乎又遵循了某些規(guī)律。三星堆遺址發(fā)現(xiàn)的青銅容器多為尊與罍兩種,另外有少量盤、瓿等器物。學界多認為這些青銅容器是商代晚期長江中游地區(qū)的產品,至于這些長江中游的產品是流通到蜀地的,還是在本地模仿鑄造的,至今還沒有定論。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讀的青銅時代密碼
白尾地鴉的個體分布與塔里木盆地周邊公路關系示意圖
數(shù)據來源/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馬鳴?徐峰
自2011年起,來自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的團隊持續(xù)對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qū)的白尾地鴉種群進行了監(jiān)測。他們發(fā)現(xiàn),盡管一些人類工程,例如公路和石油平臺的修建使得地鴉遷往沙漠深處躲避,但隨著工程完工,越來越多的地鴉逐漸適應了人類環(huán)境,開始向公路聚集尋找食物和水源。在沿著沙漠中各條公路設置了數(shù)段幾公里的樣線后,他們發(fā)現(xiàn)距離公路越近的范圍內,地鴉的數(shù)量越多,同時由于逐漸習慣了人類,距離公路較近的地鴉,其驚飛距離(人類及捕食者接近動物導致其逃避時,二者相距的最短距離)也在變短。這或許意味著人類的工程會在無意間為野生動物帶來間接的收益,但其對動物行為的改變等長期影響究竟是好是壞,仍然有待研究。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敝械摹白叩伉B”
巴基斯坦
2014年,張超音途經喀喇昆侖公路(中巴公路)上克什米爾地區(qū)的罕薩河谷,與當?shù)厣矫窳粝铝诉@張有趣的合影。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三星堆的考古工作艙,集中了目前最先進的技術,是國內首次應用工作艙進行考古發(fā)掘。艙內恒溫恒濕,裝配有電動升降工作臺、起重機、三維掃描儀、自動化坐標采集系統(tǒng)等設施,能最大程度保證文物的安全。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讀的青銅時代密碼
5月的沙漠氣候反復無常,頻繁襲來的沙塵暴讓人寸步難行,更讓拍攝地鴉成為奢望。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敝械摹白叩伉B”
白番紅花:新疆伊犁河谷頗具人氣的“雪中花”
位于新疆伊犁河谷的那拉提草原赫赫有名,但這里的春季,游客寥寥,很是冷清。在海拔1500米至2500米的山地,天山地區(qū)極具標識性的雪嶺云杉構成整齊的針葉林,林帶與草場交錯分布,形成林草相依的美景。一場降雪覆蓋了草場,之前已然萌發(fā)的白番紅花憑借自身散發(fā)的微弱熱量率先融化冰雪,將略帶淡青紫色的花蕾伸展出來,在潔白的雪地上鏗鏘待放。白番紅花 Crocus alatavicus 攝影/楊曉千
3號坑考古現(xiàn)場,集多項功能和設備為一體的桁架系統(tǒng)
3號坑的考古工作艙中安裝了多功能桁架系統(tǒng),集成了工作平臺、起重機、相機云臺、高光譜掃描儀等設備。發(fā)掘人員能在工作平臺上進行作業(yè),避免踩踏坑內文物。起重機則在提取青銅大口尊、圓口方尊等沉重的文物時發(fā)揮了大作用。俯視照片的拍攝、坑內高光譜掃描等任務也都離不開桁架系統(tǒng)。此圖記錄了圓口方尊被起吊離坑的過程。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讀的青銅時代密碼
圖拍攝于今年5月末,張超音在北京的工作室整理膠片(攝影/栗衛(wèi)明)。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栗衛(wèi)明
2000年
圖為向日葵地旁蜿蜒的長城,遠處山巒蒼茫。從蘭州搬到山丹前,陳淮已經是一名熱愛探索西北的攝影師了。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圖是在同一個層的東南方向,一件雙手合十的青銅小人像也露了出來,刷新了我們對合十手勢的認知。晚商時代,佛教尚未產生,更不可能傳到中國,這一手勢,代表的是什么呢?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讀的青銅時代密碼
2005年,西藏八宿縣然烏鎮(zhèn)來古村,張超音與本文作者一起外出考察尋找靈感時再次來到這里,這個來古冰川下、然烏湖前、世外桃源般的小村莊。攝影/張超音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2005年,陳淮拍攝了一張長城邊的羊圈與窯洞的照片,放羊的農民在羊圈旁修建了簡單的窯洞作為臨時住所。這張照片引起了許多“影友”的關注,不少外地攝影師慕名而來,請陳淮帶他們來這里拍照。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成年白尾地鴉的體長不過30厘米,但在險象環(huán)生的公路上,它們能邁著幾乎相當體長一半的大步快速穿行在車流之中,一邊靈活躲避車輪的碾壓,一邊尋覓食物。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敝械摹白叩伉B”
3號坑
圓口方尊驚艷出場,身世之謎引發(fā)諸多猜測
這種形制的圓口方尊目前共發(fā)現(xiàn)兩件,除了3號坑發(fā)現(xiàn)的這一件外,另一件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傳世文物。此次三星堆3號坑還出土了兩件完整的方口方尊,這是商代青銅方尊首次在中國西南地區(qū)出土。尊是中原重要的禮器,怎么會現(xiàn)身古蜀地區(qū)?是貿易交換而來?還是在本地仿鑄的?這些謎題還需要時間來解答。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讀的青銅時代密碼
2016年,張超音去拍攝喀喇昆侖山時與大象鼻冰川合影,這條冰川現(xiàn)在已經消融。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根據琥珀和植物化石,科學家們繪制出了1500萬年前漳浦生物群生態(tài)復原圖 對漳浦琥珀及植物化石的研究,覆蓋了古生物多樣性、古生態(tài)與古氣候學等眾多學科,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讓我們對中新世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有了更充分的了解。研究表明,當時的福建漳浦,氣候與現(xiàn)在的泰國曼谷類似,一派熱帶雨林風光。雨林中高大的龍腦香樹郁郁蔥蔥,林下還生長著草本植物、蕨類和苔蘚等植物,種類繁多的昆蟲,多足綱的馬陸、蜈蚣,蛛形綱的螨、蜱、蜘蛛、盲蛛和擬蝎等,與背著殼的腹足動物(蝸牛)混雜在一起,在枝葉間穿梭活動,天空中還有鳥類在飛翔。繪圖/楊定華
漳浦琥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河西走廊的兩張餐桌
本圖及下圖兩張照片都拍攝于1998年,分別是甘肅兩戶人家的餐桌。上圖攝于武威市涼州區(qū)磨嘴子,這里地處祁連山間,有漢墓群,圖中村民便是當?shù)刎撠煼婪侗I墓的文物保護員和他的妻子。正值中秋節(jié),二人餐桌上擺著花饃“月餅”,是用薄餅層疊發(fā)面蒸制而成的。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在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之后,他的耐心終于有了回報——隨著一場沙塵暴消散,兩只白尾地鴉跳上干枯的胡楊枝干,仔細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鳥類的鼻孔處有防護沙塵的覆羽,以保護它們免受大漠中風沙的侵襲。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敝械摹白叩伉B”
到達康考迪亞,與喀喇昆侖群峰會面
從克什米爾方向向東沿著巴爾托洛冰川可以到達喀喇昆侖的核心區(qū)域,這里被稱為康考迪亞(Concordia),發(fā)源于喬戈里峰的戈德溫奧斯丁冰川與發(fā)源于加舒爾布魯木群峰的巴爾托洛冰川在這里相匯。從這里向左前方出發(fā),大概3小時就能到達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山麓。攝影/張超音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明長城與民居的建筑方法有共通之處
山丹的明長城都是用“夯土版筑”的方法修建的。筑城者先開挖基槽,把槽底夯實后,鋪一層土、夯實;再鋪土,再夯實……逐層鋪筑,直到所需高度。從現(xiàn)在保留下來的長城城墻來看,夯層厚度一般在十到二十厘米之間。在包括河西走廊在內的北方農村,至今還有用夯土版筑的方法建造土墻的,圖即山丹農村的居民正在用石杵夯打土墻。(2010年拍攝)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盡管有沙黃色的羽毛提供保護色,這些鳥類依然時刻對沙漠中翱翔的猛禽和游蕩的食肉動物保持著警惕。它們善于利用沙漠中的灌叢植物,諸如枯死的檉柳等隱蔽行蹤(如圖),活動時也常常從一個灌叢跑向另一個灌叢。研究人員還曾發(fā)現(xiàn)它們把巢穴筑在胡楊樹的枝干之間。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敝械摹白叩伉B”
橫斷山綠絨蒿不像水母雪兔子那樣全身覆毛,它們葉片上的毛細而堅挺,花苞上的毛柔軟緊密。如果說水母雪兔子全身穿著毛衣毛褲,那么橫斷山綠絨蒿則仿佛身披皮草,頭戴毛帽的名媛。圖中的橫斷山綠絨蒿同樣綻放在滇西北海拔4000米之上的山地,它們的花朵大而醒目,卻沒有絨毛保護,它們可能會被冰雪凍傷,變得不再嬌艷。嬌黃的花瓣這時更像是為花蕊遮風擋雨的保護傘,不惜一切代價,保障授粉與繁殖成功完成。橫斷山綠絨蒿 Meconopsis pseudointegrifolia?攝影/范毅
不丹旺杜波德朗宗諾布丁村的小賣部門口,左右兩側都繪制著彩色的男性生殖器官。攝影/張超音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因為琥珀中包裹的生物,最常見的就是昆蟲、蜘蛛等節(jié)肢動物,所以在科研上一般就用節(jié)肢動物的科數(shù)來衡量這個琥珀生物群的多樣性。目前全世界化石多樣性最高的琥珀生物群排名前四的依次為:緬甸琥珀、波羅的海琥珀、漳浦琥珀與多米尼加琥珀。與另外三個琥珀生物群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他三地的琥珀都是歷經商業(yè)開采,人工挑選過的,而漳浦琥珀是出于科研目的進行的無差別采集,保留了初始的古生態(tài)和埋藏學信息,為其他琥珀生物群的古生態(tài)恢復和埋藏學偏差矯正提供了珍貴的對比數(shù)據。
漳浦琥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1997年,他只身騎摩托車深入內蒙古阿拉善,右下方這張照片是他與臨時借宿的牧民家主人的合影,素不相識的主人將陳淮安頓在自己兒子的空床上。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電動升降工作平臺,在中國考古現(xiàn)場是首次應用
電動升降工作臺能讓考古工作人員在不踩到坑底的同時又能近距離接近文物。不過長時間趴在臺面上工作,還是相當辛苦的。右圖中,工作人員在為一件70厘米高的青銅大口尊做提取前的準備,這項工作花費了一周時間。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讀的青銅時代密碼
遇險
藏區(qū)的考察經歷充滿驚奇,更是伴隨著各種風險。藏區(qū)跑得多、跑得范圍廣,經驗再足的老手也免不了遇上陷車的困境,特別是行駛在凍土區(qū),一定要保持謹慎。上圖記錄了2019年,張超音第四次去可可西里考察時在冰河遇險的危急情景。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圖則是一種殼斗科的花,搖曳的姿態(tài)頗有些梵高筆下向日葵的風姿。
漳浦琥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硤口村:古城堡形成的商人聚落
這是陳淮長期關注的一處古村落:山丹老軍鄉(xiāng)硤口村,位于長城附近的一處峽谷,地處歷史上游牧民族從龍首山北邊南下的天然通道上,為防御沖突,漢族統(tǒng)治者在此修城筑堡,后又逐漸有商人在此定居。陳淮記述:“舊日的絲綢之路大道就從城堡西城墻的拱形門洞下穿過,門洞還保留著磚券(1996年)。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沙漠中,幼鳥的離巢時間決定了它們的成活率,白尾地鴉的幼鳥通常在孵化后18到20天左右離巢活動。與許多其他鳥類不同,地鴉的幼鳥首先學習的不是飛翔,而是奔跑。在翅膀尚未完全發(fā)育完全,喙也尚未變?yōu)槌审w的黑色時,它們的幼鳥便長出了一雙健壯的“大長腿”。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敝械摹白叩伉B”
白番紅花并不是從冰雪中鉆出。春季融化的雪水,把山坡變成濕草地,充足的水分促使早春花卉萌芽綻放,這時間如遇降雪,就有可能出現(xiàn)雪中花的美景。待到一個月之后,白番紅花結實后凋零消失,此后漫長的夏秋季節(jié),縱有百紫千紅,再難見到白番紅花的身影。但白番紅花并未死亡,它們扁圓形的球莖在地下蟄伏,等待來年春季再次綻放。
攝影/楊曉千
范鑄法鑄造了三星堆形象高度相似的青銅面具
3號坑出土的青銅面具、人頭像與1986年1、2號坑出土的同類器物形態(tài)高度一致。不過,它們是范鑄法鑄造的產物,形態(tài)有細微差別,沒有兩件器物完全相同的情況。這些青銅面具和人頭像年代上處在三星堆文化的末期,接近十二橋文化的年代上限。有的學者推測這些面具和人頭像是三星堆文明中的始祖像、神仙像,用木柱支撐,列于宗廟或神壇。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讀的青銅時代密碼
在漳浦琥珀里發(fā)現(xiàn)的昆蟲,大多數(shù)都能找到現(xiàn)生的親戚 漳浦琥珀形成年代離現(xiàn)在非常近,約為距今1470萬年前,其中包裹的生物已經非?,F(xiàn)代化了。而且由于形成琥珀的環(huán)境為熱帶雨林,熱帶雨林既是生物多樣性的發(fā)動機,也是物種的博物館——因為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穩(wěn)定,許多物種變化不大。所以,在漳浦琥珀里發(fā)現(xiàn)的昆蟲,大多數(shù)都能找到現(xiàn)生的親戚。以在漳浦琥珀中發(fā)現(xiàn)的9個亞科41屬至少65個形態(tài)種的螞蟻(蟻科)為例,它們無一例外都是現(xiàn)生屬。圖中這只栩栩如生的螞蟻,被鑒定為切葉蟻亞科鋪道蟻屬。
漳浦琥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夕陽的余暉中,一只形單影只的白尾地鴉邁著輕快的“小碎步”在公路兩旁往返穿行,隨著路上喧鬧的車流逐漸散去,它的步伐也悠閑了許多。雖然是我國特有鳥類,但由于缺少“明星物種”的光環(huán),人們對長相“土里土氣”的白尾地鴉關注非常有限。漫長的歲月里,它們頂著風沙奔走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即使在沙漠被人類所改變之后,它們依然頑強地適應著新的環(huán)境,是沙漠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一種堅韌、獨特而不可或缺的生物。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由于自然棲息地不斷萎縮,它們的種群已經處在不斷下降的趨勢。2021年,我國增補后的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終于將白尾地鴉和其近緣種黑尾地鴉納入二級保護動物名單,這或許意味著它們的未來仍是樂觀而充滿希望的。愿大漠沙海中,它們?yōu)樯娑疾ǖ纳碛坝啦幌拧?/p>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敝械摹白叩伉B”
橫斷山區(qū)是多種高山花卉的分布與演化中心,全世界很多植物愛好者與研究者對這里非常向往。然而在林線之上的高山地帶觀察與研究植物,勢必會面臨寒風雨雪等極端天氣,即便在夏日,也常能遇到6月飛雪的場景。圖中人物是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牛洋研究員,他在記錄幾種植物的開花與授粉狀況。他的衣褲和鞋被雪水浸透,憑借體溫把衣物焐干,幾乎成為他野外工作的日常。攝影/范毅
札布讓——衛(wèi)藏服飾
札布讓村位于西藏阿里地區(qū)札達縣縣城西側,當?shù)夭孛裆泶﹤鹘y(tǒng)的衛(wèi)藏服飾。衛(wèi)藏服飾最鮮明的特征,就在那條色彩鮮艷、細橫條紋的“邦典”?!鞍畹洹睂儆谵r區(qū)已婚婦女的典型衣飾,用羊毛紡線、染色、織成條狀,然后再選用強烈的對比色布條縫合而成,像圍裙一樣系在腰間。攝影/張超音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但正是糟糕的寶石學特性,讓它反倒因禍得福,當?shù)厝酥肋@里出產琥珀,但毫不重視,在開挖白黏土礦時,還會把富含琥珀的砂礫層當做渣土丟棄一邊。這就讓后來進行科學研究時,可以在礦坑的剖面上(攝影/曹睿)或是渣土堆里,進行無差別的、未經人為篩選的采集,為古生態(tài)學資料的忠實復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步伐敏捷,許多地鴉還是會命喪車輪之下。情急之下,地鴉會利用飛行躲避危險,但它們并不是一種擅飛的鳥類,飛行較為吃力,在空中上下起伏,飛行高度也較低(攝影/劉璐),起飛前有時還需要快速的助跑(下圖),飛不出多遠便會落下。盡管能夠適應人類環(huán)境,但對它們而言,生存依然頗為艱辛。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敝械摹白叩伉B”
2019年,張超音帶著他的沙慕尼8×10大畫幅相機再次來到西藏阿里地區(qū)札達縣達巴鄉(xiāng),拍攝札達土林的核心區(qū)域——達巴土林。從上世紀80年代參加工作至今,30多年來,他去了60多次青藏地區(qū),走過了西藏的每條公路,從喜馬拉雅到可可西里,從喀喇昆侖到橫斷山,他把30多年所見的青藏都記錄在了膠片里。膠片和青藏,他的靈魂拍檔。這次來拍攝達巴土林,他帶來了國產的大畫幅相機——沙慕尼8×10相機?!拔疫@可是0號機。”他這樣介紹這臺機器,絲毫不掩喜愛。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漳浦琥珀堪稱世界上物種最豐富的新生代熱帶雨林化石庫,包含有昆蟲綱、多足綱、蛛形綱等豐富多樣的節(jié)肢動物 漳浦琥珀中已發(fā)現(xiàn)節(jié)肢動物至少22個目,超過250個科,其中昆蟲最為豐富,此外還有多足綱與蛛形綱的生物。圖為一只嚙蟲,就是人們常說的書虱或樹虱,在昆蟲綱的進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嚙蟲的翅脈有無橫脈、縱脈,橫脈、縱脈是怎樣排布的,是鑒別屬種的重要標志。包裹在此塊琥珀中的嚙蟲,翅脈清晰可辨,極具研究價值。
漳浦琥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出于防風固沙的目的,在沙漠公路的兩側通常栽有成排的綠化植被帶,并配有滴灌設施。這樣的環(huán)境無疑對包括白尾地鴉在內的各種沙漠動物有著極強的吸引力。然而盡管公路周邊為地鴉提供了豐富的食物,由于這里環(huán)境過于危險,它們依然要在遠離公路的灌叢中筑巢繁殖。由于盜采肉蓯蓉以及各類工程對河流水源的影響,很多沙漠灌叢遭到破壞,既威脅到地鴉的種群繁殖,又使得它們自然棲息地中的食物資源越來越少,迫使它們不得不每日奔波往返于巢穴和公路之間辛苦覓食。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敝械摹白叩伉B”
2016年,在巴基斯坦籍向導的介紹下,張超音去參觀了向導父親創(chuàng)辦的穆斯林學校。課間休息時,張超音和男孩們跳起了歡快的舞蹈。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對苔蘚和花朵等微小植物或者植物器官來說,琥珀是最適宜它們的天然“保鮮盒” 一般來說,植物化石主要保存在巖層中,但苔蘚和各種花朵,這些很小的植物或者植物器官,在巖石中又很難保存,而琥珀卻是最適宜它們的天然“保鮮盒”。當?shù)温涞臉渲盐⑿〉奶μ\或花朵包裹起來后,它們就進入了與世隔絕的封存狀態(tài),在地下埋藏千萬年之久,依舊鮮活如初。上圖為一片多枝蘚屬的苔蘚,是一種典型的熱帶苔蘚。
漳浦琥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1986年,張超音在納木錯的西北角用膠片拍下了這水色分明的世界海拔最高湖泊,后方潔白閃耀的就是念青唐古拉山。攝影/張超音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漳浦地下還埋藏著異常豐富的植物化石,有助于和琥珀一起重建當年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在漳浦,只要在對的化石點,隨手掰開路邊一層層風化的巖石,就會有不同的黑色木乃伊化植物葉片化石出現(xiàn)在面前(攝影/曹睿)。根據這些植物化石,史恭樂研究員的團隊判定,在中新世中期這里生長著茂密的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科是現(xiàn)在東南亞熱帶植物區(qū)系中的一個優(yōu)勢科。而且與許多人認為琥珀都是來自松脂的“常識”不同,漳浦琥珀的樹脂來源正是這些龍腦香樹。
金塘海底隧道計劃于2021年開工,工期60個月,是整個甬舟鐵路(寧波至舟山的高鐵,設計時速250公里)的一部分。它西起寧波北侖區(qū)青峙化工碼頭,東至舟山金塘島木岙區(qū)間水域,全長16.2公里,最大埋深78米,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長、國內首條、承受水壓最大的海底高鐵隧道,比港珠澳大橋越海隧道還要長近10公里(見金塘海底隧道剖面圖)。見為甬舟鐵路所經路段剖面繪圖。這條跨海高鐵建有多座跨海大橋和多條陸上隧道,修建難度極大。繪圖/郭鼎一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圖是一只擬蝎,其觸肢非常發(fā)達,末端呈鉗狀,像是在比勝利的手勢,姿態(tài)靈巧而富于動感,為靜態(tài)的琥珀平添一分生命的律動。
漳浦琥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圖中的琥珀樣本里,既有細碎的琥珀原石,也有剛剛去掉包裹層后初露樣貌的琥珀顆粒。切割后的琥珀會有比較規(guī)整的形狀,然后再經進一步打磨、剖光,包裹其中的昆蟲才能漸漸呈現(xiàn)出來,猶如開盲盒一般。
漳浦琥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很多時候,磯的分布位置對分汊河段的形狀有著很大的影響:當分汊河道進口處只有一岸有磯頭控制,常有利于形成彎曲的汊河,甚至形成鵝頭型分汊河段(插圖上圖)。當分汊河段的進口兩岸均有磯頭,有交替挑流的可能,使水流條件比較均勻,就有利于形成順直型分汊河段(插圖下圖)。
磯頭 正在消失的長江中下游地標
圖為張超音應邀參加2008年三江源頭科考行動,在鄂陵湖向黃河干流的出水口處,與中科院遙感與數(shù)字地球研究所的劉少創(chuàng)研究員(右一)一起測量水量的場景。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長三角跨海通道將實現(xiàn)從“?C”到“O”的重大突破,形成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近百年來,國外已建的越江跨海的水下交通隧道和橋梁已逾百條(座)。目前我國已建成的水下隧道和跨海橋梁有多條(座),但跨海隧道則不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qū)。長三角是目前已建和規(guī)劃建設跨海通道最密集的地區(qū)。未來,舟山一旦與上海通過跨海大橋連通,整個長三角的跨海通道就將實現(xiàn)從“C”到“O”的重大轉變,形成一個跨海通道的大閉環(huán),這將對長三角的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飛蛾撲火只有一瞬燦爛,裹入琥珀卻得千萬年永恒 在漳浦琥珀發(fā)現(xiàn)的昆蟲中,最常見的是雙翅目,約占總數(shù)的55%;其次為膜翅目(各種蜂和螞蟻);再次為鞘翅目(甲蟲)以及半翅目(蚜蟲、蟬、蝽等)。鱗翅目發(fā)現(xiàn)得很少,本頁照片展示的即為一只鱗翅目的飛蛾,其具體屬未定。平日里人們往往贊嘆飛蛾撲火的燦爛,但你是否能想到,包裹在琥珀里的飛蛾,它的生動和美麗卻穿越了千萬年的時空:舒展的雙翅還保持著飛翔的姿態(tài),翅膀上隱隱可見粉末狀的鱗片,羽毛狀的觸角纖毫畢現(xiàn),仿佛下一秒又會輕輕擺動。
漳浦琥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除了為幼鳥戴上綠色的腳環(huán)標記之外,研究人員還要測量它們的體長、體重,在沙漠中調查地鴉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對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的研究生童玉平(圖左)和李欣蕓(圖右)來說,這份艱苦也時常伴隨著收獲成果的快樂。供圖/徐峰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敝械摹白叩伉B”
項貽強 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橋隧工程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 繪圖/郭鼎一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長江中下游部分磯的分布示意圖
圖為部分磯在長江中下游的分布圖,可以看到,長江右岸的磯更多,這與長江中下游所處的地質地貌條件有關。長江右岸主要屬于江南山地丘陵地區(qū),在河道擺動、演變過程中有較多機會與殘存的山地和丘陵巖體接觸,有著形成磯的基礎。而在長江左岸主要是廣大的華北、華東平原區(qū),地殼沉降堆積了巨厚的沖積物,只有少部分為淮陽低山丘陵,形成磯的幾率自然也就減少。還有一個因素,因地球自轉而產生“科氏力”,使得長江河道在長期演變過程中有著不斷向右側擺動的緩慢趨勢,這也是今天長江河道右岸多緊貼山地丘陵而產生磯的一個原因。
磯頭 正在消失的長江中下游地標
尼泊爾甘達基區(qū)木斯塘縣嘎奔尼村的入口處,立著一人高的塑像,當?shù)厝朔Q它為“阿媽”女神像,“阿爸”男神像豎立在與之相對的城北處。攝影/張超音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在一塊經精心處理的琥珀中,可以隱隱看到一只竹節(jié)蟲的身影。再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拍攝,這只竹節(jié)蟲的細節(jié)終于清晰可辨。
漳浦琥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通過安裝在巢穴上方的攝像頭,研究人員得以觀察到白尾地鴉親鳥育雛的珍貴畫面。地鴉是一夫一妻制的鳥類,通常雄鳥外出覓食,不辭辛苦地在沙漠中跑來跑去,捕捉蜥蜴和甲蟲等獵物,帶給嗷嗷待哺的雛鳥。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敝械摹白叩伉B”
西堠門大橋是舟山連島工程中一座具有標志性的跨海大橋
舟山連島工程建有多座世界級的橋梁,西堠門大橋是其中一座極具標志性的跨海大橋。該大橋在橋梁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世界首座分體式鋼箱梁懸索橋,抗風性能很強,主跨1650米,跨徑世界第二、國內第一。為抵抗一年數(shù)次的超強臺風,西堠門大橋采用了抗風能力最強的設計,采用了能極大降低顫振的分體式鋼箱加勁梁,在世界尚屬首次。舟山建成的多座跨海大橋,將舟山的海島與大陸連接起來,使得舟山實現(xiàn)了從“孤島”到“半島”的蛻變。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磯頭一般是屹立江邊的山體,登高遠望,江天一色,波濤澎湃,景色優(yōu)美。又因地勢險要,這里往往是古代重要的渡口和軍事要塞,常成為古戰(zhàn)場。人文和地理的雙重意義,使得磯頭往往成為名勝古跡,如采石磯、燕子磯、赤壁磯等。圖為湖北省咸寧市的赤壁磯,相傳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這里。赤壁磯所在的赤壁山包括南屏山、金鸞山等小山頭,赤壁磯處于山體西北端的長江邊。
磯頭 正在消失的長江中下游地標
拉達克
拉達克位于克什米爾的印度河河谷,是藏族的傳統(tǒng)居住區(qū),因此當?shù)胤椗c語言都與藏區(qū)非常相似。張超音在河谷偶遇了身穿盛裝去市集的拉達克婦女,她們披著整張羊羔皮縫制的Lokpa(斗篷),頭戴Perak,一種外形酷似眼鏡蛇的巨型頭飾,頭飾通體鑲嵌綠松石,從額前一直延伸到背部,長度目測有80厘米。她們身前還佩戴著名為Gau、以珍珠寶石裝飾的八邊形金色護身符,據說拉達克家庭的可移動財富都穿戴在婦女身上了。攝影/張超音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圖展示的是龍腦香科的翅果化石,科學家們還進一步鑒定出它是婆羅雙樹的種子。
漳浦琥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山丹縣的置縣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這里地處河西走廊中段,北有龍首山,東有焉支山,南有祁連山,素有“走廊蜂腰”、“甘涼咽喉”之稱。這里既是絲路上的重要驛站,也是歷代皇家屯兵養(yǎng)馬、修邊筑塞的軍事要地(見地圖)。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圖中可以看到,觀音磯的磯頭上建有一座寶塔。這座寶塔名叫萬壽塔,1548年明朝遼王朱憲為給嘉靖皇帝祝壽修建了它,算起來已有473年歷史。歷經了幾百年的荊江洪水沖刷,它依然保存完好。今天萬壽塔的底座在地下幾米處,而不是在平地上,進入寶塔,得先走臺階下樓。這是因為,幾百年中,荊江大堤不斷增高,使得塔的底座陷入地下。這座塔是人與水搏斗的見證。
磯頭 正在消失的長江中下游地標
它們算平衡石嗎?
柏拉圖曾提出:“地球是一系列立方體組成的?!毙傺览麛?shù)學家近年來證明了柏拉圖假說,節(jié)理把自然界巖石切成各種形狀的塊體,其平均形狀為立方體。所以自然存在的平衡石,簡化與抽象提煉出來的最基本幾何形狀即為立方體。嵇少丞以立方體為例,解釋了平衡石的平衡狀態(tài)。平衡石處于靜力平衡狀態(tài),靜力平衡狀態(tài)可粗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穩(wěn)定平衡態(tài)——體系不輕易受到外力干預而改變平衡狀態(tài),如立方體隨便以哪個面,平放到一個大平面上,系統(tǒng)都能達到靜力平衡狀態(tài)(如插圖c);二是不穩(wěn)定平衡態(tài),如立方體用其中任何一個角或一條棱與基座平面接觸(如插圖a、b),雖然只要保持重心與支點位于同一條垂線上,就能實現(xiàn)靜力平衡,但是任何微小擾動都會使其偏離平衡態(tài)。平衡石令人欣賞和叫絕的在于其微妙的平衡狀態(tài),所以處于穩(wěn)定平衡態(tài)的大石塊不是平衡石,只有那些處于不穩(wěn)定平衡態(tài)的大石塊才是平衡石(繪圖/譚希光)。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長城與高速路的交叉口處,坐落著陳淮親手搭建的住所
創(chuàng)業(yè)失敗后,陳淮身上只余下長城邊的一塊土地。他在這里蓋了間小院,連屋外的玻璃棚都是自己搭建的。攝影/桂政全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除了咸寧市,湖北黃岡市黃州區(qū)也有一個赤壁磯,是蘇軾曾經去過并寫下千古名篇《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地方,為了區(qū)分,當?shù)厝朔Q前者為“武赤壁”,后者為“文赤壁”。“文赤壁”所在的這座山,是第四紀時期黃州西南部的升降活動中,沉積的紅色碎屑巖抬升,經過流水侵蝕、風化剝蝕而形成的丹霞地貌。這座山在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叫“赤鼻山”,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它像一頭大象的鼻子伸向長江的方向。
磯頭 正在消失的長江中下游地標
圖拍攝于2018年,攝影師背后是西藏林芝市波密縣米堆冰川。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歷經切割、打磨、剖光,琥珀“盲盒”終于被打開
暗沉的色澤與較差的透光度,使漳浦琥珀在未經加工時,很難知道其中是否有包裹物。所以采集來的琥珀原石,必須進行一系列前期處理,才能繼續(xù)用于研究。圖中的科研工作者正在實驗室中切割琥珀。
漳浦琥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圖中,巍峨的龍首山山脊上縱貫著一道溝壑,那便是古代塹壕的痕跡,有學者認為可能是漢代長城。近些年,陳淮尤為關注山丹的漢代相關遺址,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龍首山的塹壕長城,這與他一位喜歡長城的德國朋友李安有關。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這是施工中的浙江舟山市舟岱跨海大橋。大橋全長16.3公里,連接的是舟山群島中的舟山本島與岱山島,計劃于今年底建成通車。建成后的舟岱大橋與甬舟高速相連,使得舟山連島工程的總建設里程達80多公里。舟山連島工程跨越了8座島嶼,建造了10座大橋,擁有世界最長的連島高速公路和最大的跨海橋梁群。在未來,舟山一旦與北面的上海通過跨海大橋連接上,最終將形成一個上海、舟山、寧波三地之間最短的陸路交通閉環(huán),對完善地區(qū)交通網絡、支撐國家產業(yè)布局規(guī)劃、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攝影/邵明軍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攝影 / 邵明軍
“裸露的歲月”
1992年,張超音在參加甘肅省瑪曲縣香浪節(jié)的時候,遇上了這位藏族婦女。她來自牧區(qū),身著寬大、厚重的羊皮袍,袒露右臂,經年累月的陽光照射在她裸露的脊背和手臂上,塑造出了交錯的肌理。攝影師為這幅作品起名為《裸露的歲月》 。攝影/張超音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2018
山地、長城、遺址、高速公路——這張無人機航拍的照片展現(xiàn)了山丹的典型風貌。2018年,陳淮開著越野車登上焉支山與龍首山相交地帶的山嶺,拍下了這張古長城和繡花廟遺址與高速路的合影。這一帶古稱“刪丹嶺”,是河西走廊上的一段咽喉要道。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攝影 / 姚峰
武漢市區(qū)也有一對磯頭:蛇山上的黃鵠磯和龜山上的禹功磯。黃鵠磯在三國時期就是軍事關隘,與今天相比,歷史上的黃鵠磯更加氣勢磅礴,黃鶴樓就建在磯頭上,雖然屢毀屢建,但位置未改。直到1884年,清同治年間修建的黃鶴樓(俗稱“同治樓”)被毀,黃鵠磯空置,1957年在磯上修建了武漢長江大橋的橋頭,之后1985年新建的黃鶴樓因此“后退”至蛇山山頂。長江對面的禹功磯上,則有明嘉靖年間修建的晴川閣。
磯頭 正在消失的長江中下游地標
藏歷新年
臨近藏歷新年,藏區(qū)家家戶戶都會制作“卡塞”,一種油炸面食,以慶祝新年的到來。寺院也忙碌起來,僧人們通力合作,熱火朝天地制作寺院里新年所需的“卡塞”?,F(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更多的藏民為了省事方便,選擇了在外面商店直接購買現(xiàn)成的“卡塞”,藏歷新年依舊飄滿了“卡塞”的香味,但是這樣熱鬧的制作場景不如以往常見了。攝影/張超音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球狀風化平衡石:危如累卵,搖搖欲墜
我們日常所見的平衡石中,有許多都大致呈球形。球狀巖石與基座巖石平面相切,接觸面非常小,就容易形成危如累卵的態(tài)勢。此類平衡石,絕大部分是由花崗巖球狀風化形成的。所謂球狀風化,是指地下水沿著花崗巖內部大量相互垂直的正交節(jié)理侵蝕削切,在巖層內部切割出許多長方體或立方體的巖塊,構造抬升讓花崗巖露出地表后,自然風化對巖塊棱角處的侵蝕與剝蝕更為容易,所以最終就形成了球狀巖石(見插圖 繪圖/譚希光)。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他說:“焊鐵架子、刷漆、安裝玻璃,全部是我自己做的,有一大塊像雙人床那么大的玻璃,我一個人裝了一天?!弊箜搱D中,下方有不規(guī)則院墻的即是陳淮住所,G30連霍高速從門前穿過,圖中位于中心的建筑是一座長城博物館。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高鐵已修到福建平潭島,離臺灣島只有130公里
福建東部的平潭島,是離臺灣島最近的一個大陸島嶼,直線距離只有130公里。2020年12月26日,福(州)平(潭)鐵路正式開通運營,結束了平潭島不通鐵路的歷史。畫面中航拍的,是施工中的我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正是這座跨海大橋把高鐵首次送上了平潭島。在我國的高鐵路線規(guī)劃中,就有修建經平潭島跨越臺灣海峽到臺灣島的路線。因此可以說,平潭島是未來修建臺灣海峽跨海通道的大陸起點。而長三角跨海通道群的成功建設,為我國未來攻克更為宏大的跨海工程,如臺灣海峽跨海通道等,積累了極為寶貴的經驗。攝影/陳星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攝影 / 陳星
藏族服飾:把精美與繁復的藏元素穿在身上流傳下來
藏族服飾上體現(xiàn)著濃烈的藏民族特色和宗教對審美意識的影響,并且體現(xiàn)出了明顯的地域性特征,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安多服飾、康巴服飾、衛(wèi)藏服飾。圖中展示了典型的衛(wèi)藏服飾,拍攝于阿里地區(qū)札達縣札布讓村。婦女們身披羊羔皮制成的袍子,藏區(qū)崇尚紅、黑、綠、白、藍五色,袍子也多用這些顏色的組合輔以刺繡圖案進行裝飾。攝影/張超音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圖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奇里卡瓦國家紀念碑”,沉積巖受侵蝕形成林立的巖柱,其中一根巖柱上半段在風化侵蝕作用下變成了猶如陀螺一樣的形狀,僅靠一個絕妙的支撐點豎立在高處。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多年來,陳淮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在高速路的長城驛服務區(qū)內擺攤售賣自己的著作。
攝影/桂政全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圖為即將竣工的舟岱跨海大橋(攝影/徐金星),這也是寧波舟山港主通道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舟岱大橋通車后,人們從舟山本島到岱山島駕車走高速,只需15分鐘,而原先坐輪渡則需1小時。寧波舟山港主通道位于舟山群島中部,連接富翅島、舟山本島、長白島、岱山島、魚山島等5座島嶼,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計劃于2021年全線建成,并同甬舟高速連接。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攝影 / 徐金星
磯是江面上的天然節(jié)點。在磯的附近往往河床較窄;過了磯,河床變寬,使河床呈現(xiàn)出一種寬窄相間的“藕節(jié)狀”。圖為長江上一處藕節(jié)狀的河段,可以清晰看到圖中的江心洲、分汊河道和一對磯頭。
磯頭 正在消失的長江中下游地標
從1985年參加工作,第一次駕車考察可可西里無人區(qū)至今,已經過了30多年。這30多年間,張超音為藏區(qū)拍下了10萬多張膠片,都存放在他北京的工作室里。接觸過西藏之后,張超音就一直醞釀著一個想法,他要把他的西藏膠片都整理配文并且出版,讓他的“絕版西藏”保存下來。圖拍攝于1988年。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圖為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魔鬼桌”,其巖質為砂巖,只是“蘑菇頭部”是膠結程度高的砂巖所以更堅硬,而“蘑菇柄”處的砂巖膠結程度差,所以被侵蝕得更嚴重。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普蘭——孔雀服
西藏阿里地區(qū)普蘭縣,位于切穿喜馬拉雅山的孔雀河(馬甲藏布)河谷里的中國邊陲城市,普蘭縣的北方,正對著藏族四大神山之一——岡仁波齊。普蘭的女性傳統(tǒng)服飾也被稱為孔雀服,只在節(jié)慶盛典時穿戴,女子身穿氆氌長袍,頭戴鑲嵌珍珠和綠松石、兩頭伸長、象征孔雀的頭冠,額前垂下15厘米長的銀質穿珠掛墜,佩戴由珊瑚、綠松石、蜜蠟等制作的脖圈和項鏈,身前還掛有2—3個金玉制的“嘎烏”寶盒,這樣的一套孔雀服重達25公斤,現(xiàn)存世不足30套。攝影/張超音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圖為陳淮拍攝的漢代日勒古城遺址,位于焉支山與龍首山之間的山嶺上,這也是陳淮十分關注的一處古遺址。2021年拍攝。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舟山連島工程全面發(fā)力,將更多的高速公路“鋪”在了東海上
圖為施工中的魚山大橋(攝影/何仁岳)。魚山大橋位于舟山市岱山縣,是寧波舟山港主通道的支線工程,全長8.2公里,連接的是岱山島和魚山島。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攝影 / 何仁岳
《水經注》和清同治十一年的《臨湘縣志》中都認為這座磯之所以叫“城陵磯”,是因為磯頭所在的山上有商朝的大彭城,但近年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表明,城陵磯下游岳陽市云溪區(qū)陸城鎮(zhèn)的銅鼓山遺址才是大彭城真正的位置。城陵磯地處洞庭湖與荊江的交匯處(本圖?攝影/柴立新),清政府曾在此設立海關,下圖為當時的海關上洋關(攝影/楊一九)。
希夏邦馬峰,318國道最西端的驚喜
希夏邦馬峰,海拔8027米,是14座8000米級雪峰中最后一座,它完全位于我國境內,沿著318國道一直開到終點西藏日喀則市聶拉木縣,希夏邦馬峰就是這條景觀大道獻上的最終驚喜。攝影/張超音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一個支點支撐的膠結礫巖,一個是有兩個支點支撐的沉積巖(下圖),則可以算作平衡石。攝影/Michael Zheng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日初升,牧羊人打開羊圈門
這座羊圈地處焉支山與龍首山之間的山地,就建在長城腳下。早晨,男子與女兒正打開羊圈門,把大羊放出去,小羊留下來,免得在山里放羊時小羊因野獸攻擊或饑餓、疲勞而傷亡。2001年拍攝。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舟山群島跨海大橋修建后,一切都發(fā)生了改變:今年5月1日上午10點多,攝影師航拍的位于朱家尖島上的蜈蚣峙碼頭停車場,已經停滿了私家車(攝影/沈磊)。高峰期,該停車場停有上萬輛汽車。自從舟山修建連島工程后,人們駕車可從寧波經數(shù)座跨海大橋,一直開車到蜈蚣峙碼頭,然后再換船前往近在咫尺的普陀山進香。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攝影 / 沈磊
30多年來堅持在藏區(qū)探險、攝影,不僅需要一腔熱忱和驚人的毅力,還有賴于一副強健的體魄?!疤澚舜髮W時候的鍛煉?!睆埑暨@么介紹,他曾是甘肅省體操隊的隊員,大學時還擔任了校體操隊的隊長。2017年,近60歲的他在拍攝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之余,順便在海拔5000多米的平臺上完成了一個托馬斯全旋。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4號坑的灰燼之下,隱藏著古蜀文明的DNA
4號坑是三星堆8個坑中,埋藏焚燒后的灰燼最多的坑,沒有想到的是,通過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超景深顯微鏡觀察、多光譜分析以及酶聯(lián)免疫技術檢測等,在這些灰燼中檢出了蠶絲蛋白,這是第一次在三星堆發(fā)現(xiàn)絲綢,是否在印證史書所載:“蠶叢著青衣,教民農桑”?如是,三星堆真如一些學者推論極有可能就是古蜀文明中的蠶叢時代。這次考古用到了許多新科技,圖是科研人員在測量出土遺物的三維坐標。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讀的青銅時代密碼
艾維爾溝“神石”:火山巖形成的平衡石
在新疆烏魯木齊市托里鄉(xiāng)位于天山北坡的艾維爾溝中,矗立著一塊巨石。巨石重約20噸,整體呈上大下小之態(tài),最令人稱奇的是,其底部與基巖的接觸部分面積極小,仿佛懸置在山坡上,當?shù)厝朔Q之為“懸石”。也有人為其附會了一些神奇的傳說,而稱其為“神石”。實際上,這是一塊天然形成的平衡石。攝影/陳德高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攝影 / 陳德高
金塘海底隧道將成為世界最長、國內首條海底高鐵隧道
修建金塘海底隧道前,人們需要在海上搭建平臺,通過鉆取海底地層巖石,來分析隧道所穿越的海底地質情況。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天葬師
上世紀80年代,張超音來到西藏那曲比如縣茶曲鄉(xiāng)達摩寺,拍攝神秘的天葬和骷髏墻。天葬是藏區(qū)比較普遍的一種遺體處理方式,由天葬師將遺體分解,喂食禿鷲。圖中端坐的僧人就是一位天葬師。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一個是有兩個支點支撐的沉積巖(下圖),則可以算作平衡石。攝影/Michael Zheng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圖攝于硤口村,陳淮去當?shù)靥皆L時就借住在這戶人家的這座炕上。圖中戴帽子的李姓老人帶陳淮進入峽谷察看古絲綢之路,陳淮傍晚拍攝結束返回后,老人正和妻子、兒孫在炕上吃飯,桌上是極為簡單的菜肴。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東海大橋一頭連著世界最大深水港——洋山港,一頭連著長三角龍頭城市——上海
全長32公里的東海大橋,是我國第一座外??绾4髽?。它跨越了杭州灣北部海域,連接起上海浦東新區(qū)的蘆潮港與浙江舟山的小洋山島。畫面中間的碼頭,就是位于小洋山島的世界最大深水港——洋山港。在未來的規(guī)劃中,滬舟高速公路與滬舟高鐵,還將從洋山港南側的大洋山島一直往東南延伸,修建到岱山島,再從岱山島向南與長白島、舟山本島相連,從而形成一個連接上海、浙江的海上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這個閉環(huán)一旦形成,舟山群島優(yōu)良的深水岸線資源,也將在整個長三角地區(qū)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尤聯(lián)元
中國科學院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磯頭 正在消失的長江中下游地標
德格印經院
這座被譽為“藏文化大百科全書”的德格印經院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在藏區(qū),只要是德格印經院出版的經書,人們都視若珍寶。德格印經院內收藏著佛教典籍、儀軌法本和藏族歷史、文學、醫(yī)學、工藝等珍貴的木刻印版,數(shù)量多達21萬塊。圖為印經院僧人制作版畫的場景。攝影/張超音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認識過程一波三折的“奇奇怪怪”青銅器,目前還沒有準確的名稱
因為不知道如何定名,圖中這件器物被叫做“奇奇怪怪”青銅器。發(fā)掘者原以為這件器物表現(xiàn)了一個比例怪異的人坐在一個方座上,經過進一步清理,他們意識到之前的理解錯了,所謂端坐銅人的軀干實際是一個銅人的后腦勺,之前銅人坐于方座應被修正為銅人頭頂祭壇。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讀的青銅時代密碼
巖漿噴出地表或侵入淺部地殼后,可能會形成垂直冷卻面的柱狀節(jié)理。在冷卻面幾乎水平時,自然侵蝕作用在這樣的節(jié)理上,就會削切出一系列巖柱。常見的巖柱多是互相支撐簇擁在一起的,當侵蝕進一步加劇后,就會陸續(xù)倒塌,僅留下極個別的幸運兒矗立在那里,形成了柱狀平衡石。圖中的柱狀平衡石令人叫絕,它位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海邊,原本簇擁在一起的巖柱已經倒塌殆盡,只留下一根巖柱,半懸于基巖之外,保持著微妙的平衡。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據硤口的村民講,從前整個硤口城堡,黃土夯筑的墻體外面都是用磚包的?!北緢D及下圖為硤口村中心的過街樓在不同時代的照片。相傳過街樓為聚財之樓,硤口村許多居民祖輩是在此定居的商人。村里老人對陳淮說:“從前,山丹城里的姓氏沒有硤口的多!”這座過街樓原建于明代,近年重新修復,面貌已完全不同了。圖為1998年拍攝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蘑菇石”平衡石與戴帽巖柱平衡石在外形上非常相近,也是上大下小,頭重腳輕。其關鍵區(qū)別在于,上部和下部巖性是否相同:上下巖性不同的,為戴帽巖柱平衡石;而上下巖性相同、巖體自身與支撐物是連為一體的,就是“蘑菇石”平衡石。上圖是位于沙特阿拉伯的泰瑪綠洲的阿爾納斯拉石,它的上部巨大,下部則殘余兩個很小的支腳,這是由于風沙在進行侵蝕時,堅硬的粗粒砂礫往往處于近地面的部位。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圖為山丹瓜棚下趁暑假幫父母看西瓜的幾個女孩,背景中還可見到一截長城。圖為2001年拍攝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是甘南地區(qū)的政教中心,鼎盛時期,寺院內僧侶多達4000余人。為了滿足這么多人的用餐需求,拉卜楞寺設置了十多個僧人專職做飯,大廚房有一口直徑約3米、深約2米的大鐵鍋,做飯時,炊事員需要站在鍋臺上,雙手持握一柄一下子能舀起20斤食物的大銅勺子進行翻拌。難得遇上攝影師來拍攝,掌勺的僧人打足了精神,想掀開鍋蓋好好展示一下手藝,哪知道大銅勺子不慎脫手,一下子滑落進了大鍋,急壞了過來提醒供餐的老喇嘛,老喇嘛一生氣揚手一勺子敲在攝影師頭上,哪知手勁沒控制住打出了血來。小僧人們愣住了,轉頭看向鏡頭后的混亂,掌勺的僧人顧不上這里,忙著用備用勺子打撈那滑落的銅勺,攝影師的注意力全不在流血的傷口上,他抓緊按下快門,只想在膠片上留下這霧氣氤氳的大廚房的熱鬧場景。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在考古工作者平凡重復的“挖土”工作中,被掩埋了3000多年的象牙和青銅器重現(xiàn)世間。它們有的器物與三星堆1986年出土的文物近似,有的卻迥異。在三星堆新發(fā)現(xiàn)的6座祭祀坑中,3號坑是發(fā)現(xiàn)文物數(shù)量最多的一座祭祀坑,主要有青銅器、玉石器、象牙三類。在青銅器中,既有本地風格的面具、人頭像、神樹等器物,也有長江中游風格的尊、罍等容器。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讀的青銅時代密碼
戴帽巖柱平衡石:頭重腳輕,上下不一
質地堅硬的礫巖、砂巖等,可能會和質地較松軟的頁巖、泥巖等形成互層沉積。近乎水平的互層沉積巖,會被兩組或多組破裂切割出整齊的網格,流水沿破裂侵蝕,就會形成風化巖石陣,并繼續(xù)發(fā)育成石墻、石林,直至獨立的巖體。當頂部為較薄的堅硬巖層,下部為較厚的松軟巖層時,巖體頂部會形成堅硬的“巖帽”,保護下部松軟巖層不被侵蝕殆盡,最終形成戴帽巖柱平衡石。圖為位于美國猶他州卡納布小鎮(zhèn)附近的平衡石,其上部巖帽為礫巖,下部巖柱為粉砂巖。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陳淮說:如果讓我只用一張照片表現(xiàn)山丹,甚至整個河西走廊,我會選這張
1995年,陳淮用膠片拍下了這張山丹農民的合影。晴朗的藍天下,剛打完場的大人和孩子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他們手上拿著鐵鍬和掃帚,腳邊扔著草帽,綿延的山巒和廣闊的戈壁在遠方伸展。這是陳淮最喜歡的一張山丹照片。1995年拍攝。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克里希納黃油球”:看似危險,實則安全
圖中是印度馬哈巴利普拉姆的著名平衡石——“克里希納黃油球”,有人認為它是一塊巨大的冰川漂礫,也有人對此持反對意見。這塊平衡石的不可思議之處在于,它是位于一個光滑的石坡之上,從下向上看,似乎正在以泰山壓頂之勢向下滾落。但如果換一個角度從后面看,你會發(fā)現(xiàn)它其實是坐落在斜坡頂上的一個平臺上的半圓石,其處境并沒有那么“危險”。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圖中的建筑則非夯土,而是主要用土坯、草泥建造的。右上圖拍攝于硤口村的一個早晨,農閑時節(jié),婦女們在院墻外一邊曬太陽一邊拉家常。1996年拍攝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4號坑
從未見過的銅人像,或將帶來對三星堆的新認知
圖中,一根根黑黑的象牙慢慢取走,一件件玉器、青銅器逐漸露出真面目。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讀的青銅時代密碼
大漠追鴉,不但要能扛著拍攝設備跟上它們靈活的步伐,還要面對無常天氣的考驗。
為了拍攝深居大漠的白尾地鴉,中科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的攝影人范書財驅車往返2500多公里,跋涉在黃沙灌叢中,依靠辨別白尾地鴉清脆的“嘀—嘀—嘀”叫聲和獨特的飛行動作來尋找這些機警敏捷的小鳥,但要扛著沉重的設備在流沙上跟隨、拍攝它們很不容易。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海”中的“走地鳥”
陳淮曾帶李安去探訪龍首山上的古烽火臺(攝影/李安),而李安則為陳淮提供了關于龍首山塹壕的大量地圖資料。
11月,云南麗江老君山迎來第一場雪。一叢低矮的華麗龍膽在一處冰蝕湖畔舒展花蕾,它們有著堪比青花瓷的色彩。待到雪后天氣放晴,在強烈的紫外輻射下,花色如天空一般澄明清澈,讓人不由得聯(lián)想到“雨過天晴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詞句。我國西南山地的高山地區(qū)有很多藍紫花,它們在強烈日光下綻放,也與寒風冷雨常伴。在全球其他很多高海拔山地,比如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與和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藍紫色花并不多見;而在新西蘭的南阿爾卑斯山,高山植物的花朵則以白色為主。分布在我國西南山地的藍紫色花朵,它們的演化過程與地理環(huán)境有著怎樣的關系?這個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來逐步揭曉。華麗龍膽 Gentiana ornate 攝影/范毅
張超音的《喜馬拉雅》 ,一本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他的35年,他的青春,他的膠片,和他的西藏,方方正正,厚2900頁,5000多張圖片,約50萬字,都承載在《喜馬拉雅》這本書里。有好多人和張超音說過,完成這本書是個天方夜譚,但是他真的做到了。在他的工作室,他把即將出版的樣書抱了出來,一本巨厚如同寶盒般的牛皮封面線裝書,內容涵蓋范圍的廣博讓人驚嘆,需要怎樣的執(zhí)念才能獨自拍攝、執(zhí)筆完成這一本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右頁肖像攝影/栗衛(wèi)明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國寶級文物頂尊跪坐人像,這是3號坑最令人驚喜的一個考古發(fā)現(xiàn)
跪坐的銅人像雙手持物于胸前,手持物今已不見蹤影,銅人頭頂方板上矗立一件青銅大口尊。2號坑曾出土過一件小型的頂尊跪坐人像,而3號坑出土的這件頂尊跪坐人像通高115厘米,蔚為壯觀,是當之無愧的國寶級文物。銅人頂尊題材的一再出土,使人愈發(fā)相信在某些重要場合,一定曾有古蜀先民頭頂銅尊參與其中。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讀的青銅時代密碼
大漠沙海中的“生死時速”
本跨頁繪圖/陳磊
全世界一共有4種地鴉。它們分布在從蒙古、我國西北部一直到中亞的干旱、半干旱地帶。為了在嚴酷的環(huán)境中生存,4種地鴉的喙基部生有能遮蓋鼻孔以阻擋風沙侵襲的羽毛,它們不擅飛行,但都生有一雙健壯的“大長腿”,適應它們在地面迅速奔跑的生活方式。4種地鴉中,主要生活在塔里木盆地,特別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白尾地鴉是唯一的我國特有鳥類??諘绲拇竽?,為了躲避盤旋在空中的棕尾鵟等猛禽,白尾地鴉要依靠飛快的跑動和靈活的轉向沖入檉柳、梭梭等灌叢植物中,俯沖的猛禽往往會因不敢冒險扎入灌叢知難而退。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敝械摹白叩伉B”
早在三千年前,華夏就有了共同的圖騰:龍
考古工作人員正在清理頂尊跪坐人像的銅尊肩部的龍形裝飾。這條龍頭部如牛,身上似有翅膀,造型與三星堆之前發(fā)現(xiàn)的龍有所不同。即便如此,三星堆的龍形象還是傳遞了一個信息,即無論是紅山文化、二里頭文化、良渚文化抑或三星堆文化,都有一個共同的圖騰:龍。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讀的青銅時代密碼
2004
戈壁古跡前的砂礫間,籽瓜茁壯生長
這張照片拍攝于甘肅景泰縣,烽火臺前的砂石間種植著許多籽瓜,其形狀與平時常見的西瓜類似,主要用來吃瓜子,那座烽火臺是明代用來從長城沿線向景泰縣的永泰古城傳送信息的。砂田種瓜是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一種獨特的農業(yè)景觀,在河西走廊一帶尤為典型,用石頭和粗砂礫覆蓋地表可以起到蓄水、增溫的效果,有利于瓜的生長。
陳淮 一個攝影師在山丹的20年
糟糕的寶石學特性和簡陋的采集條件,反倒令漳浦琥珀因禍得福 因為形成年代近,漳浦琥珀的硬度低、質地脆、色澤暗沉,看上去完全不起眼,幾乎沒有被當做寶石的價值。
漳浦琥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風動石是一類特殊的平衡石,因為手推可動或大風吹來石頭會隨之搖晃,而令人倍感神奇。圖中這塊風動石是在河南濟源牛大寨被發(fā)現(xiàn)的,因身處危崖之畔,支撐面極其狹窄而令人稱奇,但比其本身更神奇的則是其大起大落的命運——2020年12月它被發(fā)現(xiàn)并曝光后,馬上晉身為炙手可熱的“網紅”;紅了不到3個月,2021年2月它竟被好事者推倒,從此不復存在。不過,它曇花一現(xiàn)的興盛,卻引發(fā)了許多人對平衡石這類景觀的關注。攝影/李楠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攝影 / 李楠
當一根象牙被吊起時,被它壓在下面的小銅人像露了出來,圖是小銅人清理出來的樣子,很萌、很可愛,這樣的造型以前從來沒有見過。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讀的青銅時代密碼
以此為標準,上圖的巨石呈平臥狀,處于穩(wěn)定平衡態(tài),雖然姿態(tài)比較獨特,也不能算作平衡石。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盡管白尾地鴉經常出沒于沙漠公路和人類聚居區(qū)附近覓食,但它們通常并不會把巢穴筑在危險的公路邊,而是選擇在遠離公路、枝葉比較茂盛的灌叢筑巢。它們的巢穴如同一個凹陷的深碗,能夠保護卵和雛鳥免受風沙侵襲,繁殖季節(jié)雌鳥會產下2到3枚長3厘米左右、帶有保護色斑紋的卵。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敝械摹白叩伉B”
除節(jié)肢動物外,漳浦琥珀中還包含有大量羽毛、植物、腹足類和微生物化石,圖中展示的是在一塊琥珀中,有昆蟲和花朵同時被包裹在一起,令人不禁暢想,在彼時的世界里它們之間發(fā)生了怎樣一段故事。
漳浦琥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側金盞花,在長白山的冰雪中支起太陽灶
在長白山,側金盞是最早綻放的花。它的花綻放在冰雪融化后的濕潤土壤中,開花時再次遇到降雪,就可以看到側金盞在雪中綻放的美景。當?shù)厝税褌冉鸨K花叫“冰凌花”或者“冰楞子花”,這些名字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綻放的側金盞花經常與冰雪為鄰。它們黃色的花瓣微攏,形成一定弧度,整個花冠宛若一個可以收集陽光,給花蕊加熱的太陽灶。圖為側金盞花 Adonis amurensis?攝影/樸龍國
何處有花 臨雪綻放?
許丹陽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 助理館員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讀的青銅時代密碼
張超音與青藏的緣分,從工作開始,因熱愛而延續(xù)
2005年7月,張超音決定送自己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當時,他正因工作需要在珠峰北坡進行拍攝,生日當天,他沒想著休息,反而向海拔更高、行進更艱險的東絨布冰川攀爬過去。他到達了這海拔6600米的黑白世界,黝黑的珠峰山體前,矗立著潔白的冰塔林陣列。他把這幅作品送給自己作為慶生之禮,記錄他為這份工作傾注的熱情,記錄他對青藏的熱愛。攝影/張超音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張超音應邀為世博會拍攝西藏宣傳片時,途經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巴松錯取景,在巴河鎮(zhèn)遇上了一家磕長頭的藏民。他們裹著毛皮大圍裙,穿著護膝,手上戴著木板,沿著公路三步一磕,一直要去到拉薩。看到鏡頭,淳樸熱情的藏民即興跳起了鍋莊舞。攝影/張超音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顯微鏡下,一花一蟲一世界
前期處理完畢后,琥珀變得晶瑩透亮,且被切割成最易觀察的形狀,之后就可以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和拍照了。上圖中,王博研究員正遴選出具有科研價值的琥珀,用一臺帶攝像系統(tǒng)的顯微鏡進行觀察(攝影/許春鵬)。這臺顯微鏡的變焦比為16:1,放大倍數(shù)為3.5至168倍,堪稱最適合拍攝琥珀的顯微鏡,在2013年剛上市時,配齊一套花費要在50萬元左右。
漳浦琥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梅里雪山不遠,大雪不期而至。在滇西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一處鮮有人至的山谷中,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張亞洲博士拍攝到水母雪兔子在雪中綻放的美景。水母雪兔子是菊科風毛菊屬的成員,它的拉丁學名為Saussurea medusa,這個名稱透露著另外的含義:“medusa?”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美杜莎,也就是可以讓見到她的人石化的蛇發(fā)女妖。水母雪兔子沒有神奇的魔力,圖中的植株宛若一家三口在雪中靜立的長毛兔,乖巧可愛。除了御寒,它們長而細密的毛還有防水、抵御強光輻射等作用。雨雪天氣時,有時會見到有傳粉昆蟲落在植株上。水母雪兔子
Saussurea medusa 攝影/張亞洲
圖為乍得恩內迪山丘世界遺產地內的平衡石,雖然看上去與右圖頗為相似,但它整個巖體都是砂巖,只是上、下部因粒徑大小不同或含礫多少不同,導致硬度不同,最終被風化形成了上大下小的形狀,因此不屬于戴帽巖柱平衡石。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降雨或者澆水后的氣溫驟降,都可能會造成“冰凍鮮花”的景色。晶瑩的冰并不能把花的嬌艷與美麗凝固成為永恒,植株的組織和器官很可能因為低溫而被凍傷,冰融化后,花朵會變得面目全非繼而枯萎。對于大多數(shù)花而言,它們并不希望在綻放時遭遇冰雪以及寒凍天氣。然而有些花,偏偏就在乍暖還寒的早春或者常年風雪交加的高山上悄然綻放。
何處有花 臨雪綻放?
從漁船擺渡到駕車進香,跨海大橋徹底改變了舟山群島的出行方式
早在1979年,那時的舟山群島居民習慣乘坐漁船,去往周邊不同的島嶼(攝影/葉文清)。在舟山群島修建通往寧波的跨海大橋之前,人們從大陸去普陀山,是先從寧波坐船去舟山的沈家門碼頭,然后再倒船去普陀山,或者從上海乘坐前往普陀山的海運航班。
從“C”到“O” 長三角“跨海通道”大閉環(huán) 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在舟山
攝影 / 葉文清
桃兒七:不懼雨雪 自花授粉可保障繁殖機會
桃兒七有著文藝清新的名字,嬌美柔嫩的外表,它們似乎應該綻放在氣候溫婉的江南水鄉(xiāng),實則卻大多生長在我國西部山地。在滇西北高山上,桃兒七粉紅色的花仿佛嬌艷欲滴的水蜜桃,又似熾熱的燭火。夏季突如其來的降雪讓它們略顯狼狽,部分花瓣飄落,陰冷的天氣也讓原本圍繞花朵飛舞的傳粉昆蟲不見了蹤跡。桃兒七看似嬌弱女子,實則內心強大。它們對惡劣天氣早已做好準備,萬一花期遇到雨雪天氣,沒有傳粉昆蟲造訪,它們會將自己的雄蕊與雌蕊貼合,使花粉粘在自己雌蕊的柱頭上,完成自花授粉。牛洋研究員記錄到桃兒七自花授粉獲得成功的過程,花朵雌蕊下方的子房日漸膨大,幸運贏得了繁育后代的機會。
攝影/牛洋
吳中海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研究員
粗淺地理解“平衡石”,是外動力沿巖石的節(jié)理與斷層風化剝蝕,因為自平衡問題,優(yōu)勝劣汰殘留下來的。垂直層面的兩組正交節(jié)理及其跨度是影響平衡石形狀及大小的主要因素,適當大小的巖石才能形成平衡石,并且需要節(jié)理所切割巖塊的矩心及巖石本身的內聚力能夠滿足力學平衡條件。有些不連基座的,在形成過程中可能會把姿態(tài)調整到最穩(wěn)定的狀態(tài)。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還是在新疆伊犁河谷,特克斯縣境內的喀拉峻草原,雪靜悄悄下到天亮。時值5月,更多的花在草場上綻放,成片的毛茛宛如一個個鵝黃色的瓷盞或者奶油茶點,其間偶爾有藍紫色的報春。它們嬌美而精致,呼應著遠方挺拔的雪嶺云杉以及壯麗巍峨的雪山。這些花看似堅韌,然而對風雪等寒冷天氣的抵御力比較有限。如若遭遇強降雪,植株被積雪覆蓋時間過久,很容易被凍傷乃至香消玉殞。生長在高海拔山地,這是難以規(guī)避的風險。攝影/賴宇寧
照片中是位于澳大利亞北領地的“魔鬼大理石”,當?shù)赝林J為它們是“彩虹蛇的巨蛋”,實際上它們是典型的球狀風化平衡石。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這兩年北京早春綻放的植物新增添了一種“多被銀蓮花”。多被銀蓮花被發(fā)現(xiàn)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區(qū),目前在北京僅見一處分布點,可謂非常珍稀。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劉冰博士講述:2019年,一位網名為“喜子”的來自浙江的植物愛好者在北京的深溝叢林中誤打誤撞發(fā)現(xiàn)了它,并識別出這是一小群多被銀蓮花(當時為果期,無花)。多被銀蓮花為北京的植物物種新記錄,2021年,攝影師計云與妻子在早春綻放的多被銀蓮花前拍下合影。多被銀蓮花 Anemone raddeana 攝影/計云
張百平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研究員
對于平衡石,我個人理解是自然界本身由于風化剝蝕形成的孤石或群體,處于脆弱的平衡狀態(tài)。有些看起來搖搖欲墜,實則很穩(wěn)定。但如何定義“穩(wěn)定”,是個很難的問題。
平衡石 在地質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奇觀
長安城外的款冬,在晚唐時期見證賈島成名
唐朝某年的冬天,詩人張籍與一位法號為“無本”的僧人在長安城郊的寺外暢聊。無本和尚未出家時,名為賈島,草字浪仙。賈島不舍得荒廢自己的滿腹文采,心里還惦念著世間凡塵。張籍感受到好友的心情,借正在綻放的款冬花寫下詩歌送給賈島:“僧房逢著款冬花,出寺行吟日已斜。十二街中春雪遍,馬蹄今去入誰家?!焙髞斫洀埣e薦,賈島深獲韓愈賞識,于是還俗,成為著名的詩人。在我國北方很多地方的冬末初春,如今仍能見到曾經激勵賈島的款冬花。它們綻放在山谷間冰雪初融的濕潤之地或者水邊,令很多植物愛好者情有獨鐘。
攝影/王辰
圖是本刊特約攝影師余嘉在拍攝考古現(xiàn)場。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讀的青銅時代密碼
空曠的沙漠植被稀疏,枝干虬曲的胡楊三三兩兩孑立于龜裂的大地上,訴說著在這里生存的艱辛。在它周圍通常生長著梭梭等灌叢植物,構成了白尾地鴉的典型生境(攝影/許永華)。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海”中的“走地鳥”
攝影 / 許永華
回訪”式的拍攝,他記錄下了中絨布冰川的消融過程
1988年10月,張超音拍攝這張珠峰北坡中絨布冰川的照片時,冰川尾部海拔大約在5600米;2010年8月,張超音再次來到中絨布拍下同一角度的照片,此時冰川已經后退了200米,尾部退縮到了海拔約5800米處。這樣的“絕版西藏”圖片,張超音還有很多,他的作品,除了藝術價值,還有作為紀實資料的價值。攝影/張超音
張超音:青藏高原上的“亞里士多德”
攝影 / 張超音
在當?shù)鼐S吾爾族牧民的口中,白尾地鴉被稱為“克里堯蓋”,意思是“大步流星、奔跑如飛”。憑借著與生俱來的靈活腳步,以及鴉科鳥類出色的學習能力,白尾地鴉不僅能在沙漠中頑強生存下來,也能巧妙地從人類環(huán)境中獲益。在穿過塔克拉瑪干的沙漠公路兩旁,常能看到白尾地鴉沿著路邊“閑庭信步”的身影。它們善于尋覓人類丟棄的馕等食物,還會把其中一些儲藏起來(攝影/劉璐)。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海”中的“走地鳥”
攝影 / 劉璐
貧瘠枯黃的無邊沙海、熱風卷過沙丘帶起陣陣“漣漪”,滿眼的荒涼塑造出一片了無生氣的生命禁區(qū)……提起“沙漠”,人們腦中多半會浮現(xiàn)這樣的情景。我國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嚴苛的自然環(huán)境讓它被稱為“死亡之海”,滾滾黃沙吞噬了眾多繁榮一時的古國文明,讓每一個造訪這里的人心生畏懼。然而在塔克拉瑪干的沙海中,仍有一些生命能夠頑強地存活,白尾地鴉就是其中之一。與很多鳥類不同,白尾地鴉并不擅長飛行,而是依靠靈活的雙腿奔跑于松軟的流沙之上。攝影/杜英
白尾地鴉 奔波在“死亡之?!敝械摹白叩伉B”
攝影 / 杜英